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18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9]
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湖南地区2011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2011-06-01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憎恶(zēng) 创伤(chuāng) 矫揉造作(jiǎo) 深思慎取(shèn)
B.漂泊(bó) 否泰(pǐ) 暴殄天物(tiǎn) 休戚与共(qī)
C.绯闻(fēi) 赍赏(jī) 怙恶不悛(jùn) 泅水划船(qiú)
D.懿范(yì) 捧袂(mèi) 如椽之笔(chuán) 咬文嚼字(jiá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在弯弯曲曲的河岸上与小河一同蜿蜒的就是绵延的廊棚,时有花窗板门咿呀开启。
B.张家界出现雾松美景,形态各异的冰花使这里仿佛成了神话世界,令游客流恋忘返。
C.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导致大范围的旱灾。
D.我伫立在小木牌前,思绪翻滚,一块小木牌也许承载不了历史,但它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3.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罗贯中——《水浒传》——林冲 B.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C.沈从文——《边城》——翠翠 D.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壮大和发展,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
5.依次填人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服镇静剂, ;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河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浏览完整试题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6.“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在寒风扫高木的季节,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B.在秋风落叶的季节,表现空阔境界。
C.在高树多悲风的日子,表现鲜明的形象。
D.在萧条冷落的日子,表现空阔境界。
7.对下列诗歌中加点词语“暗示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暗示了满树叶子在吹动时的饱满情境。
B.“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暗示了叶子越来越少的空阔。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暗示着生命在流动,正欣欣向荣,点染出江南春天的繁华灿烂。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着环境的幽静,心情的舒畅。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树”与“叶”的形象互相排斥,分别能表达不同的意蕴,因此古诗句中可常见到“树叶”这个词汇。
B.“木”在形象上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C.自屈原始,后代诗人谢庄、陆厥等都以“木”字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
D.“木”的形象的暗示性常常会使我们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鸟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B.除臣洗马 除:除去,免除官职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保卒余年 卒:终
10.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去以六月息者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望长安于日下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之二虫又何知
D.且臣少仕伪朝 且相如素贱人
1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臣以供养无主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p(』”,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辛酸,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如果说第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第三段首先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赴职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接着写到最关键的问题,以委婉曲折的语言表明自己仍然怀念旧朝,不事二主的心愿。
D.本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孙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而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提出孝治天下的道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译文: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三径就荒, 。携幼人室,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展开余下试题(2)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3)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 ,诗中的“ ”字可以看成是全诗的“诗眼”。(2分)
(2)“芭蕉不展丁香结”,写的是“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而暗喻
。(2分)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
古保祥
①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因此,每想起往事,我的心中总会充满莫名的感慨,许多回忆像微笑一样,带着一份阳光般的温暖和感伤,让人难以忘怀。
②18岁那年,我没能冲上那座梦想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独木桥,望着桥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
③有一个星期,我始终活在高考失败的阴影下,索性关了门,谢绝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亲,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暗自垂泪。那时候,我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冲过了最后的防线,而比他们优秀的我却跌倒在战场上?一向自信的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的打击,难道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注定我终究走不出这生我养我却囿人视线的村落?
