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404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4]
镇海中学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镇海中学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罡风gāng 缉鞋口 jī 奖掖后进yè
B.唠叨láo 戡乱kān 瘐毙yú 不分畛域zhěn
C.蓓蕾léi 不啻 chì 辟邪 bì 佶屈聱牙jié
D.搽粉chá 抽穗suì 尽数shù 云谲波诡ju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久久地倾听着狂躁的澜沧江水洪亮的呼啸,这呼啸声如同滚滚烽烟狂奔怒涌,形成一种粗犷的音调。
B.老家消失的第三个最美的事物是桑树,桑树矮墩墩的,很苍老,服务对象是圣物一般的蚕,蚕早没了,意味着老实本份的手工业早就不再有了。
C. 2010年,不论是蔡武访台还是《富春山居图》合璧在望,都让我们看到两岸文化的坚冰正在慢慢融化。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决定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壁垒会日渐消弥,
D.自从进入NBA以来,姚明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一次伤病,尤其是脚趾的伤病更是他的制命伤。由于这个原因,他的职业生涯可能提前终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东汉后期坐镇冀州、势倾天下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往往会抱怨,抱怨学习压力,抱怨生活烦恼,抱怨环境喧闹。抱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然成风,然而生活并不因抱怨而变好。
D.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江苏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养老服务设施步伐,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让“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C.弃不弃核这一实质性问题,朝鲜的诉求是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因而改善朝美关系,而核武器是朝鲜最大的砝码,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D.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2月2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后作解释性发言说:“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国在利比亚侨民的安全和利益。”
5.根据文意,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结论。(不超过10字)(3分)
从艺术是认识,到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再到艺术不是认识,传统的艺术理论经历了三大步。“形象思维”说只存在于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这一中间阶段。当历史走出了这个阶段时,“形象思维”说似乎也就寿终正寝了。人们逐渐趋向于一个共识:艺术不同于科学,艺术家的任务并非提供一种对于真理的认识。但是,根据现代哲学对思维的理解,我们可以在上述的学术史描述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将世界符号化,并依赖符号“掌握”世界的过程。各种符号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艺术本来就是,而且应该是,运用一些具象的媒介对世界、对自然和社会、对人的关系和人的心灵的“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可以而且应该迈出第四大步: 。
浏览完整试题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两题。(5分)
调查问题:你喜欢看话剧吗? 调查对象:中学生 调查时间:2011年5月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参与人数:186人 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
情况
喜欢
不喜欢
经常看
时间紧很久未看
内容不合胃口很少看
票价太高很少看
人数
9
25
30
30
92
比例(%)
5
14
16
16
49
(1)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是:(3分)
①
②
(2)如果学校要举行一个“话剧与中学生”专题座谈会,你作为与会者,请从“调查结果统计”材料中选取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一条建设性意见。(不超过10字) (2分)
7.根据场景要求,并结合有关资料答题。(4分)
一次,某著名配音演员参加一个教育类节目排练时,身着戎装,满怀激情地朗诵着著名革命家方志敏1935年的遗作《可爱的中国》,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而现场的一群“90后”学生们却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场面颇为尴尬。假如你是该演员,你会在现场说些什么?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得体,6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小题。(9分)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大体说来,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调。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正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森林。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认为教育活动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每一阶段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级的教育课程要求一贯性的纵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衔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阶段同年级各科课程内容的横的联系,使课程的架构周延完整,对内容难易多寡相称合理,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同时,随着文理科相互渗透日益深入,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学生具备文理科知识学习的基本能力;此外,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两者要相互兼顾,不能偏废。因为正式课程或显性课程虽是可预期的计划性学习,但是,若能兼顾没有预期而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学习,则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所谓课程的弹性化是针对以往课程的单一化与僵化的缺失而提出来的。