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9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安徽省皖南六市高三联合测评考试语文
  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l至第4页,第Ⅱ卷第5至第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一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考试时间:2010年11月20日)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
孔盂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施蛰存《闲话孔子》)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孔盂二家)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子的“四绝”(《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有四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仅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盂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净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浏览完整试题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法”,从不肯下功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选自《文汇报》2010年8月9日)
1.作者认为“孔孟毕竟是两家”,下列不能成为他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和孟子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B.孔子和孟子在“仁”上的关注内容和约束对象不相同。
C.孔子和孟子政治主张和具体的人生遭遇是不相同的。
D.孔孟二人在重天理还是重人性上的认识是不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孔子相比,孟子在认识评价人的价值标准上要多元化一点。
B.孔子和孟子思想上都具有保守性,都很难被当时当权者接受。
C.孔子和孟子在宣扬礼教、仁政上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D.孔子含蓄,孟子直露,但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孟被‘硬捏合拢’说”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施蛰存在古代文史上的造诣。
B.施蛰存认为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思想成为一种思想,这个观点能使人信服。
C.《论语》中找不出“仁政”“王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安徽省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