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15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年级语文强化训练6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年级
语文强化试卷(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旖旎(yǐ nǐ)  潜水艇(qiǎn)  烜赫一时(xuān)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mǐ)
B.框架(kuàng) 供电局(gōng) 恪守不渝(k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qióng)
C.参与(yù) 国子监(jiàn)  徇私舞弊(xún)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ù)
D.靓妆(liàng) 脊梁骨(jǐ) 前倨后恭(jū)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y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端详  出气筒  蓬荜生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切磋  喝倒采  积腋成裘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C.彪炳  捅漏子  食不裹腹  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D.煲汤  座右铭  自立更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友展。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专家介绍,避免蜱虫不叮咬是降低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风险的主要措施。
B.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病在“老少边穷”地区和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C.汶川地震有逾600亿元左右民间捐款,玉树地震的募捐也超百亿元,普通民众用淳朴的善良支撑起中国的慈善大业,他门才是慈善事业的顶梁柱。
D.《建党伟业》影片由青年演员担纲,这样是否要了明星效应,少了伟人风范,颠覆了本该严肃以待的题材?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
A.由于权威统计数据缺位,目前 “房屋空置率到底有多少”?被网友戏称为“第一谜团”。
B.乡下人缺乏信息,可不缺乏勇气和力气。多高的山,你都能见到种田的人,多深的沟,你都能见到挑水的人,再穷的地方,你都能见到农民,这就证明农民最能吃苦,最能生存。
C.有人认为,二、三线城市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且薪水相对较低,对人际关系的依赖也无法忽略。转移到那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难说!
D.他坐了十几年牢,身体反而结实了。他在秦城监狱的墙上挂了两幅自己的手书:一为“骨气”;一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浏览完整试题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无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D.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D.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休园①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悴,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②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虑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二十五日。
(选自《歇庵集》)
【注】①休园:作者所修小园,即歇庵。②奥腐:污浊腐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就问故 就:接近,靠近
B.夫以甘食人者 食:吃
C.子固而溺所闻 固:固执
D.物固有久而易其嗜 易: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喜润而忌湿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凡谓物之有不食者 杳不知其所之也
C.且告以闻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其所谓甘与芳 其翼若垂天之云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本文是关于种植兰花的说明文,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对兰花的习性及栽培方法作了生动、具体的说明。
B.文中引用某人养龟的故事,旨在说明不用肥料种养花木的说法是错误的。
C.作者先前用茶水浇灌兰花,结果兰花都快弄死了,后来施了肥,兰花才恢复了生机。
D.此文讽刺富家子弟难养而易变,寓意良深。通篇皆说养兰,实际影射富家子弟,“如富家娇小儿女”,“兰芷变而不芳”等语句,微露本意所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7分)
12.用“/”给文末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 旧 尝 闻 之 曰 他 花 皆 嗜 秽 而 溉 闽 兰 独 用 茗 汁 以 为 草 树 清 香 无 如 兰 味 洁 者 无 如 茗 气 类 相 合 宜 也。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然叶日短,色日悴,无何,其一槁矣。(4分)
译文:
⑵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3分)
译文:
⑶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6分)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南宋人,前后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为地位低下的职位。
(1)明朝毛晋认为“秋在黄花羞涩处”中的“羞涩”一词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3分)
(2)本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言情,请概括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文学常识和诗文填空。(8分)
(1)元曲包括杂剧和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爱情婚姻悲剧的作品,例如英国有著名戏剧家 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 ,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5)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 !”