④一天下午,父亲可能怕我闷坏了,要我去外面走走,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这么多天来,父亲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也没有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劝我。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⑤我们走在林边的小路上,父亲不说一句话,刹那问,我注意到父亲似乎苍老了许多。路边,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这种纸做的迎风转动的玩意儿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由于没有风,我看见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父亲走到他们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玩风车?”“没有风,风车不会转。”一个小孩稚嫩的声音。“我告诉你们,如果想要风车转动起来,你们不能在这儿等风,风是不会说来就来的,你们必须跑动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时回过头看了我一眼。那几个孩子举着风车跑了起来,而那风车,由于受了外力的影响,转动得越来越快,并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⑥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用一个极平常的道理告诉我:我不该这样沉沦下去。整日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只会裹足不前。我需要做的是跑起来,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我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⑦原来,希望本身就是一只美丽的风车,而如果想让风车转动起来,必须依靠风。但风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就像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要让风车转动起来,惟一的办法就是跑起来,跑得越快,你就越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⑧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两年后,我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⑨现在,我在舒适整洁的办公室里,想起父亲的话仍会感慨万千: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
(选自《经典美文》2006年第2期,有改动)
16.作者开篇引用哲人的话总领全文,结合全文看,“受伤”指的是 ,“复原”指的是 ;文中反映“我”从“受伤”到“复原”这一过程的词语有: → →很不情愿→ → 。(4分)
17.阅读②③④段,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3分)
答:

18.在父亲良苦用心的开导下,“我”明白了什么?(4分)
答:

19.“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

20.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要说出坚持的理由。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21.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不超过20个字。(3分)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对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
转基因棉花指的是□□□□□□□□□□□□□□□□□□□□的新型棉花。
作文(40分)
22.成长的路上,你会碰到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会有一个精彩的世界。一种精神、一份情感、一种心态等,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如果你找到了其中的一把,就能开启一扇门,以此收获知识、感受真情、开阔视野、丰富人生……
请以“我找到了一把钥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11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C/怙恶不悛(quān)。
2.B/雾松—雾凇,流恋忘返—流连忘返。
3.A/施耐庵——《水浒传》——林冲。
4.C/A.炎黄子孙包含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成为……文化”搭配不当.应为“成为……文化盛典”;B.“能否”与后面的内容不对应;D.“传递”与“作用”搭配不当。
5.D
6.B/从文中语句中可见,如:“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
7.D/暗示着环境的寂静,心情的惨淡。
8.A/“树”具有繁茂的枝叶,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而古典诗歌又习惯于用单词,因此在古诗句中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
9.B/除:授予官职。
10.D/A.以:渊,因为/凭,凭借。B.于:比/在。C.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此、这。D.且:况且。
11.C/供养: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A.不行:不能走路。B.秀才:优秀人才。D.辛苫:辛酸悲苦。
12.C/“表明自己仍然怀念旧朝,不事二主的心愿”错。
13.(1)我将(以上苦衷)在奏表中上告.并推辞不去就职。
(2)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
14.(1)松菊犹存 有酒盈樽 (2)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3)有暗香盈袖 帘卷西风 (4)风流总敞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15.(1)七言绝句 愁
(2)女子思念情人而不得相会的郁结不解的愁苦。(大意如此即可,2分)


展开余下试题16.“高考失利”或“高考失败、高考落第”(1分) “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或“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1分) “剧烈地疼痛”或“疼痛”→“暗自垂泪”或“垂泪”,(很不情愿)→“忽然明白”或“明白”→“从迷惘中苏醒”或“苏醒过来”(每空0.5分,共2分)
