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6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四)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精湛/绽裂  绮丽/涟漪  吭声/引吭高歌
B.拓本/鞭挞 依偎/煨汤 露宿/原形毕露
C.讥诮/蹊跷 癖好/譬如 渐染/循序渐进
D.情愫/塑料 渎职/疑窦 强劲/强词夺理
解析:选B。A.zhàn,qǐ/yī,kēnɡ/hánɡ。B.tà,wēi,lù。C.jī/qī,pǐ/pì,jiān/jiàn。D.sù,dú/dòu,qiánɡ/qiǎ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杂糅 影碟机 绿草如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宣泄 协奏曲 张皇失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C.掣肘 亲和力 两全齐美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D.纹身 黄粱梦 螳臂挡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析:选B。A.“绿草如荫”应写作“绿草如茵”;C.“两全齐美”应写作“两全其美”;D.“纹身”应写作“文身”。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NBA新赛季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作出调整——即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B.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吗?
C.“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英国政治学家洛克17世纪留下的一句物权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私有财产和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D.久经沙场的奥巴马,心中早有一杆秤,提问精彩与否?能不能挑起他的兴奋神经?从他的用词便可窥知。
解析:选B。A.“即”与破折号重复;C.引号后逗号去掉,引号内加句号;D.整个句子没有问的语气,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
B.临朐早在明代就有种植大葱的习俗,“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大葱蘸酱,越吃越壮”等谚语至今流传,临朐人对葱寄寓着特殊的情感。
C.趴在8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D.近日,中国人寿合肥分公司邀请风水师促销,引起广泛关注,秉持理性科学精神的现代金融企业做出如此荒诞之事,简直是匪夷所思。
解析:选D。A.把“而且”改为“反而”;B.把“寄寓”改为“寄予”;C.目不交睫:完全没有闭眼睡觉。形容繁忙操劳或思虑难眠;D.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解析:选A。B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项,中途易辙、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浏览完整试题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6.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 克:攻占
C.击魏洲上军尽殪 殪:杀死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 蹑:追击
解析:选A。卒:通“猝”,突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回也不改其乐
B.以此为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何厌之有
解析:选B。A.前者表判断,后者表句中停顿;C.前者意思为“于是”,后者意思为“趁机”; D.前者为代词,“他”,后者为提宾标志。
8.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超群、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
①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②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⑥
解析:选D。③说的是景宗的志向;④是韦睿的部下作为;⑤是说景宗为人自负好胜。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武帝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度。
(2)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铠甲。
(3)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
参考译文: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骑马飞奔而出,每支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往北围攻马圈城,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退居一旁毫无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建武五年,北魏中山王拓跋英进攻钟离,把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在城中。武帝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度。这之前,诏令景宗等人预先装置好高高的战舰,使得和魏军桥梁相齐,这是从火攻的需要考虑的。命令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边的,景宗攻北边的。建武六年三月,由于春水发生,淮河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遣部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舰登岸,攻击洲上城垒外的魏军,将他们全部消灭。景宗命令各路大军再擂鼓呐喊,蜂拥攀登魏军各座城垒,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将杨大眼在西岸纵火烧营,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景宗命令主将马广追击杨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渡水上,沿途魏军尸首相枕。昌义之也从城里出来追击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只身单骑逃进梁城,沿淮河一百多里,魏军尸骨遍地。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景宗于是将搜到的一万多人,上千匹马,送上报捷献功。
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问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同赴皇帝宴会。也向他躬身表示谦逊,武帝因此而赞扬景宗。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展开余下试题(二)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①长恨飘蓬②。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 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不定之意。
(1)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无限凄凉之感。
(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彼节者有间,________________;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庖丁解牛》)
(2)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而刀刃者无厚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戏,但整个说来,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
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中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许多作品,这一特色便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有我之境”,则要由元代文人画来确立。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2.下列有关“院体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是院体画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B.南宋院体画将北宋后期即已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C.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D.以诗情入画并非由院体画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