它主张课程的实施要留有伸缩余地,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学的机会。事实上,以一种僵化刻板的课程实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身上,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行不通的,这有违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今天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在此原则下,欧美出现了所谓“变通学校”、“开放学校”、“自由学校”和“教育公园”等具有弹性的教育环境设施,此类学校在学制、课表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伸缩性,在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评定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标准,以便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采自《新课程改革论文选》,有删节)
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各国通过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实现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的一项是
A.注重并不断强化通过树木而见森林的能力,以使所学知识保持活力,防止知识的僵化。
B.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具有将知识转化为应对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并提高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能力。
C.注重课程的纵横架构周延完整,具备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兼顾的能力。
D.注重课程实施的多样性,防止僵化刻板,以使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取得相应的能力。
9.下列说法符合文本所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纵观各国课程改革的实施,发现他们通过课程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是相同的,但其教育的目标却不尽一致。
B.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这个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知道了多少信息则不再那么至关重要。
C.对没有预期而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学习,应居于重要的地位,而可预期的计划性学习,则应当退居其次。
D.欧美教育家认为,教育活动应重视地、人、时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而出现了 “变通学校”、“开放学校”和“自由学校”以及拥有弹性环境和设施的“公园学校”。
10.试简要说明各国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3分)
各国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20分)
一局台球
[法国]都德
两天过去了,战场的局势没有丝毫改变,两天的艰苦战斗已使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精疲力尽了,更何况又是背着行军包站在倾盆大雨中过夜呢。现在,他们在公路旁的水洼里和渗透了雨水的烂泥里,已经又熬过三个小时了。
战士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们又困又乏,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和支撑着。到处可以看见有人靠在别人的背包上站立而眠。在那些被困倦征服了的人们的面孔上,饥饿和困乏留下了最深的印迹。站在雨烂泥中,没有火取暖,没有食物充饥,头顶是阴沉的天空,四面是敌人的重围……
展开余下试题
在这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严阵以待:机关枪在隐蔽的地方死死盯着地平线,炮口对着前方的丛林,进攻的一切准备就绪了,为什么不出击呢?此时此刻,他们还在等什么?原来,他们在等待司令部的命令,可是命令却迟迟不下。
司令部就设在前线附近的路易十三的那座漂亮的古堡中。被雨水冲刷过的红砖从半山腰的灌木丛中闪露出来。那是名副其实的王室宫廷,院中人造池塘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粼光闪烁,一群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在一座巨大的宝塔形的鸟舍下面,孔雀和金色的野鸡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舒展着翅膀,时而对着天空发出几声尖厉的鸣叫。房子主人早已撤离了这里,但这里无论从哪儿也看不出一丝一毫战争带来的荒芜和毁坏。翠绿的草坪上的花连最小的一朵都没有受到摧残,在阳光下绽放着难以言状的迷人笑脸;灌木矮墙修剪得整整齐齐,林阴小路宁静幽雅……完全是一派和平景象。然而你根本不会相信,这里却与战场只有咫尺之遥。
餐厅的窗户正对着古堡的大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张杯盘狼藉的餐桌。弄皱的桌布上面堆放着一些开着的酒瓶和几只黯然无光的玻璃杯,告诉看到这一切的人宴会刚刚结束。客人虽已散去,但从旁边的房间里,还不时传来高声谈话和阵阵大笑声,时而还有台球碌碌的滚动声和碰杯声。元帅在悠闲地打一局台球——这便是部队待命的原因。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现在不可能有任何事情阻止他打完这局台球。
元帅是一名伟大的军人,惟一的一点不足就是他把打台球视为与生命一样重要。他穿着一身整齐的军服,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那严肃而认真的样子就像亲临战场一样。美酒佳肴催得他赌兴冲天,他两眼冒火,面颊涨红。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献殷勤,钦佩地赞叹元帅打的每一个球,记下每一次得分更是他们争先恐后献殷勤的好机会。
与元帅对阵的是参谋部中的一个年轻中尉,黑黑的头发,小小的个子,戴着一副轻巧精致的花边手套。他是一个卓越的台球手,他可以击败世界上所有的元帅。可是他很了解自己上司的脾气,他正在使出全部精力和技艺打好这一局台球,他的智慧告诉他即使不赢,也不能输得太痛快。
精彩的台球比赛还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满台的球滚动着、碰撞着,打过去弹回来,越打越有趣。突然,①外面天空掠过一道闪光,传来了大炮声。隆隆的炮声震得窗户摇晃,这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安地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只有元帅没什么反应,就仿佛他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他正专心地考虑如何打好下一杆球。他要拿出他的绝招奠定胜利的基础。
②外面又是一道闪光,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了。副官们不由地走到窗口观望:普鲁士开始进攻了吧?
