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靖边三中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模
靖边三中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模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第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川祭祀与敬畏民心
泰山,从鲁国的名山到全国的名山,从享受山岳祭祀到承载封禅大典,除了伴随东方和儒家文化的成长壮大以外,还伴随着祭祀典礼层级的提高。而随着祭祀典礼层级的提高,泰山所代表的感恩观念也走上极致。
  《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山川之所以受到祭祀,是因为它们能够泽被四方。这种祭祀,就是一种感恩典礼。感谢山川,感谢天地。封禅泰山,是为了报功,其实也有感恩的一面。封禅,根据《五经正义》的解释是“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报功天地,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是汇报、报告,另一方面就是回报、报答,就是感恩天地。所有的祭祀,都有报恩之意。
  天子封禅,报功天地,为最高感恩典礼。成就这一盛典,不仅取决于帝王意愿,更取决于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按照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天地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家江山,即位三十年,群臣建议封禅泰山,而光武帝的回答是:“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隋文帝一扫天下,让分裂的中国再次统一,但是当群臣建议封禅泰山的时候,文帝说:“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最后只用南郊之礼祭祀泰山,不敢举行封禅之礼。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式的宗教和上帝,但是古人有所敬畏,知所进退。天地受到崇敬,不仅是因为天地赐予万物,养育万民,也因为天地代表良心,代表善的意志。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帝王何尝没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敬畏之心让他们却步。唐太宗几次决定封禅,或因大臣劝阻,或因天象异常,或因水灾出现,最后决定放弃封禅。封禅,对于帝王而言,是一种巨大无比的荣誉,因此有着可以想象的引力,但是很多帝王,如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最后决定放弃,是因为他们有敬畏之心。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之言。这些帝王敬畏的是什么?真的是无知无情的自然天地吗?当然不是。他们敬畏的是人心,是历史。他们害怕肆无忌惮的自我膨胀会导致怨声载道,导致天谴,导致历史的恶评。
  天地良心,算是一个成语,在中国的语境中,天地代表良心。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人的天命观就发生了巨大改变,“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意愿。天地为万物之本,人民为邦国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天地,就是感恩人民,敬畏天地,就是敬畏人心。
(选自《泰山的祭祀与封禅》,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祭祀山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祭祀山川,起源很早,有对一般山川的祭祀,有对特殊山川的祭祀,而泰山封禅是祭祀山川的最高礼节。
B. 古人祭祀山川,是因为他们认为山川中“有能润于百里者”“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认为山川能泽被四方,赐予万物,养育万民。


浏览完整试题C. 因为儒家文化的不断成长壮大,祭祀山川的规格越来越高,泰山从享受山岳祭祀到承载封禅大典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D. 古人祭祀山川,作者认为其中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诸如对自然和民心的敬畏,对自然万物和芸芸众生的感激。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封禅,不是人人皆可为之的,也不是所有天子都可为之的,只有那些能让天地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的天子才可为之。
B. 天子封禅,报功天地,需要特定的客观条件,即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比目鱼出海。若贸然行之,就是欺天灭祖,就会自遭祸端。
C.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这句话或许是汉光武帝的场面之言,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天子对民心的敬畏。
D. 唐太宗几次决定封禅,最后又决定放弃,这是因为他有敬畏之心,但他敬畏的其实不是无知无情的自然天地,而是人心,是历史。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汉光武帝、隋文帝没有泰山封禅,是因为他们的敬畏之心太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感恩之心不足。
B. 恢复汉家江山的汉光武帝刘秀,让分裂的中国再次统一的隋文帝,都没有贸然去泰山封禅,也有来自他们自身的原因。
C. 很多帝王都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他们害怕这种自我膨胀会导致怨声载道,导致历史的恶评,所以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
D. 因为天地为万物之本,人民为邦国之本,所以历史上天子祭祀山川就是要感恩人民,敬畏天地就是在敬畏人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加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性不喜华靡 靡:奢侈
B.除奉礼郎,时池在杭 除:授职
C.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纾:缓解
D.引兵夜渡河 引:指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光为官贤明的一组是(3分) ( )
①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②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
③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
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
⑤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⑥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马光从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砸破水缸救了一个不慎掉入其中的小孩,而别的孩子都跑去喊人来救命。
B.司马光在父母去世后,悲伤过度,守丧多年,以致容貌憔悴。
C.司马光为人刚直,认为中官麦允言死后,被给予帝王外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是不合朝廷礼仪的。
D.司马光一生清廉,生活简朴,不慕财物,家庭清贫,以致妻子去世后,卖地葬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5分)

(2)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零,
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 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8.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5分)

