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5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间或(jiàn)  榫头(sǔn)   蹙缩(cù)    涂有饿莩(piǎo)
B.敕造(chì) 纨绔(kuà) 孱弱(chán) 度长絜大(dù)
C.潸然(shān) 两靥(yè) 懵懂(měnɡ) 陈抟老祖(tuán)
D.踌蹰(chú) 联袂(mèi) 蹂躏(lìn) 少不更事(ɡē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
A.抹煞   寂寥   摈弃   常备不懈
B.渚清 朔漠 渲泄 苍海桑田
C.鞍马 攀援 青冢 置若罔闻
D.凝绝 潦倒 仓皇 长吁短叹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作易经的人却比较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警慎得很。
B.难怪在革命战争岁月,战士们要在背包里背着《铁流》作战。(见杨朔《〈铁流〉的故事》,载《解放军文艺》1995年第11期)
C.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面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犯过而已纠正的错误。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7.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使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8.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下列各句加点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糊涂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C.士大夫之族 族:类、群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①而耻学于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 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士大夫之族 ③ 圣人 ④ 君子 ⑤ 郯子之徒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12.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正面指出教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然后论述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正面论述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C.第三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第四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展开余下试题 第Ⅱ卷 (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段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8分,每小题4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有何特点?

1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8)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五、(12分)
16.根据文意,为下面语句排列正确顺序。(3分)
①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
②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
③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
④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到批判。
⑤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工作观念真正转变。
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荀子的《劝学》,有同学针对课文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请以第三单元的其他三篇文章作者中的两个分别为开头,拟写两个下联。(宽对即可,4分)
上联:荀子劝学 博学则青出于蓝
下联: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的推荐活动,请你从第二单元所学古诗中推荐一首。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诗歌特点。(5分)
推荐篇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

六、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2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19.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文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这篇小说收入《彷徨》时作了修改。下面句子是未经修改的,对照课文,扼要说明修改后的好处。(6分)
(1)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2)“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地看着她的眼,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21.“‘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在这里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对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的讲述,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22.对柳妈讲的阴司的故事,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这是柳妈为了让祥林嫂死后不再受阴司的折磨而为她想的一个好主意,其出发点是好的;有人认为柳妈和鲁四老爷是一样的封建礼教和神权的维护者,她的这个可怕的故事一直缠绕着祥林嫂,直到她临死前还向“我”询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4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砖厂里堆满了砖坯,砖坯瞧见刚出窑的砖块,羡慕地问:“你们为什么那么结实,那么漂亮哟?”“我们是在地窑里煅烧过”,砖块说,“这都是烈火的功劳。”
砖坯打了一个寒噤,小声问:“烈火烧身痛吗?”“痛一阵子。”砖块说,“不过想到我们的将来要去建造高楼大厦,也就咬着牙熬过来了。”在进砖窑的时候,有一块砖坯害怕了,便悄悄儿留了下来。
当晚,一场大雨,这块砖坯泡成了一滩稀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解析】B项,“绔”应读“kù”,“度”应读“duó”。
2.B【解析】B项中“渲”应为“宣”,“苍”应为“沧”。
3.D【解析】D项,“心灵”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与后面是一个句子。
4.A【解析】A项使用对象有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指老人。
5. 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项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B项犯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毛病;D项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该句主语是“这家工厂”,而“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只能是“产品”,而不能是“这家工厂”。


展开余下试题二、现代文阅读
6.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C项属因果倒置,原句是“‘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含意的理解。C项中作者举此例的目的并不是否定袁氏的观点。文中指出:“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8.B【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三段中心内容的理解。A项不是学杜诗的原因;C项是说书商为了满足学杜诗的社会要求;D项是指学杜诗的结果。
三、文言文阅读
9.A【解析】“惑”的意思应为“疑惑”。
10. A【解析】A项均为句中舒缓语气的助词;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C项,介词,介进动作涉及的对象,“向”/介词,“对、对于”;D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11.C【解析】①③是作者极力推崇的对象,⑤作者没有明显的褒贬情感。
12.D【解析】“不拘于时”的“时”解释错误,应为“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
四、
13. 略
14.(1)【参考答案】“抱膝”二字形象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由“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充分表达了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时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抱膝”“伴”。
(2)【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真切感人,如“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明白如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想象之景。分析语言既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又要抓关键字眼。
15.(1)剑阁峥嵘而崔嵬 (2)丛菊两开他日泪 (3)群山万壑赴荆门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犹抱琵琶半遮面 (6)同是天涯沦落人 (7)蓝田日暖玉生烟 (8)不及卢家有莫愁
五、
16. ④③②⑤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解题时要注意关联词“也就是、但、因此”,确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
17. 答案 (1)(孟子)求仁 仁爱则水可载舟 (2)(贾谊)过秦施仁则攻守皆成 
(3)(韩愈)师说 为学则不耻下问
18.略
六、
19.【参考答案】 ①雪是冬天所特有的景物,而在这里写雪,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看到了雪,祥林嫂才又想起了阿毛的事,引出了下面的事情。
②雪还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暗示,“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是暗示祥林嫂的又一不幸来临了。在她本来就已经十分悲惨的生活上又无故地增加了一道精神枷锁。
20.【参考答案】 课文比原文多了一些补充部分,更进一步揭露鲁四老爷剥夺了祥林嫂洗器皿的权利,使得她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也正是由于“闲”,她才会从“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重新想到阿毛的往事。
【参考答案】 把“眼”改为“脸”,才能问起伤疤的事。这一改动,显得更为准确。
21.【参考答案】 ①祥林嫂的诉说反复过无数遍,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表现了一种没有变化、麻木迟钝的感情,这正是苦难留给她的精神伤疤。
②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但这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而是始终缠绕着她。
③祥林嫂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但所得到的是冷淡和嘲笑。她丧子是不幸的,但还要接受冷淡和嘲笑,这就更不幸了。
22.【参考答案】 略。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是不论人们怎样评论,柳妈的故事给祥林嫂增加了精神的负担,耗费掉了她所有的血汗钱,在她本来就悲苦的生活上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恼,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这是不可饶恕的。
七、写作
参考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218.57.204.24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济宁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