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9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2]
佛坪中学高二语文必修四检测试题
佛坪中学高二语文必修四检测试题
编题人: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其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缜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沉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1.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的区别在于戏剧有了“故事”。
B.商周时的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的百戏、后来娱乐性的游戏就是最早的戏剧雏形。
C.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戏剧艺术,和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是不同的。
D.剧本表现了戏剧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但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
2.根据文意推断:《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 布莱希特体系。
C. 梅兰芳体系。 D. 写意体系。
3. 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 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浏览完整试题D. 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注:在4—8的选择题中任选3题,每题3分,共9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二百零五•忠义传一》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噀(xùn)血:含血喷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5.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9、把上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其罪当与童贯等。(2分)
②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4分)
③奈并累若属何。(2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10.这首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陈廷焯赞赏其“精秀特绝”,请结合全词,说说此句写了什么,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5分)
11. 词的结拍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残灯明灭枕头倚,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化用而来,你认为她化用得成功吗?请具体分析,说明理由。(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 ,参差十万人家。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 ,卷起千堆雪。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5)想当年,金戈铁马, 。
(6)楚天千里清秋, 。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1)—(6)题。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 和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 和B 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 和灵魂的D 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 甲 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 乙 的信条,撕出了侍萍 丙 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 丁 的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1)“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3分)【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移就
(2)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 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 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3)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40字内)(5分)
(4)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4分)
鲁侍萍:A________ B________ 周朴园:C________ D________
(5)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4分)
(6)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6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4. 阅读田汉《关汉卿》节选,完成(1)—(6)题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 为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 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
叶和甫 这———“滥官污吏”当然应该杀。
关汉卿 我们应不应该“与万民除害”呢?
叶和甫 唔,当然应该。可是王著把刺杀阿合马老大人当作“ 与万民除害”就不对了。
关汉卿 杀阿合马是否与万民除害,天下自有公论。若说王著看了我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那么高和尚没有看过我的戏,何以也要杀阿合马呢?
叶和甫 这———
关汉卿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伏法 ②教唆
(2)划线句的潜台词是什么?(不超过24个字)(4分)

(3)划线句的后边一句话照应哪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4)文中有三个破折号,其作用是否一样?为什么?最后一个表现叶和甫的什么?(不超过12个字)(4分)

(5)从节选的文字看,《关汉卿》的语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不超过20个字)(5分)

(6)从节选的文字看出,关汉卿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叶和甫是怎样的一个人?(每问不超过10个字)(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句中括号内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还是数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不肯离去,想是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A.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B.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你能结合语境简析一下理由吗?(3分)

16. 请运用推理,从ABCD四句话中,选出一句填入括号与下文衔接:【 】(5分)
( )崖壁下又几处坟地,坟前立着有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耸,被夕阳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块巨大的屏障,耸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在对岸的峭崖上。
17.考察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把下列诗句还原在甲乙丙丁四处。(8分)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极为盛行,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达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竹墨》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 乙: 丙: 丁:
18.下面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修改:(2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修改为:
第 处,修改为:
六、作文:(60分)
19.下面的现象能给你什么启示吗?请按要求作文。
作弊是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之一,它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任何原因都不是正当的理由。然而,作弊现象却一直不能“斩草除根”……
请以“作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必须是议论文;②做到论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充分;③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A 3.D 4.B( “曳”应解释为“拖、拉”。)
5.C ①以,介词,凭借;②、③以,连词,表修饰关系;④以:介词,用。
6.B 全首领:指保全头颅。
7.D ①承接,②转折,③假设,④因果
8.A 皇上没有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依据是“章再上,乃止”——(李若水)上了两道奏章,(皇上)才停止了(对高俅的祭莫)
9.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您父母的年龄已高,如果稍微屈服一下,就有希望回家拜见(他们)。③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展开余下试题10.“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天气已凉,也烘托了词人悲凉的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4分)此句寓情于景,点明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1分)
11.成功。(1分)范句比较平实板直,而李句别出巧思,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她以“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结构非常工整;(3分)且一“下”一“上”,将无形之情化为有形之物,传达出感情由外到内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相思愁情难以排遣的样貌,让人回味无穷。(2分)
12.(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2)多情自古伤离别(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气吞万里如虎。(6)水随天去秋无际。(7)莫道不销魂,
(8)凄凄惨惨戚戚
13. (1)B (2)A (3)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分析:“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在这里指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 (4) A.哀怨 B.愤恨 C.伪善 D.冷酷
(分析:注意所选语句在文中的位置。A、B两空是鲁侍萍意外地来到周家,看到三十年前抛弃她,险些致她于死地的周朴园时的心情,必是哀怨、愤恨的。C、D两空强调了周朴园的伪善和冷酷。)(5)充分表达了侍萍对周朴园的抗议、蔑视、憎恨。(6)甲.伪善自私 乙.金钱至上 丙.倔强自尊 丁.坚忍反抗
14. (1)①指被处决 ②别人去干坏事,这里不含贬义(2)阿合马被杀是罪有应得,这是天下的公论。(3)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归谬法。(4)不一样。第一个表说话中断;后两个表声音的延续。表现了叶和甫的理屈词穷。(5)多用设问和反问,显得理正词严,无可辩驳。(6)关汉卿:刚正不阿;叶和甫:阿附权贵的走狗帮凶。
15. A(强调“合”,和上文的“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一致,能以白鹭的动作表现白鹭的思维过程。B则强调“张”,最终还是要飞走,这不合乎语境。)
16.B(根据原文中“坟地”“石碑”“破碎”“枯水”“寂静”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可知,原文的基本色调是其凄冷的,所以选项也应是冷色调的,故可以排除具有暖色调词语“五彩”和“阳光”的A、D两项。那么,答案或是C或是B。C项中有“耸立在江对岸”,可见景物距作者观察点很远,和后句中的(石碑)“字迹模糊”相矛盾。而B项中的“没有太阳”,“萎落”“瘦削”更符合文段的冷色调,且有“这”——近指代词,故排除C而选B。)
17.甲处:选E。根据诗经以四言诗为主的语体特点。
乙处:选A。因为A项是工整的对仗句具备唐朝近体诗的格律特点,且A诗作者孟浩然是唐朝诗人。
丙处:选D。D项符合语境和题目,写出了秋竹的声音和动态。
丁处:选B。根据诗句描写的情境和文章语境。
18. 第①处:语序不当,改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第④处: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创立了‘相对论’”。
第⑤处:主宾搭配不当,改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第⑥处:前后重复,改为“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或“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19.作文(略) (61.134.36.17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佛坪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