解析:选C。C项,偷换概念,“院体画”不同于原文所说的“南宋山水画”。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B.宋元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艺术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时“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元朝文人画的“有我之境”。
C.马远、夏珪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
D.南宋山水画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基本上仍以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为前提。
解析:选C。C项,以偏赅全,不是“都是”而是“大都是”。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工笔花鸟成为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追求细节真实也因上行下效而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这说明画中美学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B.北宋山水是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具有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只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C.文中所提到的院体画分为两类: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前者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细节真实这一美学标准,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对画面的诗意追求这一美学标准。
D.南宋山水画虽然比北宋山水画在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上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仍属于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
解析:选B。B项,对南宋山水画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过于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展开余下试题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游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②城市,对许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过关游戏场。游戏者不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还要为新的奖励不断过关,任凭工作劳心劳力,永无闲暇,谁还有心思像梭罗那样去做一个林间流浪汉?梭罗把清晨的散步当做是对一天的祝福,然而失去森林的我们,散步却总是在失眠的夜晚,在自己的床上,从左侧到右侧,再从右侧到左侧,辗转反侧。及至白天,也很少享受散步的乐趣。像袁伟时先生那样,在中大校园里日行数公里者,实乃凤毛麟角。更多的情形是,人们似乎只能通过消费机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抱怨平时锻炼得太少,然后打车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③总而言之,在顾此失彼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单向度推进下,中国人是活得越来越不耐烦了。几代人建设一幢房屋的耐心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诗意没有了,责任心也没有了。谁需要大树,谁就花钱到别处去挖;谁需要乘凉,谁就买个电扇回家。在巴黎,我看到法国人会花几年的时间为巴黎圣母院修葺外墙,若在中国,以中国人的“拆哪”本性,恨不得把它拆了重盖一个新的。
④农村本是最有条件慢条斯理地建设的。相较城里的快节奏,我所体会到的乡村生活原是另一番景象:当你行走于田野,这里上接天,下接地,中间是与你共生的万物。你不会因为老牛走得缓慢而沾沾自喜,也不会非得撵上一只奔跑的野狗以证明自己的速度与价值。走自己的路,让万物生长吧。当你把种子埋进地里,除了浇水施肥,你只需安心等待,而不必心急如焚地蹲在地里等待“第一桶金”。只要时间到了,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⑤然而,当急功近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使乡村一点点沦陷。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出在“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现在农村有一半问题则出在“你不要城市化,我强迫你城市化”。种种逼迫的背后,显然是人们控制了社会生长的速度,而不是由社会本身决定自己的生长。
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生在欧洲的另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据说,当年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谁知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士兵都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的心,他们宁可留下来当酒农也不愿意再去南征北战,拓展帝国的疆土了。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还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甚至,在临终前,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难怪莎士比亚会借李尔王之口说出“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讷征服罗马帝国”。
⑦应该看到,在这里征服罗马帝国的,不是博讷,而是生活。准确说是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帝王的政治野心。在那样的年代,不跟随国王打仗算是“政治不正确”了。然而,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亘古长新。
⑧必须保卫乡村,正如必须保卫社会。我在这里强调的需要保卫的乡村,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乡村,而是一种乡村主义与乡镇精神。它们与所谓的主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甘心卷入狂飙突进的时代游戏。就像写在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古老寓言:“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选自《读者》2010年第23期)
15.第①段中,作者写到:“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联系全文,指出这里的“乡村主义”和“城市病”分别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村主义”是指从容、悠闲的,没有被“卷入狂飙突进的时代游戏”的安然自得的生活节奏。“城市病”是指由享受消费、追求成功而使人们劳心劳力、永无闲暇的生活现象。
1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意。(6分)
(1)失去森林的我们,散步却总是在失眠的夜晚,在自己的床上,从左侧到右侧,然后从右侧到左侧,辗转反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不会因为老牛走得缓慢而沾沾自喜,也不会非得撵上一只奔跑的野狗以证明自己的速度与价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失去了悠闲生活的环境和心态,整天患得患失、心急如焚、焦虑不安,因而彻夜难眠。
(2)乡村生活中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一种自然的生活节奏,人们拥有一种闲适的心态,可以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节奏享受生活。
17.文章第⑥段叙写了发生在欧洲的一个故事,写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与“急功近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形成对照,突出悠闲自得的平民生活的魅力。(2)承上启下,为下文保卫“乡村主义”的议论作了铺垫。(3)丰富了文章内容,照应了文章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18.文章末尾引用了古老寓言:“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在本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活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要把生活当作过关的游戏而患得患失,也不必时时计算生活的里程而心急如焚。(2)生活中多一份安闲洒脱,少一点急功近利,才能保有悠闲自得的心态,享受到乡村般的自然生活节奏。(3)如果仅仅为了实现物质的梦想而疲于奔命,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精神的困境。(4)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过程,在生命的旅途中,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选修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