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2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3]
上杭一中高三语文2012届10月月考试卷
上杭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默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4)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5)诏书切峻, 。(李密《陈情表》)
(6)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官盛则近谀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仰观宇宙之大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5)责臣逋慢 (6)君子生非异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书·霍光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 :执掌
B.天下害之 害 :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 过 :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 畜 :容
B(害:痛恨,忌妒)
3.下列句子全都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①霍氏奢侈洪培欣语文 网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D.①③⑤
D(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B. 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C. 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在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B(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浏览完整试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3分)
译:
(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3分)
译:
(1)客人对主人说:“改成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更”“徙”“且”各1分,语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2)假如从前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的花费,大臣不会发生叛乱被杀等事。(“乡使”“裂土”“亡”各1分,语意不通顺的情扣分)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愀。”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为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2分)
②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答:
③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2分)
答:
①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只要是白居易的作品即可,2分,错1处减1分)
②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2分)
③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二)文学名著(10分)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秦可卿去世,偏偏尤氏又生病,贾珍为无人料理丧事而发愁。贾琏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贾琏推荐了王熙凤,贾珍听了喜不自禁。
B.葛朗台遇到要应付、要解决什么生活上或买卖上的难题时,他就搬出四句口诀,像代数公式一样准确,就是: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慢慢瞧吧。
C.紫鹃假说林姑娘明年回苏州,宝玉听了就傻了。袭人来询问究竟,黛玉闻知便“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
D.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夏尔的梳妆匣)。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并最终拿走了它。
E.芒种节到了,宝钗被一双玉色大蝴蝶引得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着私密,便假装寻找黛玉,掩饰过去。
A D (A是宝玉推荐,D没拿走)(5分)
8.简答题(任何一题,100字左右,答题卷上必须选写小题序号)(5分)
(1)十九回里,“宝玉只怕她睡出病来,便哄她道:“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这里的“她”是谁?宝玉用什么方法哄她呢?(《红楼梦》)
她是黛玉。宝玉编了一个故事逗她开心,说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偷果子,极小极弱的小耗子变成小姐去偷香芋,来打趣林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呢。(5分)
(2)欧也妮在被堂弟夏尔抛弃后为堂弟做了什么?(《欧也妮·葛朗台》)
选第( )题
(2)欧也妮异常伤心,但为了成全夏尔,让他不会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使婚姻失败,仍为夏尔清偿了债务,为其恢复名誉,好让他同侯爵小姐结婚。“您以社会的惯例牺牲了我们得初恋,我祝你们幸福。我只能将叔父的名誉奉献给您,使您得到幸福的生活。”夏尔得知欧也妮如此富有,后悔莫及。(5分)
(二)文化经典(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释]①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②徼:抄袭。


