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8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0]
2011年益阳市十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1年益阳市十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1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12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搠倒(shuò) 流憩(xì) 眄庭柯(kē) 载欣载奔(zài)
B. 多舛(chuăn) 瓯越(ōu) 契诃夫(kē) 轻鸢剪掠(yuān)
C. 讥诮(qiào) 烹饪(pēng)哈巴狗(hă) 眉眼颦蹙(cù)
D. 创伤(chuàng)家畜(chù) 蚁冢(zhŏng) 潦水(liăo)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央浼 赏赉 情理难容 天理诏然 B. 车蓬 难堪 唉声叹气 战战兢兢
C. 胜饯 暇日 钟明鼎食 萍水相逢
D. 精髓 骚动 不落言筌 模棱两可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们不是学富五车的才子和妙笔生花的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有谦虚谨严的精神。
  B. 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
  C.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D. 姚明左脚部应力性骨折,火箭队管理层正式宣布姚明将缺席本赛季剩余比赛。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球迷如遭当头棒喝
下列各句不含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 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 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C. 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京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药品严重违法广告下降了5%.
D.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炼含蓄。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以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由。
6.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________________,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
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 B、②③⑤① C、①④③②⑥⑤ D、③②⑥⑤④①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莫明其妙与真妙
王朝闻
①艺术与生活必须有差别,不然何必在生活之上还要有艺术。但与生活相差别的艺术,应当说是更深刻也就是更带普通性地反映了生活的。这种反映对绘画的观众或诗词的读者,是否更带普遍性,不能不通过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活动来证实。
②人们在习惯里,对难于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东西,好说“莫明其妙”。我以为这四个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也反映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矛盾。这里的“莫”字,是当作“不能”解而不是当作“未曾”解来使用的。这里的“妙”字的含义,是它的反面,意即“不妙”。事实上,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的语言,有时尽管读者、听者或观众一时觉得难解,但它本身并不能因此就该受到否定。苏东坡那句“妙语嚼方得”,既反映了解与不解的矛盾——明与不明的矛盾,也肯定难解的妙语通过咀嚼而深得它是妙趣横生的作品,要比某些一览无余、索然寡味的作品经得起反复的观赏。


浏览完整试题 ③白居易的《更漏子》,其中那“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写出妇女一夜失眼的具体状况。但那因为辗转反侧,引起了被窝与枕头都寒冷的感觉,以及作者对于这个处境凄凉的思妇的同情,不是直来直去地说出来的,所以它是经得起咀嚼的。宋人萧立之的《偶成》,写出下雨这一现象造成的因雨而不能游湖或放纸鸢,与喜雨的庄稼人在感受、感情方面的矛盾,诗人是在替喜雨的庄稼人说话。而这种倾向性的表现,好像不那么分明,细读“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这样的诗句,就可能引起唐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样的好感。
④米勒的《倚锄的男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论是丰富的情感内容还是作者积极的倾向性,也和上述词与诗相近,属于“妙语嚼方得”的一型,从而区别于素描的基本练习,从而区别于标语口号式,从而区别于注解生活而不是概括生活的平庸作风。貌似习作或普通肖像画的这两件作品,没有直接记录人物的各种行为,而且后者的情绪状态的丰富性,所谓“神秘的微笑”,都是以瞬间的具体描写得到概括的。正因为“多”是透过“少”来表现的,这样的形象就好比“夜长衾枕寒”那样的诗句,后有限中包含着无限。这样的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不免产生“莫明其妙”的印象,但这不是作品自身的缺点。形象那相对意义的不确定性,正是它区别于简单的图解,因而耐人寻味,又区别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朦胧的优点。至于那些以“怪”为“新”、内容晦涩、抽象得只有作者一人理解的绘画作品,就不是真妙,而是本来词义的“莫明其妙”了!
7.请选出对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评议的“莫明其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其暗含的逻辑是:如果作品中有妙处可言,“我”一定会领悟。既然作为欣赏者的“我”难以理解,则作品没有价值。
B.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矛盾,指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生活语言等让读者、听众或观众觉得无法理解。
C.它同苏东坡的“妙语嚼方得”一样,指欣赏者一时不能体会某些作品的内涵,而这也正是优秀艺术作品值得肯定的。
D.它反映了“解”与“不解”、“明”与“不明”的矛盾,指作品的语言必须经过反复咀嚼、鉴赏才能感觉到它的妙趣横生。
8.对第④段中形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别指代的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作品中某个具体形象是确定的,可感的;而形象背后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耐人寻味的。
B.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对生活瞬间的具体描写,形象背后对生活的注解则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C.艺术作品的形象是直接记录人的各种行为的,但人物行为背后的情绪的状态却是具有丰富意蕴的。
D.艺术作品的形象的数是少的、有限的,形象背后的情感作品的倾向性是无限的、不确定的。
9.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充满了琐碎、繁冗和偶然性,艺术就是要通过这些“生活的碎片”展现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B.一个亲历战争磨难的人,在毕加索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画《格尔尼卡》面前会茫然不解,也可说明艺术与生活是有差别的。
C.作者所举的4个例子,都是属于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来展示生活的本质的作品,都是令人经过咀嚼而备感妙趣无穷的作品。
D.某概括生活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简单图解,一览无余,经不起反复推敲,那么它一定比不上“妙语嚼方得”的作品。
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矜名节 矜名节:爱惜名节
B、犹蒙矜育 矜育:怜惜养育
C、宠命优渥 宠命:恩命
D、岂敢盘桓 盘桓:逗留,徘徊不前的样子
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用法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报养刘之日短也 ⑵非独蜀之人士及牧伯所见明知
⑶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⑷但以刘日薄西山
A、 ⑴和⑵相同 , ⑶和⑷相同 B、 ⑴和⑵相同, ⑶和⑷不同
C、 ⑴和⑵不同, ⑶和⑷相同 D、 ⑴和⑵不同, ⑶和⑷不同
下列对上段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为下文申述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道而不能出仕立下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可见李密陈情时没有浮泛之语,而是用合情合理、感人至深的语言来辞谢征召。
C.文中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来形容人的垂死状态,这些语言至今还有生命力。
D.在文中以“乌鸟私情”“死当结草”这两个典故来比喻人的孝心,增强说服力。

二、 非选择题(第13—22题,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
⑶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分)


展开余下试题14.诗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 (2)____________ ,泉涓涓而始流。
(3)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4)层峦耸翠,_______;飞阁流丹,__________。(5)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
(6)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陈情表》)

15. 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_______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6. 请说说“推敲”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7. 请说说对“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的理解(5分)
18. 段末写道“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分)
19.《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哪些启示?(8分)
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文采。(漫画见答题卡,不超过16个字)(6分)
21、作文。(60分)
读阅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情是生活中的细节,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爱就时时洋溢在我们心中。
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选取身边事,抓住细节,抒心中情。 (222.241.96.16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1年益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