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69  
标签: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9]
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二)
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二)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违例wéi 按摩mō 情绪高涨zhàng 瘙痒难耐sāo
B、挫折cuò 说服shuō 博闻强识shí 解甲归田xiè
C、角色jiǎo 慰藉jì 直截了当jié 返璞归真pǔ
D、琢磨zuó 炽热chì 情不自禁jīn 高大剽悍p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打腊 侯车室 针贬时弊 不落窠臼
B、沉湎 泊来品 一股作气 出其不意
C、蜇伏 入场券 一如继往 首屈一指
D、装帧 度假村 竭泽而渔 世外桃源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人在校期间担任校团支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 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②近日,山东籍解放军某部副连职中尉军官孟祥斌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金华晚报》报道后,被人们广为 。
③“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 着东方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精神。
A 协调 传诵 汇聚 B. 谐调 传诵 凝聚
C 协调 传颂 凝聚 D 协调 传颂 汇聚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矛盾文学奖评奖有许多方面应当完善。比如评奖标准、评委设置、文学理念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认为,作为中国小说大奖,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印数应该作为一个硬杠杠置入评选条件。
B、国家危难之时,正是检验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国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毁家纾难,国家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C、北京奥组委招募奥运志愿者的现场,踊跃报名的人很多,报名处人头攒动,报名者犹如过江之鲫。
D、“嫦娥一号”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地方,拍摄并传输图像数据,这只不过是月球上的吉光片羽而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连日来,对山东济宁300亿打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争议一直热度不减,发起该工程的两院院士们也颇受关注。
B、我们居住的城市每天都会上演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息息相关。一只援手,一句问候,都能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倍感温暖。
C、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20年,我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至少增长一倍以上。
D、奖牌获得者返航后登陆外港池的海上颁奖平台举行颁奖仪式,这一彰显青岛海上奥运特色的海上颁奖仪式将成为奥帆赛历史上的先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浏览完整试题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7.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毁淫词小
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
往往愱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9.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 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 遮:阻拦
D.愆过丛集 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句子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出汤斌关心民生、破除迷信的一组是( )
①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②愿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展开余下试题 ③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毁淫词小说
④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⑤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⑥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
名的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B.汤斌体察民情,在担任江宁巡抚时,他曾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所属州县赋税,请求拨
发救灾银两,并亲自前往州县视察灾情。
C.汤斌关心民生,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
留,没有成功,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D.汤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灵台郎董汉臣指责时事,触及当权,有朝臣主张将董汉
臣斩首,汤斌据理力争,终使董汉臣免罪。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4分)
②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3分)
③斌适扶病人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 对于本诗第二句中的首字,有的版本是“嗟”字,有的版本是“闻”字,你认为哪个字好?为什么?(4分)
(2) 该诗第二联“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琵琶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②、 ,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③、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赤壁赋》)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屈原列传》)
④、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鲜矣仁!(《论语》)
五、(12分)
16、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4分)
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湖光山色》基本上是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但这恰恰说明了,本届评奖并没有把作品的知名度太当回事,它所看重的还是作品的文学品质和文学价值。这使得这个中国文学最高奖的颁布,第一次显得这样平静,而少了很多口舌和是非。而它的另一特色,则突出表现为《暗算》的获奖。这个作品的获奖显示了这个奖项巨大的包容性;同时,它也开启了一扇门窗,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的风格迥异的作品被这个奖项所接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参照事例,概括出下面两组人物姓名的特点。(4分)
【示例】姓名:牛得草、马千里
特点:姓与名巧妙组合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蕴含一定的寓意。
(1)姓名:韩学愈、李慕白 (2)姓名:程功、辛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角度,下面的语段有两处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①我社出版的《预备青春期》(詹姆士•杜布森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②是一本与父母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者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阅读。
答:(1)(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2)(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六、(18分)
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根的神韵(张和平)
(一)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
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
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
(二)
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三)
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
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处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
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
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为人们的一种玩物。
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
19.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请结合文章简要说说这种形式的特点及好处。(4分 )
                                       
20.(1)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2分)
                                       
(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画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的含意?(2分)
                                       
