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43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6]
语文人教版必修5综合练习
语文人教版必修5 综合练习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部分,五六大题为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大题。
2.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卷时,考生务必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试室座位号、姓名、考生号分别填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务必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5.答卷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横线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I 必答题(共120分)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45分)
一、 古诗文(35分)
1.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5小题任选3小题。6分)
(1)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4)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惶恐滩头说惶恐,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题。(9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2、有人说四联诗四种写法,全不雷同。请从首联、颔联、颈联这三联中任选两联,分别赏析该联诗句的写法。(6分)
选择一:首联、颔联、颈联(请用斜线划去本次赏析没有选的两联)
分析:
选择二:首联、颔联、颈联(请用斜线划去本次赏析没有选的两联)
分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0分)
赵犨,其先青州人也。世为陈州牙将。犨幼与群儿戏道中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虽诸大儿皆听其节度其父叔文见之惊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壮,善用弓剑,为人勇果,重气义,刺史闻其材,召置麾下。累迁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将犯东都,犨引兵击败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黄巢起,所在州县,往往陷贼。陈州豪杰数百人,相与诣忠武军,求得犨为刺史以自保,忠武军表犨陈州刺史。已而巢陷长安,犨语诸将吏曰:“以吾计,巢若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必驱其众东走,吾州适当其冲矣!”乃治城池为守备,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珝为将。巢败,果东走,昶击破之。巢从后至,闻大怒。
既而秦宗权以蔡州附巢,巢势甚盛,乃悉众围犨,置舂磨,糜人之肉以为食。陈人恐,犨语其下曰:“吾家三世陈将,必能保此。尔曹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建功立业,未必不因此时。”陈人皆踊跃。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围凡三百日,犨食将尽,乃乞兵于梁。梁太祖与李克用皆自将会陈,击败巢将黄邺于西华。
梁太祖入陈州,犨兄弟迎谒马首甚恭。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以梁援己恩,为太祖立生祠,朝夕拜谒。以其子岩尚太祖女,是谓长乐公主。黄巢已去,秦宗权复乱淮西,陷旁二十馀州,而陈去蔡最近,犨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忠武军表犨陈州刺史 表:上表推荐
浏览完整试题
B.弩矢激五百步 激:袭击
C.以其子岩尚太祖女 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
D.而陈去蔡最近 去:离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在州县,往往陷贼
B.糜人之肉以为食
C.建功立业,未必不因此时
D.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犨“为人勇果”,这一点在本文所记叙的历次陈州保卫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B.黄巢攻陷长安后,正如赵犨所预料的那样,又驱众东走,结果被早已准备好的赵犨兄弟击破。
C.陈州被投靠黄巢的秦宗权包围,陈人惊恐。赵犨对陈州百姓说:“我家三代陈将,一定能保卫陈州……”陈州百姓深受鼓舞,踊跃御敌。
D. 梁太祖率兵击溃巢将黄邺。赵犨为感谢救陈之恩,亲自为梁太祖建造生祠,并早晚拜谒。
7、用“/”给文中加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犨幼与群儿戏道中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虽诸大儿皆听其节度其父叔文见之惊曰大吾门者此儿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8分)
(1) 乃治城池为守备,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珝为将。(5分)
