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2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4]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三)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读音、字形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猗郁(yǐ) 弄堂(lònɡ) 颓圮(pǐ) 长歌当哭(dànɡ)
B.桀骜(ào) 流觞(shānɡ) 窈窕(yáo) 游目骋怀(chěnɡ)
C.枕籍(jiè) 勖勉(xù) 嘲哳(zhā) 少不更事(ɡēnɡ)
D.饿莩(piǎo) 倨傲(jù) 岑寂(cén) 乍暖还寒(huán)
解析:选D。A.猗读“yī”;B.窈读“yǎo”;C.枕藉。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谈到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创作时,导演如是说:事后指摘影片的设置是很容易的,例如说演员的选择。
B.云海先生中国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陶瓷绘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瓷板上。
C.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鹰派依旧把冷战时期军事结盟的旧习奉为圭臬,不肯把自己纳入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之内。
D.先生虽辞世多年,但他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语一直如晨钟暮鼓,时时警醒着我。
解析:选B。A.指摘:指出错误、批评;B.春秋笔法: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C.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做崇奉的准则,多含贬义;D.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下列各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天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舟曲是个小地方,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帮助我们。”这是一位世代生活在舟曲的六旬老人的感叹。
C.贾母因向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解析:选C。C项,“只刚念了《四书》”。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传达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B.在美国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渴望与中国合作共克时艰的背景下,中国被美国一些媒体视为希拉里亚洲之行最重要的一站。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作出统一规范,对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的,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D.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解析:选C。应是“依法以(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5.下列排列语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迎春、探春、惜春)来了。第一个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第三个________。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①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答案:A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浏览完整试题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 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术以夔彼郡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B.蕲阳为太祖固守
吾属今为之虏矣
C.乃间行得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其民间小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解析:选B。A.因为/认为;C.于是/却;D.这里/还是。
7.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解析:选D。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解析:选C。体现何夔“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治郡很有全局观”的应是“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一句。“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谈的是官员考核任用的问题。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天佐助的是顺应天意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
(2)不如慢慢用恩德开导,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定他们。
(3)显扬对忠诚正直的人的奖赏,昭示对公正朴实的人的酬报,那么有才德和无才德的区分,就显然辨别开了。
参考译文: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何夔幼年就死去了父亲,和母亲、哥哥住在一起,以孝顺母亲友爱兄长而著称。袁术到寿春,征召他,何夔不肯应召,但却被袁术扣留。过了很久,袁术和桥蕤一起围攻蕲阳,蕲阳被太祖牢固防守。袁术因为何夔是蕲阳那个郡的人,想要胁迫他去游说蕲阳投降。于是他逃走躲到了灊山。
建安二年,何夔打算返回家乡,估计袁术一定会急忙追赶,于是就从小路走得以逃脱,第二年回到了家乡。不久,太祖征召他为司空掾属。当时有传闻说袁术军队发生变乱,太祖问何夔说:“您认为可信吗?”何夔回答说:“上天佐助的是顺应天意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失去正道的君主,亲戚都要背叛他,更何况是他左右的人呢!照我看来,袁术的军队发生变乱是一定的了。”升任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纠集部属三千多家,成为结伙抢劫的祸害。何夔说:“管承等人不是生下来就喜欢作乱。现在军队逼得他们太急,他们害怕被消灭,必定会合力作战。不如慢慢用恩德开导,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定他们。”于是派遣郡丞黄珍前去,给他们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管承等人都请求降服。牟平的贼寇从钱,部属也有数千人,何夔带领郡里的军队和张辽一同讨伐平定了他。东牟人王营,部属有三千多家,胁迫昌阳县的人作乱。何夔派遣官员王钦等人,授给他们计谋,使王营的人马分离逃散了。
这时太祖开始制订新的法令下达到各州郡。何夔认为长广郡刚开始建立,近来又用兵打仗,不能仓猝用法令来约束,于是上疏说:“我所管辖的六县,辖界刚刚划定,加上闹饥荒,如果一律用法律禁令来整治,恐怕会有不服从教化的人。有不服从教化的人就不得不诛杀,那么就不是观察民情设立教化顺应时势的意图了。我的愚见认为这个郡应该遵从边远地区、新封王国的法律,这里的民间小事,派主管官员临时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对上不违背公正的法度,对下顺应百姓的心愿。”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何夔调入京都担任丞相东曹掾。何夔对太祖说:“我听说根据才德来制定爵位,那么百姓就会注重道德修养;根据功劳来制定俸禄,那么百姓就会争相建立功勋。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任用人,一定要先在乡里考察,使得长幼次序,不相互超越。显扬对忠诚正直的人的奖赏,昭示对公正朴实的人的酬报,那么有才德和无才德的区分,就显然辨别开了。在朝廷的大臣,当时接受教令和各曹一同被选拔而授职的人,各自承担责任。上可以观察朝廷大臣的节操,下可以堵塞争官夺位的根源,如果这样做,天下就非常有幸了。”太祖称赞他说得好。魏国建立后,何夔被授任尚书仆射。文帝即位,封何夔为成阳亭侯,食邑三百户。他病重,多次请求辞官。文帝多次挽留。何夔去世,谥号称靖侯。他的儿子何曾继承爵位,咸熙年间任司徒。
展开余下试题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 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2)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将进酒》)
(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答案:(1)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2)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峰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四十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2.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3分)( )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
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解析:选D。D项,所说的是一种结论,这种结论以应取“黄沙之上”的结论为前提,所以颠倒了依据与结论的关系。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过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之嫌。
展开余下试题
D.人们对《凉州词》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解析:选B。B.相对应的语句在第二段,原文中“‘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是沈祖棻的结论,“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这一结论是作者推测出的,并非沈祖棻的结论。
14.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解析:选A。A项,“黄河远上”是近三百年来才出现的而后面取代“黄沙直上”,选项中“一千多年来”与此不符。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回想铁生
陈 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解析:选BE。A项,陈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史铁生作为人的真实,选项对原因的理解有误。C项,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说明史铁生以他的存在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深刻思考,并不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选项的逻辑关系比较牵强。D项,作者对照了自己和史铁生,但并不是在找差距,作者也并没有感到自己不快乐、不坦然。选项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误。
16.根据作者陈村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史铁生是一个残疾多病站不起来但是心灵上最挺拔正直的人。(2)史铁生是一个超越了自身的苦难爱自己,爱世
上一篇: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
下一篇: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四)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选修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