21.山崖上的树根、村头老榆树的树根与展览室里的树根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用两个词语来概括。(4分)
①     ,     ;②     ,     ;③     ,     ;
22.综合全文看,作者通过对根的神韵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叙述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读与写的变迁 周泽雄
①有一种“智能狂拼”的输入法,特征是可以整句输入,据说句子越长,准确率越高。按我推测,这种输入法按我推测,这种输入法的准确率,是以语言的平庸化为基础的。那些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态度的老派型作者,在这种输入法面前必将步步涉险,错误百出。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历史可以虚拟,杜甫、苏轼、张岱等人用上了这种输入法,中国文学几将面临灭顶之灾。相反,那些除了现成滥调就啥也不会的家伙,使唤起它来却能尽享“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感。  


展开余下试题 ②令人不安的,当然不是一种输入法,而是其中透露出的平庸化倾向:以速度谋杀质量。
③虽然一直有人赞颂那些天才的文字快枪手,所谓“洋洋万言,倚马可待”,但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个道理: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经营容不得“狂拼”的蹄子来撒野。不扯远,近当代的世界文坛也是如此,那些写得最快的,一般也是通俗程度最高的作家,如侦探小说家、武侠小说家等。而类似乔伊斯、普鲁斯特这样的作者,写作永远是缓慢的。  
④古人写得慢,读得也慢;今人写得快,读得也快。举个世俗的例子,如果阁下花了钱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对方用过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发。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减少享受的时间。再以围棋为例,那些每手棋能够用半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来思考的人,棋力总是更高一些。难道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效率低下?面对美妙的文学作品,读得快不是本事,读得慢才是能耐。  
⑤这是一个资讯时代,信息强权派生出一种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结果,越来越多的读者,竟至越来越习以为常地用对待信息的态度面对文学。这种态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种“关键词”狂潮。依我理解,对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寻找观点,把骨肉丰满的文学作品浓缩为机械的“关键词”,其实是透露出一种对欣赏之道的不耐烦。我知道,对于志在寻找观众点的网友,他的阅读通常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基本特色的。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
⑥换个角度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这话天经地义,灌肠法是不可取的。同理,字要一个个地写,按说也顺理成章。但“智能狂拼”的设计者却告诉我们,字不必一个一个写,而不妨一句一句来。这当然无可厚非,对于技术进步,我得心存感恩才是。只是我们还应面对一个事实:写字速度的大幅提高,属于一桩计划外改良,该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文人的作业条件,但对作品的优秀,却完全没有提供承诺。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该技术也可能诱人下坠,让人误以为输入速度的提高,可以起到类似缝纫机的发明对裁缝行业所带来的迷人革新。缝纫机的作用原理是:你的脚踩得越快,那条裤线也就越笔直。但是,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⑦阅读的最小单位,同样呈放大之势。古人读书,最小单位是一个个文字,今人读书,最小单位恐怕已有了大幅度提高。律师调看卷宗式的阅读法,是否正在文学读者面前大肆推广呢?当然,话得分两头说,如古人那样把阅读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单个文字的审美上,也会对阅读视野造成损害,不宜培养弘阔的文学气度;但眼下这种大而化之的鲸吞式阅读法,又绝非培养文学大气度的方便法门。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导致细微处不见了精神;宏大处亦如一只断线的纸鸢,虽高高在上,终不知魂归何处。
(选自2007年2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第⑤段“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中的“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20.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并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1)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2)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21.文章的标题是“读与写的变迁”,在作者来看,“读与写”有着怎样的变迁?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

22.文中作者说:“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请你举一熟悉的文学作品对这一观点加以印证。(不超过80字)(6分)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当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一、
1、D(A项摩mó,涨zhǎng,瘙sào;B项识zhì,解jiě;C项角jué,藉jiè,璞pú)
2、D(A项蜡候砭;B项舶鼓;C项蛰既)
3、C(协调:配合得当,使配合适当;谐调:和谐,协调。传颂:颂扬;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凝聚和汇聚都是聚集的意思,但凝聚往往有抽象意味,汇聚多指具体事务,且有四面八方的意味)
4、B(A项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在这里与语境不符。B项毁家纾难:拿出家产救国难。C项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D项吉光片羽: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这里是望文生义)
5、A(B项“上演事情”搭配不当。“这些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息息相关”叙述角度也有问题;C项“至少”与“以上”成分赘余;D“先例”一般用于否定句)
二、
6 D。原文中交代“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7 C。“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8 A。B少了“常常”;C是有些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看;D“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三、(12分)
9、D名词 过错
10、A 介词 用
11、D
12、A“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有错,原文是“正值”,且也无转折意。
四、
13、(1)汤斌派人重新查勘,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4分)
(2)常州知府因对下属失察而降调,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3分)
(3)正好汤斌带病入朝,于是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
标签: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年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