译文:
(2) 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3分)
译文:
二、 现代文(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雪线高度引起我的兴趣。它的雪线高度达到了海拔6200米,是全世界雪线最高的地方。
所谓雪线,就是永久性积雪的下限。用术语说,就是冰雪积累和消融相抵,平衡了的地方。按道理,雪线应该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所以,雪线最高的地方,应该在赤道地区的雪山上,如乞力马扎罗雪山,但我们知道,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高度才是5895米,雪线大约在5000米的地方,其它地区的雪线按理只能低于这个高度。
在东绒布冰川上,我们已经爬过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雪山的5895米的高度,但这里仍然没有冰雪。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想想看,在非洲赤道那么热的地方,5000米左右的地方就已经白雪皑皑了,可是在北纬28度的珠穆朗玛峰峰区,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旁的高山上竟还留不住冰雪。
最先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给予解释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我们知道一地的温度,并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光,而是由地面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再将热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之上,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因此导致青藏高原上雪山的雪线比同纬度甚至赤道上的高山的雪线还高。
关于雪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按道理,雪山南坡的雪线应该高于北坡,因为南坡向阳,纬度更低,但事实是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雪线比南坡高得多。其南坡雪线虽然各有差异,但大体在海拔4500-5000米范围,北坡雪线大体在海拔5500-6000米之间。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对着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涌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高大的山体所截,在南坡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南坡冰川冰雪补给充分,补给和融化的平衡线即雪线大大降低。而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达北坡,已成强弩之末,以致北坡的冰川无法获得丰富的冰雪补给,融化的力量大于冰川向下运动的力量,因此雪线上移。
9、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东绒布冰川雪线之所以引起作者的兴趣,就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竟然超出了赤道雪山的雪线。
B. 青藏高原雪山雪线高于赤道雪山雪线,洪堡认为是青藏高原高耸于地表,体量巨大,能够吸收和辐射出巨大的热量。
C. 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在海拔4500-5000米之间,北坡雪线在5500-6000米之间。
D. 喜马拉雅山北坡无法获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补给,冰雪的消融速度大于积累速度,因而雪线上移。
10、根据文意,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中所说的“雪线”,应该是夏季积雪的下限。作者本次对东绒布冰川雪线的考察也应该是在夏季。
B. 地球上雪线高度最低的地方应该是南极和北极。
C. 乞力马扎罗雪山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完全是因为那里雨水充沛,能获得足够的冰雪补给。
D. 喜马拉雅山地区南坡雪线低于北坡雪线的现象将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继续存在。
11、整合本文全部信息,请问:喜马拉雅山地区雪线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回答。(4分)
答: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5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只请十天假,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他还没有回来,对这种久假不归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
B.我觉得即使自己从现在起手不释卷,也只能攫取这知识海洋的一小滴水。
C.你这是驴唇不对马嘴。要辩论就应拿出事实依据,而你的回复却只有简单的批驳而没有论据。
D.在世界贸易组织及有关回合的谈判中,中国身临其境地为非洲着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13、了解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6分)