9.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展开余下试题(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3)客路青山外,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欺 骗 闫岩
范长寿这些天老感觉浑身没劲,正赶上单位就要搞职称考试,这是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一点小病他也不在乎。考试完后,他才去找他的妹妹长英看病,他的妹妹是市医院的医生。长英给哥哥检查后笑着说对哥哥说,没什么大事,给你开点药,吃了就没事了。
长寿和长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长寿的亲妈死了后父亲娶了现在的母亲,然后生了妹妹,后来父亲得了尿毒症,那时医术还没那么高明,不能换肾,就病死了。后来,继母没有再外嫁,就带着8岁的长寿和4岁的长英一起生活。继母没有外看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他和妹妹都为母亲争了光,上了大学有了出息。如今母亲和长英住在一起,长寿一家人星期天过去团聚。
几天后,长英突然给长寿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是肾衰竭,和父亲一样需要换肾,她的肾不匹配,正在想办法找和母亲匹配的肾。长寿马上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焦急万分,问妹妹找到合适的肾没有,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寿心里顿时思绪万千,继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多年,如今病了,他应该不顾一切地救母亲,他应该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可一种自私的念头涌上心头,现在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对他的前途肯定有很大的影响。他翻来覆去地想,一会儿是母亲怎么疼他爱他养育他,一会儿又是自己的前途渺茫。他看着妹妹期望的眼神,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换!其实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的肾也不一定能匹配母亲。可结果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他和母亲的肾是匹配的。他已别无选择。长英已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一旁说,哥哥,你要想好了,换不换你自己说了算,虽然你也跟她叫妈,可她毕竟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妈也不想让你换的,我是救母心切。长英的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肯定地说,换。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儿子,感觉怎么样?”看到母亲欣慰的样子,长寿突然感觉有点恨母亲,他觉得母亲应该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捐献而感到难过,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如果是自己的亲妈肯定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换肾后他的身体是虚了点,但还没出现什么大事,母亲一恢复便经常跑到他家里来照顾他。那天晚上,母亲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马上昏迷过去,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抢救过来。妹妹长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泪。妻子埋怨他说,你做事太草率了,看,换得不值了吧?他无语以答。
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兄妹俩来到母亲的坟上,长英突然问:“哥,你后悔把肾换给妈吗?”长寿不知道怎么回答。长英说:“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妈生前死也不肯让我对你说明白,可是我实在瞒不下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对死去的妈有什么怨恨和不满。其实,妈身体一直好好的,没有换你的肾,而是把她的肾换给了你。”长英擦了擦泪接着说,“你那次来检查身体。我知道了你的肾有了大毛病,可不敢对你说,回家和妈一说,妈也不让我把病情告诉你,妈说如果让单位的领导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前途,最后妈想了一个办法,说她病了需要换肾,然后把肾换给你。开始我不同意,可是妈说如果不这样她就先死,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长英已泣不成声了。
长寿的头开始发胀,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此时他才明白,那曾经让他起恨的一瞬其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选自《文学报•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母亲一直将范长寿“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就是在要将自己的肾脏换给儿子范长寿时,所想到的仍是不要影响了儿子的前途。
B.母亲谎称自己“肾衰竭”,想让儿子给自己捐献肾脏,从而将自己健康的肾脏换入儿子体内。范长寿毫不犹豫地“捐献”了自己的肾脏。
C.文中写到母亲躺在病床上面带“微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儿子成功换肾的欣慰,引出对长寿的心理描写,产生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D.范长寿的妹妹长英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她自始至终都是“欺骗”事件的支持者和促成者,最后还向哥哥揭示了事件的真相。
E.母亲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呵护着儿子的健康,妹妹关心着哥哥的身体,儿子也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全文主要突出了“亲情的可贵”这一主题。
(2)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结合作品分析其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欺骗”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任继愈于西南联大求学时期,冯友兰是西南联大的台柱子,当时任文学院院长。
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任继愈听过冯友兰的课。在任继愈的心里,冯友兰是一个讲课特别有条理的老师。他受过现代逻辑训练,思维非常清晰。讲课时,冯友兰慢条斯理,要是你记笔记快得能跟上他讲的话的话,那就能记出一本完整的讲义,不用整理就可以出版。因为冯友兰讲课没有废话。
晚年,冯友兰写书的时候,因为眼睛看不见,就由助手记录下来,然后念给他听,再修改一下就好了。基本上冯友兰是出口成章,任继愈在这一点上特别钦佩冯友兰。他说,人们说一个人有才,往往用“出口成章”“倚马可待”之类的词来形容他,比如说汉代的枚乘写《七发》,唐朝的王勃写《滕王阁序》,都是当场出口成章写出来的,被传为千古佳话;但那只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冯友兰先生晚年则是“出口成章”地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并且这些书都是传世之作。
任继愈认为,冯友兰具有独特的抽象概括能力,善于把复杂的事物说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冯友兰讲名家公孙龙和惠施的学说,有许多人都在讲他们二人的学说,但很少有人能够讲得让人一听就懂,让人能弄清楚公孙龙和惠施的学说的区别。冯友兰则超出众人:他把公孙龙的学说概括为“离坚白”,把惠施的学说概括为“合同异”,很简单的三个字,就把他们的思想讲明白了,区别也讲清楚了。
冯友兰说话非常有趣,非常有幽默感。在一场哲学年会的学术报告中,冯友兰讲的是朱熹哲学。冯友兰说,世上的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理”就是原则,是形式,是结构;“气”是物质,是质料,是材料。比如说陶瓷茶杯,它有它的形状和结构,这是“理”;但做茶杯要有陶土,这是“气”。做茶杯就是要根据茶杯的形状把陶泥做成茶杯,物质在英文中又称为“材料”(stuff),冯友兰就在报告中把材料音译成“士大夫”,可见士大夫并不是无用,还够个料。


