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1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7]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
语 文 试 卷
说明: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将选择题答案按对应的题号涂在小答题卡上,其他主观题(包括现代文阅读中的11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每小题3分)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C.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浏览完整试题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9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 :“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
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
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④采綖:通“彩线”。
4、下面各句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辟太尉李脩府 辟:征召
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微:如果没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卒:突然
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 贳:惩治
5、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3分)( )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邓骘不要这样做。因为放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灵相助。
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的行为,问心无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5分)

(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8、词的上阕呼应词题的意象有哪些?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9、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结合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背诵默写(8分)
10、(8分,每空1分)
(1) ,问苍茫大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4)真的猛士,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1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1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1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
A.浸渍zì 弄堂nòng 颓圮pǐ 百舸争流gě
B.青荇xìng 玄色xián 锭壳dìng 长歌当哭dàng
C.团箕jī 瞋目chēn 创伤chuāng 睚眦必报zì
D.作揖jī 攒射cuán 租赁lìn 菲薄的祭品fēi
16、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3分)( )
A.嬉笑 橘子州 凄婉迷茫 婆娑起舞
B.旗杆 桀骜不驯 广有羽翼 世人瞩目
C.包袱 博闻强记 短小精悍 陨身不恤
D.寥落 黯然神伤 扭怩不安 迥乎不同
17、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应该垂头丧气,而应该直面现实,积极应对。
B.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和生活,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动脑动手能力。这一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C.在紧张的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


展开余下试题 D.自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龙骨涧发掘出大规模恐龙化石的新闻后,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
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
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西方主流媒体发表评论说,欧盟能否帮助希腊成功度过债务危机将成为推动欧洲经济复
苏的关键。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
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19、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的标题新闻(3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透露,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今后在学校任教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严格掌握教师标准,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20、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组以“一个成熟的人”开头的排比句。(6分)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妻子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孩子手中。
一位职员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以“快乐的钥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82.206.155.20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期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