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毕业试卷

阅读:144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毕业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5]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试题(初中语文科目七部分试题)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试题(初中语文科目七)部分试题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些书可供一 ,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 地读。
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
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悉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4.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
A.《孔雀东南飞》B.《离骚》
C.《木兰诗》D.《诗经》
5.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2.文学常识填空。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3)雨果是19世纪(国别)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围城》中的主人公。
3. 文体常识填空。
(1)消息的标题,除必须有正题(主标)外,有的还有引题和 副题。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3)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4)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浏览完整试题三、阅读题(共30分)
(一)阅读文章《竹思》,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竹思
高洪波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英国《泰晤士报》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面临的危险。
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无意引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
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竹海里听竹,是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1.儒生们为什么能在竹子身上看到气节、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3分)
2.第二段写苏东坡的名言有什么作用?你能再写出苏东坡的几个诗词名句吗?(3分)
3.作者描写了蜀南竹海景象和潜入竹海的感受,请你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4.本文题为“竹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就竹子作了哪些思考?(4分)
5.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然后再认真的想一想它对你的人生有没有启迪。请告诉我们你的感悟。(4分)
(二)阅读文章《晁错传》,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⑤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诸候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2.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
3.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好懂、有用。
5.作文指导应从、、立意、四个方面入手。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教学意识?
3.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六、教学设计题(共15分)
任选初中一年教材的一篇课文写一份教学设计。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布署—部署;貌和神离—貌合神离;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2.A 【解析】略。
3.D 【解析】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4.B 【解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5. A 【解析】B“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C“列宁过去所用过的”移到“各式各样”前面。D“引起了”移到“广泛的”前面。
二、填空题
1.(1)吾尝终日而思矣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风飘飘而吹衣
(4)塞上风云接地阴
(5)回首向来萧瑟处
2.(1)郁乎苍苍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
(3)法国
(4)围城
3.(1)引题副题
(2)论点论据论证
(3)情节人物环境
(4)塑造人物形象
三、阅读题
(一)竹思
1.竹子有节,故看到气节风骨,竹子中空,故看到虚心、谦虚。
2.充分显示了竹及竹所象征的高贵品质,受到文人重视的程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描写蜀南竹海表现竹子蓬勃旺盛地生长,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描写潜心竹海感受,突出“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为文末“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作铺垫,服务于突出中心思想。
4.①竹文化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中国特有文化,②竹分公母,甚至还有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③宁可少些关注和爱抚,也要自由坦荡地成长。
5.略。
(二)晁错传
1.D 【解析】“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 【解析】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3.C 【解析】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 【解析】“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四、填空题
1.听读
2.思维能力
3.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4.精要
5.审题开源谋篇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答案要点】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树立以下教育教学意识:
(1)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为此,只有把合作的观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使学校产生活力,具有凝聚力。
(2)权威意识: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权威性,没有权威的教学活动无法展开。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热忱、诚实、公平、宽厚、遵纪的社会中的一员,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远离教师。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铸造灵魂的能手。再次,教师在学校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终身教育意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4)责任意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教师的教育责任,还包括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集中体现在学校中的学生身上,对于天真无邪的学生,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铸造新的灵魂,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教师对学生负责,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未来的负责。
(5)生命意识: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学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能促使教师迸发出对学生爱的火花,构筑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此外,先导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都应具备。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不仅是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现代的教育意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去。
3.【答案要点】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1)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2)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3)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六、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略。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试题(初中语文科目六)部分试题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黄土高原啊,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博击!
B.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C.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D.不管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概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展开余下试题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
A.寻找祈求尽管B.寻求乞求尽管
C.寻找乞求但是D.寻求祈求但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4.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
A.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固:坚决
D.然胡不已乎已:停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A.何命焉为?
翻译:有什么见教呢?
B.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翻译: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翻译:知道不该争取(而去争取),不可以说是忠诚。
D.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东风”指的历史事件是“ ”。
12.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为这位历史人物鸣不平,抒发了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毕业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特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