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77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七年级语文(上)半期月考二试卷(第3、6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半期 月考二 试卷 (第3 、6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57)
1、根据拼音在书写汉字。(4分)
造niè ( ) 滑 jī( ) 匾dān( ) 山lán( )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尊君在不;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默而识之。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 B、是以谓之“文”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友人惭,下车引之。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默而识之; B、学而时习之;
C、温故而知新;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句子中阐述学习态度的有 ,阐述学习方法的有 。(3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厌;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思而不学则殆;
E、不耻下问; F、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词性不同于其它几项的是( )。(3分)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B、即书诗四句;
C、愿为市鞍马; D、却话巴山夜雨时;
E、东市买骏马。
7、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稍稍宾客\其父;
D、从\先人还家;
E、借\旁近与之。
8、唐宋八大散文家是指唐朝的韩愈、 、宋代的三苏,既老苏: 、大苏: ,小苏: 和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分)
9、《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 》、《 》;《五经》指的是《诗》、《书》、《 礼 》、《 》、《 》。(2分)
10、《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是: , , 。救阿斗的是 。(2分)
11、《水浒》中在狮子楼斗杀西门的是 ,坐楼杀惜的是 ,智多星是 ,拚命三郎是 ,九纹龙是 。(2分)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表明朝廷中已是物是人非的句子
是 ;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
是 ;颈联是 。(3分)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名句是 。(2分)
14、《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句子是 ;
表现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2分)
15、孔子,春秋末期 家 家 家, 家的创始人,名 ,字 。(2分)
16、初唐“四杰”是 , , , 。(2分)
17、桃树、杏树、梨树,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天像小姑娘,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5分)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5分)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是也谓之‘文’也( )
(5)、歆辄难之。 ( )(6)、父利其然也。 ( )
(7)、稍稍宾客其父。  (  )(8)、邑人奇之。  (  )


浏览完整试题(9)、从先人还家。   (  )(10)、遂携拯如初。 (  )
19、翻译下列句子。(8分)
(1)、父利其然也。

(2)、温故而知新。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宁可以急相弃邪?

二、阅读理解(43分)
伤仲永(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就: ②称: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2分)
(1)余闻之也久译: 。
(2)从先人还家译: 。
4、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分)
答: ;
5、“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仲永哪些方面堪“伤”?(2分)
答: ; 。
6、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3分)
答:
7、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2分)
答:

(二)夏之韵(16分)
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被,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    )。夏天到了。
⑵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在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⑶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餐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响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⑷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芊芊(  ) 黛色(  ) 磅礴(  ) 积蓄(  )
2.第一段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
A、凝成 主宰 积蓄 升腾  
B、变成 支配 贮存 升腾
C、变成 主宰 贮存 飞升  
D、凝成 支配 积蓄 飞升
3.第一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夏天,请举出相应的例。(4分)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4、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2分)
5.第三段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2分)



6.最后一段,作者说要大声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夏季,其原因是 ,作者写“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样写在文中起 作用。(2分)
7.夏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抓住印象最深的一点,用比喻或拟人手法加以描述(2分)




(三)母亲•儿子(13分)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那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满仓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兵们了解的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不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品、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1、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1分)
2、小说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语言是母亲、儿子各自临死前几乎相同的语言,这是因为 :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满仓去世后,满仓连队为何学习满仓的字?这一情节连同本节的其他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
4、小说中最为奇特但又真实可信的情节应是哪个情节?它为什么又奇特又真实可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
5、“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复杂情感。(2分)
6、“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中“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家乡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入横线上,然后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七年级半期考试答案(阅读)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就:完成这里是写好。 称:相当,符合
3、略
4、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5、伤:哀伤 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
6、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7、略
(二)夏之韵
2.A 3.视:山坡……长墙。听:蝉儿,潜在……长鸣。嗅:吹送着……麦香。触:热风浮动着。 4.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5.田间的农民只要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6.因为夏季是紧张、热烈的。衬托 
(三)1、母亲
2、母亲爱儿,想儿子有出息,也是对部队的支持。儿孝慈母,不想母亲因失去儿子而难过。3大家都想冒充当满仓娘的儿子,不想让满仓娘因失去儿子而且难过。都有强化军爱民,民拥军,以及体现儿孝母慈的传统思想。4、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的情节。说他真实是因为大家都瞒着满仓娘:满仓还在;说他奇特,满仓已不在人世间。5、瞒着满仓娘但又不忍心。
6大家已把满仓娘当娘,把自己当满仓娘的真儿子的真情流露,(或以及军爱民,民拥军深厚军民关系。 (114.139.24.204)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七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