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4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怀宁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
怀宁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 共29小题 105分)
命题 金盛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驯服  谦逊  殉情   徇私舞弊
B.峪口  瑕瑜互见  熨帖  钟灵毓秀
C.凭证  棋枰   暴虎冯河  贫嘴薄舌
D.劲敌  曲径通幽  茎叶  不胫而走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乘chénɡ 乘便  乘客  乘兴  乘势
B.省悟xǐnɡ 反省  省亲  省俭  不省人事
C 薄厚bó   薄被  薄弱  薄情  红颜薄命
D.角jiǎo 角色  角落  角弓  戍角悲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呶呶不休(nú) 有条不紊(wěn)
锃光瓦亮(zènɡ) 含英咀华(jǔ)
B.碑帖(tiē) 孵(fú)化
熬(āo)白菜 削(xuē)铁如泥
C.舛(chuǎn)误 抹杀(shā)
摞(luó)起来 前倨(jù)后恭
D.酩酊大醉(dǐnɡ) 蜚(fēi)声文坛
咯血(kǎ) 依偎(wēi)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竞争  截然不同  各抒己见 无所不用其急
B.酒阑灯灺  不假思索  名门望族  避其锐气
C.乔妆打扮  珠联璧合  一帆风顺  恬不知耻
D.恰如其分  身居简出  沧海一粟  清丽绝伦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名利场  荒烟漫草  面面相觑  游子悲故乡
B.臭名昭著  色彩斑澜  纵横驰聘  发贴子
C.遗笑大方  酗酒滋事  怨天忧人  穿凿附会
D.断壁颓垣  读书扎记  民生凋蔽  敲榨勒索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7月1日,比尔•盖茨厉行两年前的承诺,正式从微软退休,并把全部身家580亿美元捐给其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B.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2011年1月13日,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工地在混凝土浇铸过程中发生脚手架倒塌工人被埋事故。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中国冰壶队要想在加拿大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________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②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威廉姆森获得,这一消息传出后,有专家认为,威廉姆森的获奖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已成为________的研究范式。
③2012年参加新课标试点的省市将会更多,目的是进一步加快改革________,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④据语文教育学会专家分析预测,2012年高考全国大部分地区作文题将会是开放性试题,题目、文体不限,给学生的写作________空间较上一年有所放宽。
A.进而  主流   步伐   思索
B.从而  潮流   步调   思索
C.从而   主流  步伐   思维
D.进而   潮流   步调   思维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央视新闻频道负责媒体宣传的梁蕊莉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央视新闻频道的质量,加快________性、新闻性,目前,央视新闻各大栏目、包括《新闻联播》正在秘密改版。”


浏览完整试题②原本这是一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她却偏偏喜欢好好________一番。
③不要逃避和 ________,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畏惧。
A.时效   琢磨   推脱 B.时效  斟酌   推脱
C.实效   斟酌   推托 D.实效   琢磨   推托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___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________未必真有用处,________正像温室里的花卉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   那么  无论   都   就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为
C.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因为
D.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器产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B.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D.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负责分校的管理实在难以胜任。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D.在2011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
1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走进中国近代史图片展览大厅,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这些图片作品里都得到了生动的再现。
B.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C.在2009年“南审杯”辩论赛中,正方立论扎实,准备充分,配合默契,使得反方百口莫辩,毫无招架之力。
D.在影片《2012》中,地震、冰雹、狂风接踵而至,火山穿云裂石,这些灾难带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震撼。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周强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尽管我省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情绪。”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生活历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生活基础,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出好的作文。
1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B.合肥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建设、千场电影进农村等“文化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
C.电影《世贸中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是这部聚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影片对于美国人是否作好了心理准备。
D.安徽省政府强调,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甲型流感的准备,积极防范秋冬季节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流感疫情。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B.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位“打假斗士”弄得身败名裂,可想而知,在唐骏的心目中,方舟子不知道有多么可恶。
C.2010年9月28日, 成都市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成都地铁1号线正式进入试运营,成都引领西部迈入了地铁时代。市民们喜不自禁是难以言说的。
D.当前京剧的“冷”和“热”,一方面是客观使然,另一方面是京剧自身出了问题:佳作不多,新戏创作只瞄准节庆和评奖,剧团缺乏商业运作能力,票价居高不下等。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18.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我的歌声越来越大,没有人来打扰我,这个荒凉的地方是我的,这个冬夜是我的,________。这歌声却独不是我一个人的。


展开余下试题(2)据说,幸福是无法长久的。我想,________ ;日常的某些景象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幸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无聊或熟视无睹。
①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②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③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长久,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
④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而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长久。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________。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________。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________。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 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0.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针对当前热播的电视剧《新水浒》,有学者认为,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②⑤①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 ⑤①②④⑥③ D. ⑤①②③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 题。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界。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来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来有宝藏,却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高,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10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21.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知识界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只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比如法国科学家里歇就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也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2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5分)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D.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6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余下试题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在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原文有删改)

24.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分)
A.低碳消费方式是在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之后,特别关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生态消费方式。
B.因为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及有限性,所以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C.消费从经济学上讲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方式,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D.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方式,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
2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当前,人们都在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该注意环境的质量,如果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B.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C.因为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所以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29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怀宁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