17.“我”的高考失利也沉重地打击了父亲,(1分)“我”的迷悯沉沦更让父亲心痛,(1分)父亲正苦思如何让“我”振作起来。(1分)
18.“我”明白了:不能这样沉沦下去,要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米,这样才能接近成功的彼岸。(4分,意思相近即可)
19.①生命免不了受伤;②要正确面对受伤;③坚信受伤一定会复原;④受伤是生命中常有的,受伤让我们成熟。不断受伤、复原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生命因这样的过程而更加美丽。(意思相近即可,答出l点计1分,共4分)
20.答案示例一:
老师婉拒说:谢谢!不j}用了。一来我身体还好,再说负重也是锻炼。
学生坚持说:老师,您不负重已经是锻炼了;我年轻,不替您背我心里不安。
答案示例二:
老师婉拒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
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
(每句2分,说出了恰当的理由各得1分.表述得体各得1分。)
21.具有BT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
22.作文(略)
例文:
我找到了一把钥匙
在我心海的底端,有一把神秘的钥匙沉睡着。一天,我无意中找到了它,霎时,一道璀璨的光像一只火凤划破了夜的宁静,把我照得通体透亮……
这把钥匙看似无形却有形,悄然无息地净化着我。它那饱经沧桑的纹理里充满着独到智慧,熏陶着我。从此我脱胎换骨,变得乐观、开朗,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他人以诚相待,竭尽全力帮助别人,放下心来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忠告。我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人,吸收着他们的精华来完善自己;我怀着崇敬的心去请教,把不解与疑问释放出来,让它们在众多智慧下化成缕缕青烟。那一刻,心是舒畅的。
这把钥匙教我学会用饱满的笑容迎接每一天,把种种不愉快抛在脑后。它提醒着我:如果积淀痛苦,生活将是乏味、忧郁的,让它们荡然无存吧!热爱生活,生活才会回馈你,那才是生活的宗旨。这把钥匙帮我一遍遍把心的嫉妒、怨恨、偏见冲洗干净,我不再蒙蔽其中迈向堕落,反而从中超脱出来,幻化着,不断改变自己,最后蜕变,在阳光下纷飞,让欢乐永远伴随着我。
这把钥匙还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引领我通向书的汪洋,我徜徉其中,为它们痴迷。不论封面崭新还是陈旧,内容古老或是现代,我都会细细地品。人家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的确如此,每当捧起一本书,嗅着那股典雅的香,我都沉醉其中。读书有时就像在吃一道大餐,读着读着就入了味,最后的回味则是一种享受。在没有书的日子里我感到肝肠寸断,衰弱着,很多东西在被遗忘。书挽救了我,它成了我灵魂的星矢。
曾经我是一块仰望彼岸的鹅卵石,如今被那把圣洁的钥匙精雕细琢,提炼、升华,最后打造成了一个快乐的、有思想的人。我庆幸我找到了这把钥匙。
我找到了一把钥匙
二百年前,当那个英国青年坐在果园里,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并思考着它的原因时,历史已经注定,他的理论将影响整个人类的未来。他成功的所有秘诀就是“善于发现” !没错,我想这也会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
我继续翻着手中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我不禁感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班的故事,鲁班发现到小草的叶齿针会划破手指,于是锯子就诞生了。一切似乎都发生在一刹那间,所有的灵感就在这一刹那间涌出来,于是发明啊,理论啊,决策啊,就在这一刹那间诞生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鲁班不是长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他能从小草联想到锯子吗?因此“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以前的我觉得“发现”这个词语,只是些名人、伟人的专利,我要学习的只有别人发现后证实的结论,可渐渐地我发觉到并非如此。
世界上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我仍翻着手中的这本书,“中国古代的发明”,这几个字映入我的眼帘,落后意味着挨打,整整一百年的屈辱,揉碎了中国人的心,本来中华民族就是一具善于发现的民族,古代四大发明,各种宝贵的瓷器、铜器……正因后期的统治,垄断了人们的思路开阔,才会变得如此狼狈。可见“发现”的重要。
古代是如此,在这奋发向上的岁月里,我们更应把自己的聪明奉献给祖国,“发现”无疑是个关键。
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就必须利用自己的发现,将它变为自己的财富,旧北京城人力车夫多如牛毛,随处可见,为什么只有老舍先生发现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
我合上了手中的书,看着窗外形形色色的一切,鸟儿在自由飞翔,蜻蜓在空中飞舞,小狗在追逐嬉戏,树木依旧挺立在那儿,也许我们的发现不是什么伟大的东西,可将所见的变成自己的财富,也应提高不与少自身素质吧。
如果我可以带着“发现”这把金钥匙走完人生道路,也许我的人生会更夺目些,更精彩些的!
我找到了一把钥匙
学习如逆水行,不进则退,要想前进,那就得像我一样有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不瞒你,我找这把“金钥匙”找的好苦啊!多年来,我一直寻找着,我问过爸爸;问过妈妈;问过老师;问过同学……但一直也得不到理想的答案。
它,究竟是什么呢?我回感,我失落,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它既不像哲学家的文字那样深奥,也不像数学题那样令我搅尽心思,它只是一个小窍门而已。
说起“金钥匙”,还得从四年级谈起。自从老师给我定了个对手以后,这把“金钥匙”就离我越来越近了。我的对手固然不是全班第一,但他却比全班第一还要难缠,说实话,这小子非常聪明,我多次败给他,只要我听写写错一个字;只要我上课少举一次手;只要我考试稍微出一点儿差错,他都会像箭一样地往前冲,远远地把我甩在后头。我的直觉告诉我,我的“金钥匙”是挑战,是竞争,所以,我经常都和他较量,固然结果总是他胜于我,但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总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的“金钥匙”迫使着我勤奋,认真,努力,我不得不更加谨慎,由于要想打败我的对手,就必须不再马虎一点儿了。于是,我发奋读书,每当发现他下课出往玩的时候,我总要暗笑几声,然后回到座位上,背几个英语单词,看几篇课外文章,上课了,心里美滋滋地,我究竟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年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