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28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语文版九上21、愚公移山
21、愚公移山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年且九十(且: )
⑵惩山北之塞(惩: )
⑶毕力平险(毕: )
⑷杂然相许(许: )
⑸且焉置土石(焉: )
⑹寒暑易节(易: )
2、寓言采用神话故事结尾的作用是 。
3、试用原文的有关语句填写下面的空格。
愚公虽到了“ ”的年龄,但还是要带领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 ”的明确目标。他不贸然行事,而是事先与家人商议。当他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⑶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下列表达中心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只有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才能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C、告诉人们力量从团结中来,智慧从集体中来,办法从实践中来。
D、对待困难先要敢于蔑视它,敢于战胜它,再就是要真心重视它,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它,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最后胜利。
6、“其妻献疑”的动机和目的是(  )
A、为关心自己的丈夫,目的是阻止他们。
B、不是阻止移山,只是担心自己的丈夫年纪太大了。
C、其妻认为丈夫年龄很高,移动这两座山是不可能的,所以献疑的目的在于阻止。
D、其妻提出种种疑虑是让丈夫充分认识问题的复杂与艰难,让他考虑得更周全,并不是想阻移山。
7、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读选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用选文中的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 。
(4)在愚公和智叟的辩论中,说明愚公获胜的一句是 。


浏览完整试题9.下列各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以君之力
C.惩山北之塞
D.跳往助之
10.下列成语中的“易”与“寒暑易节”中的“易”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显而易见  B.以暴易暴
C.移风易俗  D.平易近人
1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12.对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B.凭君子的力气,并不能削平魁父的山丘,如何能削平太行王屋呢?
C.凭你的力气,不能损伤魁父上的小山丘,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D.凭你的力量,并不能损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
第二部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具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4.注音。
此坐强(  )不知以为知也。
15、理解文中加点词,完成题目。
①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17.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第三部分:
18、能力拓展:
分析下面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了23个,其中增加的12个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 。
19、奥地利《快报》刊登了一篇对美国影片《戴斯蒙医生的第十三个牺牲品》的评论,全文仅六个字:“我是第十四个!”你能看出评论者对这部影片的态度吗?
(参考答案:1、⑴将要(点拨:注意与“且焉置土石”中的“且”区别,后者是“况且”)⑵苦于(点拨:不要和现代汉语的“惩罚”混淆)⑶竭尽(点拨:注意和“完毕”区别)⑷赞同(点拨:注意和现代汉语中“许诺”区别)⑸哪里(点拨:在疑问句中,“焉”用在动词前都为“哪里”)⑹交换(点拨:不要误解为“容易”) 2、答案:反映当时人们“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点拨:神话往往是用来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 3、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杂然相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⑴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⑵你的思想真是太顽固了,顽固到了不可变更的地步。⑶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都要绕道而行。 5、D 6、D。点拨:注意与智叟提出疑问的不同目的。 7、B 8、(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河曲智叟亡以应 9.D 10.B 11.C 12.A 13.愚公年纪大,面对的是两座大山,人力又不足,工具笨重、落后,土石运送远等等 14、qiǎng点拨:“强”是多音多义字,注意此处的意思和读音。 15、①D②B 16、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士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点拨:关鍵词:曰,土产,强,知) 17、合理成文即可。点拨:不管做什么事情,切不可不懂装懂,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品质。 18、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数量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或“起着决定性作用”(指出作用或表现的其他答案亦可) 19、这部影片十分糟糕。(点拨:结合片名进行推断。)) (116.208.215.185)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语文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