展开余下试题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折一项是( )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宝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答:
(1)B(讪:诽谤)(3分) (2)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孔子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①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如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相“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②夏商以降,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官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8226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③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8226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九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④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10.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D(A“原始社会时期”在原文中为“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B“有一部分”在原文中为“均”,C文中没有说彻底解决了政府选拔官员困难的问题)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A(B项说法有误,应为: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C项属于无中生有,察举制并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范化标志,D概念混淆,看重血统和任人唯亲不是一回事)。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请概括科举制的特点。(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①“一切以程文为留”(或:白丁能否释褐为官凭考试成绩);②科举与学校教育合流(或:“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③明清两代笼罩在封建专制之下,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没有生命力。(答对一点给1分,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网络与文学
主持:窦文涛 嘉宾:顾彬(德国汉学家)
窦文涛:今天咱们来说说网络和文学。顾教授,您了解德国文学,又十分了解中国文学。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觉得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因为网络的出现,好像人人都可以写了,而且电子化了,那种我们想象的像德国那种大部头的小说,将来还有位置吗?
顾彬:文学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死掉。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因为人的存在和书和文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好的文学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基本上不是在网络发表,而是在出版社发表的。在出版社发表水平不高的文学作品很困难。出版社会注意到一个作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低的,就不会发表。在网络上,谁都可以发表东西。
窦文涛:您自己上网吗?
顾彬:根本不上网。德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谁想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很难;作家需要出版社专门有编辑调查他的文学作品,看你的德文是对的还是不对,所以我写的那些作品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审校,可能我的文字水平没有现在高,肯定会很低。
窦文涛:我明白了,您是说出版社的编辑甚至能培养出一个好作家。在中国,有些成了腕的作家,改一个字都不行。但德国出版社的编辑,真的敢和作家商榷。你觉得作家和编辑之间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 顾彬:应该是合作关系,应该做好朋友。
窦文涛:我发现现在的网络上,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比以前接近很多,可是当代的中国作家,比起五四的那辈作家,跟世界的距离其实远很多。为什么?
顾彬:你想想,鲁迅接待萧伯纳,徐志摩接待泰戈尔,郁达夫跟佐藤春夫交朋友,他们都是直接读原文,然后跟外国的重要作家直接做朋友。今天的当代作家,虽然在世界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你有听说哪个作家是直接阅读原文的?你有听说哪个作家除创作之外还做翻译的?你有听说他们哪一个人在家里招待哪一个有名的外国作家,他们成为私人朋友的?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这么高速接近的世界里面,中国当代作家的处境却比以往的时代离世界更远。因为他们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
窦文涛:我们再谈谈作家写作与钱和名的问题。
顾彬:我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尼采还没有发疯以前,一本书也没办法发表,他用自己的钱发表他的书,还没有读者看他的作品,但是他发疯以后,慢慢才有了他的读者。如果尼采没有发疯以前,跟中国当代作家一样说市场要什么我写什么,不要我的书,那我不写,那么我们今天不会看到尼采的名字。
窦文涛:这个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朋友,我在他们当中发现两种人。一种是画家,他说,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画画,他说我直追宋元,我跟千年之前的古人对话,遥相做知音,然后默默的在这耕耘。另一种是作家,他跟我讲,现在时代不同了,你还想说几百年之后人们记得你?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你如果不在活着的时候出名,你死了没有人再会记得你。您对这两种观点怎么看?
顾彬:我不同意。你看,毛泽东喜欢的唐朝诗人李贺,唐以后中国人基本上不看他的作品,是日本人看他的作品。过了1300年以后,因为毛泽东特别喜欢李贺,所以李贺非常红。所以一个作家不应该考虑,我今天赚钱还是不赚钱,出名还是不出名,无所谓。他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思的,他已经满足了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是为了还债,拼命写东西,也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巴尔扎克好像也是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小说当初是为了还债,就是生活不好,照样写出伟大的作品。如果有钱赚的话,可以这样做下去,因为做的是工作,简朴的工作。所以也可能有些人,眼前有钱,将来又有很大的名,毕加索就是这样的。
(根据凤凰网《锵锵三人行》改写)
13.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窦文涛认为,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人都能写作,且写作电子化了,因此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
B.顾彬认为,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好的文学来自出版社而非网络,因为网络对文学水平的高低无法控制。
C.窦文涛认为,网络拉近了中国跟世界的距离,可当代中国作家比起五四时期的作家来,跟世界的距离却很远。
D.顾彬认为,尼采起初的写作未顾及市场需求,以致自己掏钱发表的书没有人读,直到自己发疯才有了读者。
E.针对窦文涛两种朋友的观点,顾彬认可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他认为写作是作家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14.围绕网络与文学,访谈双方主要谈了哪几个话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5.顾彬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这“两条沟”具体指什么?中国当代作家远离世界的根源是什么?(6分)
13、(5分)B C(A.张冠李戴。这不是窦文涛的观点,他只是在转述“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的观点。D.曲解文意。顾彬以尼采为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E.理解错误。顾彬并未认可前者,因为其“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的看法并不正确,顾彬所举李贺的例子其中就含有对画家观点的否定之意。)
14、(6分)①网络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经典的、传统的文学消亡;②中国当代作家为什么在网络时代离世界越来越远;③在网络时代,作家写作与钱和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一问:①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很好的外文功底;②中国当代作家很少与国外的重要作家成为私人朋友。(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中国当代作家无法与国外的重要作家进行直接交流与对话。(2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运用(13分)
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B.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追赶新技术的浪潮。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难上的表现很不理想,简直就是差强人意。
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3分)
17.下面文段共五句,其中三处有语病,将有语病的句子加以修修改。(3分)
①我们记忆中的春晚,本应是诚恳的、家常的,能够让全国观众度过一年最后在一种相对纯净的气氛中的闲暇。②然而这种印象今天正在迅速消解,零点报时这类亿金难买的“硬广告”倒也罢了,观众还得忍受安插进节目里的零星“软广告”。③一台春晚,是联欢晚会还是“广告晚会”?这是网友们看了虎年春晚后的揶揄。④部分节目的粗制滥造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春晚作为一个原本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品牌节目,正越来越沦落为金钱,却忽略了广大观众。⑤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做法,实在是破坏了观众观赏春晚的坏心情,让国人很是不爽。

序号 修改



①将“度过一年最后”移到“的闲暇”前面。②将“忍气”改为“忍受”。 ④去掉“图利”。⑤在“金钱”后面加“的奴隶”。⑥将“坏心情”改为“好心情”。【评分提示】每改对一处得1分。
18.课堂辩论时,要求围绕论题“容貌对人的影响”发言,阅读示例,按要求各仿写一句话。(4分)
要求:恰当使用比喻,语言生动贴切。
示例:
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块磁石能让你更有吸引力,带来更多机会。洪培欣语文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副好牌,好牌只表明有取胜的机会,却不一定能赢得成功。
答:
参考答案:
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能为你消除行走的阻隔,带你去想去的地方。(2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上杭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