展开余下试题冯友兰是一代哲人,深思慎取是他的特点。他经常沉湎于思考之中。抗战初,清华教授们从长沙往昆明迁移,途经镇南关,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照办,只有冯友兰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又是什么。还没考虑完,他的手已经骨折了。
冯友兰的成就,一半靠天赋,一半靠勤奋和毅力。1937年,北大清华等三校迁到湖南,文学院借住在衡山脚下的一所学院里。冯友兰教授“朱子理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讲稿出版时改成《新理学》。他随讲随写,每天按时写作,从不间断。和他同住一室的郑昕说:“冯先生写起书来,简直就像一部开动的机器。”
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像他这样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在中国寥若晨星。冯友兰一生著述甚丰,30年代初写成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奠定了他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可以用他墓碑碑阴的自撰茔联来概括:“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所谓“三史”就是他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贞元六书”是他的哲学创作。
任继愈在他的一篇纪念冯友兰的文章中充满深情地写道:“冯先生的文才、诗才,出自天赋;冯先生的勤奋和毅力,应努力去学;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则必须学。”
哲人长住,哲理长存,
日来月往,悠悠此心。
(选文有删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冯友兰受过现代逻辑训练,思维非常清晰,所以讲课特别有条理,学生跟着他记的完整的讲义,不用整理就出版了。
B.冯友兰把公孙龙的学说概括为“离坚白”,把惠施的学说概括为“合同异”此例突出了冯友兰出众的抽象概括能力。
C.冯友兰在一场哲学年会的学术报告中把“材料”音译成“士大夫”,并说士大夫并不是无用,还够个料,足见其幽默。
D.作者引述和冯友兰同住一室的郑昕的话“冯先生写起书来,简直就像一部开动的机器”意在说明冯友兰像写书机器。
E.“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可以概括冯友兰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新理学”的创立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任继愈列举汉代的枚乘写《七发》、唐代的王勃写《滕王阁序》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6分)

(3)作为一代哲人,冯友兰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4)文中引用了任继愈的一句话:“冯先生的文才、诗才,出自天赋;冯先生的勤奋和毅力,应努力去学;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则必须学。”这句话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孩子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也是不足为训的,不能太过责备,关键是要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B.在北京城西的一个大杂院里,李大爷年龄最大,但他却能和上初中的王新一起交流一些生活问题,二人无所不谈,可谓是忘年之交。
C.一次演出,小张扮演敌军军官,看着领导扮演的敌军士兵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的模样,他竟乐不可支地大笑起来。
D.这篇小说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一个青年妇女为改变山村贫穷面貌而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其中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 )
A.一般来说,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社会所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流通中的货币量太多了所造成的。
B.在南方旱区各地,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C.连日来,美英法持续对利比亚发动空中打击。就在西方宣称空袭行动“进展顺利”的同时,所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也引起国际社会的质疑。
D.陕西地方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能否将“陕西小吃”推向全国甚或是走向海外,关键在于更新经营者的观念和经营手段。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 。
, , 。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活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一个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⑥④⑤①②③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⑥④⑤③
1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以“重温‘补丁’精神”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5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待节约的态度,是那么认真、端正、一丝不苟。
如今我们的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身边所用的物件,已不再没完没了地缝补了,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追求节约不是非要回到那个年代,非要“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要弘扬那个时代的精神,要知道中国的资源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并不充裕,国情不允许我们挥霍和浪费。眼下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实质就是一切都要厉行节约,节省能源。我们真的该从点滴做起了:再不要“一桌人,点两桌的饭了”,也不能“散会后,桌上又是一大片半瓶的矿泉水”了,更不能“公家的油公家的车,不烧白不烧,不开白不开”了。说句实在话,我们这点家底,禁不住如此的大手大脚!

17.在下面横线处各加上一句话。要求语义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绿荫便消失殆尽;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靖边三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