“别管它。”元帅熟练地用白垩粉擦着球棒说,“上尉,该你打了。”
参谋部里的人都把敬佩的目光投给了元帅。他们的元帅在战斗的时刻尚能保持如此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打台球。③枪炮声更加密集了,与山谷的回响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一团镶着黑边的红色烟云在草坪那边腾空而起,后花园起火了。受惊的孔雀和野鸡在鸟舍中失声尖叫着,火药味使马厩里的阿拉伯马惶恐不安,乱踢乱跳。司令部开始有点骚动了。告急接踵而至,传令兵们骑马飞奔而来,他们要找元帅汇报紧急军情,却到处找不到元帅。元帅仍然无动于衷。一局台球一旦开始,没什么——世界上没什么能阻止他打完这局球赛。
“该你了,上尉……”
此时,上尉有些惊慌,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同元帅打台球。他连打了两个好球,险些赢了元帅。元帅急了,显得有些愤怒和惊慌。正在这时,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骑着一匹全速飞跑的战马跃入院中,推开卫兵,一跃跳到石阶上,喊道:“元帅!元帅!”元帅面带愠色,涨红了脸,出现在窗口时,仍然手握球棒,神情自若。
“谁呀?什么事?卫兵哪去了?”
“可是,元帅……”
“好了,好了,等一会儿,真捣乱,让他在外面等我的命令!”窗子砰地关上了。
是啊!那些可怜的士兵在泥水中坚守他们的阵地,正在等待他的命令,风雨卷着枪弹袭击着他们。然而,山上的台球室里却仍在激烈地打台球,也像战斗一样。元帅又占了上风,小个子上尉也在竭尽全力与之周旋。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没时间记分了。战斗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还差一分就赢了。
花园中的棚架已经坍塌,一颗炮弹在池塘中爆炸了,如镜的水面一片通红。一只惊恐万状的天鹅在血色的漩涡中打转,拼命地乱游。
这时元帅打完了最后一棒球。
接下来是一片沉寂。只有雨声和山脚下传来的模糊的辘辘音,以及在那泥泞的路上像奔跑的羊群一样隐约可闻的脚步声。 (有删改)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此时,上尉有些惊慌,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同元帅打台球。
惊慌:
(2)元帅急了,显得有些愤怒和惊慌。
惊慌:
12.这篇小说在线索的安排上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13.结合文本,简析元帅这一 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14.小说中多次描写了枪炮声,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6分)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它已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丰富的意蕴,震撼人心,启人深思。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见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日:“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日:“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日:“吾意欲见君耳。”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阳不降阴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疮吾将教君挽水以溉百骸经旬诸疾可去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予用其说,信然。惟怠不能久,故不能究其妙。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行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日:“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遽问曰:“君亦尝梦乎?”予曰:“然。”“亦尝梦先公乎?”予曰:“然。”“方其梦也,亦有存没忧乐之知乎?”予曰:“是不可常也。”生笑日:“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展开余下试题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盖于道无见,则术不能神,术虽已至,而道未全尽。虽能久生变化,亦未可以语古之真人也。
(选自《苏辙集》,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疾:疾病
B.彼人行知相敬耶 相:他
C.予矍然异其言 矍然:吃惊的样子
D.惊或伤神,故不敢 神:心神,精神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寝食与之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C.吾将与君游于他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以药毒其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丐赵生名吉,年少时品行不端,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后在扬州得罪了一个姓蒋的人,被他毒伤了眼睛。
B.赵生自言夜游太山,在山脚下见到许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是因为那里的僧人和官吏太坏,并认为作者如果看到这些官吏的罪恶,一定会不愿做官。
C.作者贬居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见,后又与作者探讨夜游太山脚下的所见,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正道的问题。
D.作者看到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的言行,认为他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 知 君 好 道 而 不 得 要 阳 不 降 阴 不 升 故 肉 多 而 浮 面 赤 而 疮 吾 将 教 君 挽 水 以 溉百 骸 经 旬 诸 疾 可 去 经 岁 不 怠 虽 度 世 可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21.本词的上阕记叙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 一词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2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23.(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1分)
(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乙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末期,眼见周室衰亡,礼崩乐坏,文化传统濒于断绝,乃毅然以承启文化的使命自任。孔子自幼勤习礼业,饱读诗书古籍,深切明白中华民族的安立之道在于重振人文精神,梳理圣哲典型。但孔子的“学”是重接受、重记诵,不是要身体力行。他的“学”更多属于被动接受,大多不需要配合主体的“思”,从事创造性的诠释,即“述而不作”。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学”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土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渔父》)
(3)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
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
上一篇:
2011年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第一二单元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镇海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