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4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7]
2011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临考综合模拟语文试题
2011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临考综合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视为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环境税开征毫无疑问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去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召开,国内酝酿十多年的环境税,也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环境税开征方案.
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提交了《关于尽快将开征环境税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环境税》的提案。这一提案当时得到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附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征收企业环境税已被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条件成熟时会推出。这表明环境税将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环保新政”,体现了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督促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
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这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这样想,既然缴了环境税,就买了“排污权”,不仅不能做到减少排污或实现零排放,而且变本加厉,在排污数量和浓度上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如此,必然背离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止环境污染的初衷。
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做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世界一些国家所仿效。但事实上,现在欧洲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了“污染者付费”模式。这是因为许多环境污染已无法准确地用钱来“计算”,尤其是“付费”排污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而“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长期危害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这就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了“排污费”也不能睡好觉或者几十年后再把自己“洗绿”。
不言而喻,我们在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同时,也要强调“污染者负担”。最需要说清楚的是,“污染者付费”不是付费即可污染,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只是一种经济补偿。不能让“污染者付费”掩盖了污染者的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有些污染造成的恶果要多年后才能显现,所以,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
毋庸讳言,“先污染后治理”已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有多种招数,尤其是不能出现污染权与污染费的“权钱交易”。如环境税可单列一项“污染排放税”,税率直接按排污强度分级,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对拒不治污者,应加重处罚,直至关停。
1.下列有关“污染者付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污染者付费”表明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是经济补偿,即付费就可以污染。
B.“污染者付费”就是让污染者“付费”排污,它容易使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
C.“污染者付费”并不等于污染者缴了环境税后,就买了“排污权”。


浏览完整试题 D.“污染者付费”并不意味污染者可以逃避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追责”。
2.对第五段“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让环境污染始作俑者交了环境税后就逃脱污染的责任。
B.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应该由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长久地承担责任。
C.应该对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长远“追责”,备忘“负担”,尽管其已交了环境税。
D.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环境污染始作俑者都应当对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负起责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初衷是要遏止环境污染,排污企业决不可因为交了环境税就以为已经买到“排污权”,变本加厉地增加排污数量和浓度。
B.要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就必须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加重处罚拒不治污者。
C.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招数要多,但不可出现诸如单列“污染排放税”那样的将污染权与污染费做等价交换的“权钱交易”。
D.在战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时,为提高环保效率大幅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的欧洲,现在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污染者付费”的模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知:主管
B.夏人寇边 寇:侵犯
C.宜赐元吴诏,使之审处 审:仔细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3分)
①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 ②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兵不出塞,何名轻举?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吴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吴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4分)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分)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8—9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5分)
9.本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对此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2)鼎铛玉石,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 选考题
(三、四题中任选一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坡或者上坡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展开余下试题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 ,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 ”,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 ——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 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 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6分)
(4)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宋小川:“灵鹿”在人间
京宪