情境:某同学高一、高二两年一直在某地借读并住校,高三回到故乡就读。高三开学不久,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他(她)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稍作改动,寄给昔日舍友,表达对舍友的思念之情。
下面已经给出了改动后的第二、三两句,如果你是该同学,你该怎样修改第一、四两句?
要求:1、每句所改动的字至少一个至多四个。2、每句最后一个字与原诗对应句最后一个字相同。3、必须能够体现上述“情境”。4、不要俗气。5、不必拟题。
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时插在头上可以避免一年的灾害。)
改诗: ,虽逢佳节不思亲。 遥知舍友举杯处, 。
14、假如你的一位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55字。6分)
短信内容:
四、 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展开余下试题
“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词典》)的解释是“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现代汉语里由这个意义的“跟”作为母词素构成的合成词还有“跟进”“跟随”“跟风”等。“跟进”,《词典》的解释是“跟随着前进”,这有一定的褒义;“跟随”,《词典》的解释是“同‘跟’”,即“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这应该是中性的;“跟风”,《词典》的解释是“追随某种风气或潮流”,这有一定的贬义。
你是怎么看“跟”的呢?请以“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II 选答题(共30分)
说明:从下面五、六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若两题均作答,以第五题计分。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15分)
戏 装
星竹
(1)40年前,我在老家的镇子上看过一台戏,演戏的全是我的家人。平日大家住在一个大院里,早上晚上都坐在一条长木凳上喝粥,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男男女女都乐观,爱唱,没事儿就咧咧两口儿,惹得村人拍手叫好。又加上那年有人从县城里抱来几件戏装,于是,我的叔叔嫂嫂们就被推到了台子上。
(2)其实我的家人并不会演戏,但镇上人希望年节上有人闹一闹。我的家人就被推搡着上台去闹了闹,不是很正规的那种,按照镇长的话说,有个乐子就行。
(3)演戏的前一天晚上,镇长将那些花花绿绿的戏装抱来,放在我家的院子里。叔叔嫂嫂们弯下腰去,各自拿起一件。那是很随便的举动,并没有想好谁扮演什么,披挂上了戏装,大家才按照戏装是啥人物照猫画虎地去演。
(4)我的大叔拿起的是一件奴才装,于是就扮了奴才。我的小叔将一顶乌纱帽扣在了头上,于是就成了县太爷。我的二叔穿了一件小贼的大褂,于是就成了一个小贼。我的三嫂嫂是扮了女仆,于是就去伺候县太爷。
(5)戏咋演,大家心里都没谱儿,只是跟着那身行头走。好在镇上人要求不高,乡下人不讲究,打打闹闹,大家能笑一笑就好了,属各自发挥吧。
(6)于是,我的叔叔嫂嫂们就登了台。平常我最熟悉的他们,到了台上,一下子全变了。穿了奴才装的大叔,变得低人一等,在台上缩着个脖子,哈着个腰,跟在我小叔的屁股后头,也就是县太爷的屁股后头,一副奴才样。自然而然地就拍起了我小叔的马屁,话也说得下贱,闹得我都看不下去,心里别别扭扭的不好接受。
(7)我的小叔在家里排名最小,没有地位。平常都是听大叔、二叔吆喝的主儿。每天早晚,一路小跑给大家盛粥,端咸菜,可戴了顶乌纱帽,就不是他了,摇头晃脑,迈着方步,大叔、二叔和他说话,他却仰着个脸,哼哼哈哈的,爱搭不理那劲儿,真就像个傲慢的爷了。我都想上去抽他的嘴巴子。
(8)二叔由于穿了贼人的衣服,不得不往贼人的模样上走,很无赖的那种,一下就没了骨头。二叔平日可是我们镇上最正直的一个人,镇上人家有了纠纷,都请他去评判是非,论说公道。咋穿了这身皮,一下子就成了一身贼气的人。平日我们一大家子,都尊崇着我三嫂,三嫂会绣花,会算账,一切精细的事情都是由我三嫂去主持料理。谁想,三嫂穿了女仆的戏装,竟然粗粗笨笨地任我小叔打骂,我小叔还敢踢她哩。三嫂在台子上竟成了一个最破烂的人……
(9)看着台子上的一切,我惊讶不已。我愕然并奇怪的是那每个人身上的戏装,咋一件戏装竟彻底改变了我平日熟悉的叔叔嫂嫂们。这个戏,让我记了一辈子。
(10)多少年过去,有一次,我也意外地穿了一回戏装,也戴了一回乌纱帽,也是扮那县太爷。我一迈步,突然就走成了四方步,一张嘴,突然就傲慢起来,一下子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对人哼哈着,让人尊崇伺候着,一身的霸道……
(11)从那一次,我才猛醒,原来这世上,不论是谁,只要你换上那身打扮,穿了那身戏装,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往那个角色上走,你就会努力地去扮演那个角儿。不用谁对你再说啥。穿了奴才装的,自己就想缩脖子,自觉地就低人一等。戴了乌纱帽的,自己就摇头晃尾巴,就觉得自己是爷,还想训斥个人。原来,只要我们穿上那身皮,眨眼就有了三分相,真是容易得很。
(12)人生舞台上,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是跟着身上的那层皮在走,因为那层皮在我们身上,我们才要这样或那样,是那层皮改变着我们,约束着我们。
(13)等有一天,大家都从台子上走下来,又都坐在一条长凳上喝粥时,大概才会恢复各自真实的本性和朴素的面容。在台上时,我们总是被那身戏装捆绑着。你不是在做你,而是在做那个戏装赋予你的东西和理念。
(14)我的大叔说得好,在台子上,谁演什么都不要紧,只是别忘了,你是在为那身皮说着唱着蹦着。更别忘了,那身皮无论是披在谁的身上,谁也都会演那出戏。
