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6)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易经》讲:“形面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1.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⑴段划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因为 B. 所以 C. 那么 D. 况且 2.文中通过对“美”与“和”的解字说明 (2分) 3.根据文意,“和谐美”在中国食文化中具体表现为: (3分) ① ② ③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对美的感受和味觉之美都发乎自然。 B. 第⑵段中“余香满口”和“秀色可餐”表现味觉与美的欣赏之间的关系。 C. 第⑷段从两个层次说明了美食与美器的关系。 D. 第⑸段中举《辋川图》和民间的面塑礼花蒸制之例,体现了举例层次的多样性。 5.第(6)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的“道”的“形而上”在中国食文化上体现在 (2分) 6.根据第⑸段“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句,在下列菜名中选择一个加以鉴赏。 (4分) 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 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 花好月圆(虾仁鸽蛋) 龙凤呈祥(鸡与蛇同烹) 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色泽鲜艳的配料作底,上置鹌鹑蛋)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7.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2分) A.悠然 B. 茫然 C. 欣然 D. 昂然 8.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分) 9.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3分)
展开余下试题10.试析第⑻段“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3分) ① ② 11.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 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 第⑵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 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 第⑺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 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 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12.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散文《 》有相似之处,请至少列出两点并作简要说明。(3分) ① ②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2)分野中峰变, 。 (王维《终南山》) (3)是处红衰翠减, 。 (柳永《八声甘州》) (4)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5)便要还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叫嚣乎东西, 。 (柳宗元《捕蛇者说》) (7)过而能改, 。 (《左传》) (8)人生代代无穷已,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②。 [注] ①几度:多少年 ②共传:一起举杯。 14.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 (2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16.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3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郑 玄 传(节选) 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⑵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⑶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⑷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⑸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③,回、赐④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注]:①乡啬夫:乡里掌听讼及赋税的官员。②图纬: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 ③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④回、赐:指孔子学生颜回和子贡。子贡原名端木赐。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常诣学官 ( ) ②玄因从质诸疑义( ) ③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 ④遣使要玄(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以山东无足问者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B. 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因从质诸疑义 C. 乃入西关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 D. 皆得所未闻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 ①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②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20.第⑸段中划线句“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的言下之意是: (3分) 21.依据全文,概括郑玄的性格、品质。(每空不超过4字) ① ② ③ (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答刘仲鲁书 (清)马其昶 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为可谋永朝永夕之欢,竟不能然。譬之饿者嚵焉求哺①,终不得食,斯已矣,尝鼎一指②而挥之去,此人之情,能无怨望者哉? ⑵辱书乞言于我,并承惠《中州名贤集》③,多荷!多荷!仲鲁虚受之怀犹昔也。贤者进修之诣,岂一谈之顷所能测?又其昶方自愧德业无所就,虽欲效前时,有不知所为言者,顾盛指④不可不答记。尝与孙佩公语:“境遇困人,贤者不免。”佩公深感动其言。盖非独贫约为困也,脱蓬累⑤而之显,其困乃弥甚。《易》曰:“困于金车,吝。”⑥孟子之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 ⑶其昶开春即南返,自北归隐故山,与公等盖日远矣。天寒,惟朝夕珍摄。不宣。 [注]①嚵(chán)焉求哺:意为小鸟饥饿,张口求哺。②尝鼎一指:满鼎的食物,却只能用手指头沾来尝一尝,不能吃饱。③《中州名贤集》:金代诗人元好问所编诗集。④指:通“恉”,情意。⑤蓬累:飘泊流落。 ⑥金车:古代诸侯亲迎时所乘的礼车。吝:悔恨。 22.对本文第⑴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善相旌,过相敕”与下文内容有内在联系。 B.忆往昔交游,叙离别之情,使全文情理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