(6)羽扇纶巾 ,谈笑间,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导读与综合运用(19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要做“自己的主人”。(《家》)
B.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
C.穷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来到巴黎上大学,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法官,凭借自身的才能成功地跻身巴黎的上流贵族社会。(《高老头》)
D.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踪她。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卡西莫多抢走,正好被皇家卫队侍卫长弗比斯救下,并擒获了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E.有一天,林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被袭人误做丫鬟拒绝开门。黛玉伤心至极,那一夜,她双手抱膝,眼含冷泪,伤心得直到二更天才睡下。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触景生情地写出了《芙蓉女儿诔》。(《红楼梦》)


展开余下试题21.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15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
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
涵丰富。选择其中的一种门如“春天的门”“苦难的门”等,选取一个场景进行形象的描述,不
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年级
语文强化试卷六参考答案
1.B A.潜(qián) 烜(xuǎn) C.徇(xùn)D.靓(jìng)倨(jù)晕(yùn)
2.A (采—彩,积—集,漏—娄,裹—果,刃—仞,立—力)
3.B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观:对待,看待。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凤毛麟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4.D(A否定误用,B“老少边穷”和“部分农村”概念交叉,不能并列,C“逾”与“左右”矛盾)
5.C(A问号改逗号,B“这”前面逗号改冒号,D分号改逗号)
6.D(此项与原文细节不符。原文“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这只是某些画家的看法;“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不属于“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的看法。)
7.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文中无据,属于主观臆断。)
8.C(A、因果倒置;B、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D、扩大了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
9.B(食,被吃)
10.A(A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B前者助词,取独;后者为动词,到……去。C均为介词,前者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后者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D前者为指示代词,这,那;后者为人称代词,它的)
11.A(这是一篇小品文,表面写的是养兰花,实际说的是讽刺富家子弟难养而易变,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12.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13.⑴但叶子却一天天地缩短了,颜色也一天天地憔悴了,没过多久其中一盆就枯死了。(关键词:“日”、“悴”、“无何”、“槁”)
⑵我回来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养兰花的方法也没有错。(关键词:“既”、“怿”、“谓”)
⑶于是让童子去除了它的枯枝败叶,运来粪水浇灌它,兰花就又茂盛了。(关键词:“刈”、“渍”、“遂”)
参考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兰花最为珍贵。培养它的方法,要注意:它喜欢湿润却又忌
讳太湿,它喜欢干燥却害怕暴晒,它喜欢通风却要避开寒冷,犹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
难奉养。
我以前曾经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说是别的花都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
兰花要用茶水浇灌。认为花草树木中清香的莫过兰花,味道洁净的莫如茶叶,它们的气味相同,
(这样的评价是)恰当的。我在小园中养了两盆兰花,按照听来的方法灌溉,但叶子却一天天地
缩短了,颜色也一天天地憔悴了,没过多久其中一盆就枯死了。而别人家的兰花却很繁茂,且开
了很多花。我过去询问其中缘故,并把我听到的那些话告诉他。他感叹地说:“耽误了事的是你
养花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各种谷物;因为芳香而讨人喜欢的,是各种花卉。这里
所说的香甜和芳香,你知道是什么吗?污浊腐臭到了极点,又会变为神奇的东西,万物都是这样
的啊。从前有一个人捕捉到一只乌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把它装起来,十
天后拿出来看,乌龟已经饿死了。由此说来,凡是说动物有不吃东西的,草木有不喜泥土的,都
是胡说。你很固执,太相信你所听到的,你的兰花枯萎了也就理所当然。”
我回来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养兰花的方法也没有错。随后又怀疑说:万物本来就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嗜好,失去它原来的习性,暗中发生变化而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不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它的枯枝败叶,运来粪水浇灌它,兰花就又茂盛了。
写于万历甲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14.(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既写出了此黄花经过一夜严霜的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1分),同时又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地产生的羞涩、苦闷的心情(1分)。
(2)对官场得势者好景不长的警告(1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1分),对自己误入官场的愤慨和悔恨(1分)。
15.(1)散曲 莎士比亚(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3)一蓑烟雨任平生。
(4)是夕阳中的新娘(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樯橹灰飞烟灭
16 答: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
17 (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18 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19 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20.B D (A “觉新”应改为“觉慧” C “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法官,凭借自身的才能成功地跻身巴黎的上流贵族社会。”表述错误。 E林黛玉的作品应为《葬花吟》)
21.略 22.略 (218.204.154.7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2010-201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