1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40年前那出戏的演员全是“我”的家人,并不是张家一个李家一个。这样安排,下文写“我”对演员平时和演出时表现窘异的“惊讶不已”便有了基础。
B.第二段说“家人不会演戏”,结尾却说“谁都会演那出戏”,这并不矛盾。前者说的是起初,后者说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演出锻炼后表演水平得到了提升。
C.作者以“戏装”为题,又用“戏装”串起全文。这有其深刻意义:有些人一旦为官,就忘记了自己的本性。
D.本文寓意深刻,令人深思;想象丰富,生动有趣;构思巧妙,前后呼应;语言诙谐幽默,同时也不失含蓄。
E.文章既有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又有散文的形散神聚,同时还有杂文的入木三分,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7、如果我们将文章3—4两段和6—8三段分别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那么
(1)这两个整体的中心词分别是什么?(4分)
答:3—4段这个整体的中心词是 ,6—8段这个整体的中心词是 。
(2)请从你所找出的两个中心词中任选一个分析该整体为什么要围绕这个中心词展开?(3分)
答:首先请你在 上填写你所选择的中心词。
分析:
18、全文前后共写了五人穿过戏装。文章为什么不能将穿过戏装的人数减少到只有一至两人?请从家人平时个性和台上角色构成这两个角度回答问题。(4分)
答:
阅读下面小说文段,完成19—22题。(15分)
丈夫走后,对于她来说,剩下的只有可怕的孤独和没有目标的生活。尽管医生给丈夫做出了癌症晚期的诊断,斯特拉还是心理准备不足。
他们没有子女,但有共同的事业,总是一起分享生活。现在,大卫走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就要到了,斯特拉越来越深地意识到,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了。
收音机里播放着圣诞音乐。屋角有一棵圣诞树。离假日不到一个星期了,但她却没心情去装饰圣诞树。突然间,一切都被无边无际的孤独吞没了,斯特拉将脸埋在手中,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她怎样才能快些度过圣诞节和那没有止境的冬天呢?这时门铃出乎意料地响了起来,斯特拉不禁发出了一声吃惊的尖叫。现在还有谁会来拜访她?她通过门上的猫眼儿诧异地向外看。
在门外走廊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胳膊下夹着一个大大的纸箱。斯特拉鼓起勇气,轻轻地把门开了一条缝。
“泽西夫人?”年轻人问。
她点点头。
“这里有您的一个包裹。”好奇心战胜她心中的谨慎。她推开门,让年轻人进来。年轻人小心地将那个纸箱放在地板上,然后从他的衣袋中取出一个信封。当他把信递给她时,箱子里传出了一个声音。斯特拉吓得跳了起来。那个人抱歉地笑了一下,将箱子盖打开,让她看里面装着什么。那是一条狗!
展开余下试题
年轻人将小狗抱起来,解释说:“这是您的,夫人。它已经有6星期大了,而且已经完全习惯了室内生活。”从黑暗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小狗快活地摇着尾巴。
“我们本应该在圣诞节前夜将它送来。”他边说边试图躲开小狗那湿漉漉舌头的“进攻”。“但是狗舍的工人明天就要放假了。希望你不会介意早一点收到礼物。”惊异已经让她无法清楚地思考什么了。她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她结结巴巴地问,“可是……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谁,谁送的?”年轻人把狗放在地板上,用手指在她举着的信封上点了点:“信里写得很详细。狗7月份就被预订了,它还在娘肚子里时,它就被指定为圣诞节礼物了。”
所有的解释都在信中。斯特拉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完全忘了小狗,她强忍住已经满溢的眼泪去读丈夫的信。他是在去世前3星期写这封信的。他说,他已经和狗的主人约定将这只小狗作为他最后一次送给她的圣诞礼物,由他们负责送给她。
她明白了,丈夫送她这只小狗的目的是,让它接替他作为她的伙伴。这是丈夫对她的爱意的表达,希望她坚强地活下去。
19、这篇小说在不同的杂志上有不同的题目,有的是“礼物”,有的是“丈夫送来的礼物”,有的是“来自天堂的礼物”。你认为上述题目中哪个最好?为什么?(3分)
答:
20、第二段强调“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了”,这在情节和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具体回答。(6分)
答:
21、“小狗快活地摇着尾巴”“小狗那湿漉漉舌头的‘进攻’”,这样的细节描写,应该不是作者随意的一笔,那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3分)
答:
22、某杂志转载这篇小说,将最后一段删掉了。假如你是编辑,请你谈谈删掉最后一段的理由。(3分)
答:
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5题。(15分)
两年前,公众甚至还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这个不起眼的栏目和很多电视节目一样,在追求华丽、炫目的电视年代,被忽略了。随着节目的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硬是靠那些没有明星相的专家、学者,把这个节目办红火了。这一方面说明,公众除了需要娱乐消遣,也需要知识。另一方面,在媒体发达的年代,只要是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专家、学者一样可以成为明星。易中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百家讲坛”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学者——表达能力强,有文史基础,适应电视媒体的要求,形象比较有魅力。显然,易中天是最合适人选。讲得好的人一定要推出来,至于讲什么再说,不是研究什么就讲什么,所以我们不会请最专的专家,不会按专业划分去找主讲人,易中天是我们瞄准好了之后推出来的。