著名叶派小生演员宋小川的祖籍是山东莱阳,他出生于艺术之家。耳濡目染,宋小川自小便喜欢上了歌舞艺术。1973年,中国戏曲学院招生,父亲宋国显便动员儿子去报考。当时宋小川对京剧艺术茫然无知,自然更谈不上喜欢了。当时宋小川虽然不情愿去学京剧,但父命难违,还是凭借良好的艺术天赋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
  19岁那年,宋小川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发现。于是,杜近芳便将宋小川借到中国京剧院,和她一起搭班唱戏。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宋小川感觉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京剧大家杜近芳能青睐自己,并有幸与她同台演出。就这样,在杜近芳等京剧名家的提携下,宋小川很快声名鹊起,成为小生行当的后起之秀。在与名家合作演出过程中,宋小川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此时的他才真正领悟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从而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后来,宋小川又得到张君秋、刘长瑜、李维康、李金鸿、江世玉、李德斌等京剧大家和教育家的提携和关照,技艺日臻成熟。
  1982年,宋小川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此时的他已经是菊苑小有名气的小生演员了。正在逐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宋小川并未满足,他深信艺无止境这个真理。1987年,他终于得以拜叶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叶少兰对宋小川的艺术潜质很欣赏,他对宋小川的教学十分严谨,对他的每个发音,每个身段都教得极细,不允许宋小川有丝毫的马虎。但叶少兰老师又不主张宋小川“死学”。他要求宋小川在“不走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发挥个人所长,去追求个性化的艺术特色。叶老师对宋小川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继承是前提,创新是目的。只有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才算是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宋小川牢记恩师的教诲,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新的艺术理念,追求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对于排演的每出戏,宋小川都请老师为自己把关。叶老师把关甚严,凡是不达火候,不够功力的戏决不允许弟子公开演出。


展开余下试题  宋小川深知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因而他勤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天津有个戏剧界老前辈叫孙元喜,京剧造诣很深,他对梅尚程荀都有很深的研究,对各个行当也十分熟悉,对一些传统老戏烂熟于心,有戏剧“活词典”之称。宋小川对孙老慕名已久,特意到天津请老人家为自己的艺术“把脉”和指点。孙老先生渊博的知识以及对京剧各个行当的透彻理解,使宋小川真正体会到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他的每次津门之行都是获益多多。
在表演中宋小川的手、眼、身、法、步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文武双全,表演细腻传神,唱腔清越圆润。宋小川深得叶派之精妙,无论扮相还是唱腔,都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宋小川在表演中追求演人物,不演行当,做到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使人物“活”在舞台上。他明白,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作为一名京剧小生行当的名家,宋小川对如何弘扬和拓展小生艺术有很多想法。他说,中国京剧小生行当与有些行当相比时间短一点,但值得继承的东西也很多。要挖掘冷门,整理旧剧目,创作新剧目,争取在小生艺术上有新的突破。
宋小川多才多艺。除了精心研习小生行当,还能反串诸多行当的角色。笔者看过他反串的程派名剧《锁麟囊》中的薛湘灵,扮相俊美,演唱时程派韵味浓郁,颇见功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宋小川虽然出身于艺术之家,但开始对京剧艺术并不感兴趣,而是被父亲“逼”着去学了京剧。
B.宋小川真正喜欢上京剧这门艺术,是因为杜金芳、张君秋、刘长瑜、李维康、李金鸿、江世玉、李德斌等京剧大家和教育家的提携和关照,这使他领悟了京剧艺术的魅力。
C.叶少兰虽然是宋小川的老师但他并不主张宋小川“死学”自己,而是希望小川能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D.宋小川谦虚好学,他曾经多次赴天津向戏剧老前辈孙元喜求教,从而使自己的表演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E.宋小川善于挖掘京剧行当中的冷门,并在积极整理旧剧目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新剧目。
(2)在宋小川成长的过程中,叶少兰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3)宋小川的艺术表演有哪些特点?(6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宋小川在京剧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3分)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防御措施,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温家宝总理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欧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双方在互为发展的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文化的生成和创造机制表明: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对自然的适应将造成一种 文化的新技术,并造就文化成分和观念成分。
B.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努力,60年国庆大典以震撼人心的视觉感受 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C.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D.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这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参窝水库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位于辽阳县、灯塔县和弓长岭区交界处的太子河干流上。参窝水库 , , , ,
, ,山鸡鸿雁分布沟梁水边。整个风景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水库浩淼无际
山珍野果遍布群山众壑
植被覆盖率达到%90
周围自然景观优美
大坝巍峨壮观
四季景观各异
A.②④⑥⑤①③ B.①⑤④⑥②③ C.⑤①④⑥③② D.③④⑥⑤①②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字)(5分)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两会文艺界的演员毫无疑问是关心国计民生,关心老百姓的幸福感,但是人的幸福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有物质方面的幸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冯骥才表示,过去我们生活比较困难,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我们享受了越来越多的充裕的物质生活。下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精神。国家现在富起来了,而且是迅速的富起来了,我们有信心越来越富,但是富到哪儿去是一个大问题。这就给我们文化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化要承担什么责任。文化要承担的责任就是使人们精神幸福,让人们充分享受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最终还是享受社会文明,文明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的东西,还要享受非常好的艺术作品,有创新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17.有人说:“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对这一观点加以阐述。要求:续写文字要进口观点,语意流畅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这篇短文引发你什么样的感想呢,请以“逆游的鱼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A(“污染者付费”不可以理解为“付费就可以污染”)
2.D(不是“不论何种情况下”,而是在污染后,对污染地的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负责)
3.C(单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1届陕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