当时我们就策划,像易中天这样的人,怎样才能让他发挥更大作用,他能讲什么?我们征求过他的意见,他说对《水浒》感兴趣,我们觉得他讲《水浒》还不是最合适,《水浒》里的人物都比较单纯,我们觉得他讲《三国》比较合适。后来他跟夫人商量,夫人说这个可以发挥你的特长。他问我们,怎么讲?我说要系列化,长期运作。他这时候就说,那我得想想,这样就好多事情都不能干了。我说,对,什么事都不能干,就干这事儿。因为他的社会活动太多了,一个接一个。
易中天讲“三国”,一上来便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他的讲述方式,很多人觉得,历史怎么可以这么讲?这样会误导别人。对此,我们跟他说,一切争议都不要管,做好了自然而然就好了。我们鼓励他用现代语言,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当时人的状态,但是原文一定要有,担心误导的人纯粹是杞人忧天。编年体的讲法不适合电视。
我们要推出有个性的主讲人,要给他一个受大众关注的选题。现在易中天讲得非常好,基本上不用怎么剪,他具有编剧的能力。后来我们也跟他说:“你最大的特长就是上电视,你就是为电视生的。”他经常上电视,但只有在“百家讲坛”最成功。他能把话题引向深入,但是做一些不用把话题引向深入的节目时,就会发现他的反应很慢。他不是那种反应很快,在浅层次上过渡一下的人,他是接到一个问题时要引向深入的人。但有些节目没这个空间,展示不出他的优势。
我们一直在进行研究和跟踪。每个主讲人的认可度,哪些观众喜欢,哪些不喜欢,全部都有数据和依据。我们不断把这些反馈回主讲人。然后我们要培训,别的主讲人也要跟着一起听,易中天的受众特点就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城市观众喜欢,农村观众很少,女性观众不多。
23、以下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两年前“百家讲坛”反对追求华丽、炫目,所以被忽略;而现在,它依然反对,但却红火了。这说明,“华丽、炫目”对于电视栏目来说,两年前是发展的必要手段,而现在却已过时。
B. “夫人说这个可以发挥你的特长”“你最大的特长就是上电视”,这两句中的“特长”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说易中天“表达能力强,有文史基础”,后者是说易中天更容易通过上电视获得成功。
C. “百家讲坛”的市场运作是讲究针对性的。他们对主讲人的认可度和受众群体特点进行跟踪和研究。比如,他们就掌握了易中天的受众特点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城市观众喜欢、女性不多。
D. 易中天的成功表明,专家、学者,虽然不具有明星相,但在媒体发达的年代,只要能够适应市场要求,他们就一样能够成为观众喜爱的明星。
E. 易中天的成功还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人必须知己知彼。就本文来说,知己,就是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知彼,就是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如果不能知己知彼,而是盲目选择工作,就不可能成功。
24、综合全文看,“百家讲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25、易中天是怎样讲“三国”的?(5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6—29题。(15分)
出人头地与衣锦夜行
易小明
我发现,德国的富有者像在“衣锦夜行”。 衣锦夜行是讲一个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没人看见,有不值得的意思。在德国,富不傲穷,穷不妒富,大家相互尊重,相安生活,自然而然。由于德国的富有者不显山露水、招摇过市,所以说,他们像在衣锦夜行。可是,爱面子的中国人,却特别渴望衣锦还乡。如果有钱了,就非得让别人知道不可,否则,就像是白富了。富人不仅要衣冠楚楚,更要前呼后拥。在街上,一看那大腹便便、高昂着头、前呼后拥者,十有八九就是个当官的或者是有钱人。但在德国要进行这种有钱与否的判断却相对较难,个个都文质彬彬、气宇轩昂,富不彰富,穷不显穷,不了解底细,从外观上你根本不知道谁拥有万贯家财。
①德国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实现领域主要划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差异,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所以,他们能够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②这样,生产力发展当然也很快,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强调自由和平等(当然,这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实现领域则主要划定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它
上一篇:
2010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高一年级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必修一第一单元)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语文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