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2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0]
《窦娥冤》同步测试
共11页,本资源紧扣学生实际和课改要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窦娥冤》同步测试
【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2.对划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3.选出划线词注释不准确的一项( )
A.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 餐:吃
  B.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只应该
  C.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昏迷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葫芦:糊涂 愆:罪过
4.阅读【滚绣球】后回答选出错误的一项(   )
  ①有日月朝暮思,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穷了盗民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①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第一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与死是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二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路和颜渊,第三句用对比句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四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五、六句窦娥愤怒谴责无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无”,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5.对【滚绣球】中修辞格运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涂了盗民颜渊”中的“盗防、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资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是拟人
6.下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卜儿——老妇人  B.外——老年男子   C.净——小生
  D.正旦——女主角  E.正末——男主角   F.丑——滑稽人物
7.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哪一项不当( )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和舞台说明、剧名等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8.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科,杂剧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与“传奇”冷的“介”相同。
  B.正宫,宫调之一。宫调,我国古代乐曲中,用以表示调高和调式的综合关系。
  C.煞,曲牌名,是“尾”前的配曲,表示乐曲由缓入急。“煞”由“一煞”“二煞”……依次往下排列,用多少遍视需要而定。
  D.白,即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押韵的叫韵白,不押韵的叫散白。因戏曲中的唱为主,白为宾,故又叫宾白。
【参考答案】
1.B(愆- 偃- 徵- )  2.C(①中的“生”是“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是“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是“发送,指“殡葬”;⑩“兀的”是“那”的意思)情 3.C(偃:倒)  4.B   5.A   6.C7.D  8.C(“煞”的序数一般倒写,例如用五煞,则自五煞而一煞,偶有顺写的,但不多见。
【本文语段阅读】
(一)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宴(甲)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乙),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将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共体会其表达作用。
  A.做得个怕硬欺软  B.叫声屈动地惊天
  甲:( )乙:( )这两句的表达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
  2.这折戏一开始,作者让监斩官、公人、刽子手陆续登场,击鼓鸣锣,摆旗提刀,吆三喝四;而所解押的是一位平民弱女。这段科白所渲染的气氛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滚绣球】中找出符合下列分析的相应句子,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A.用对比对偶修辞方式痛陈现实的不公道。(    )
  B.采用对偶和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控诉。(    )
  C.对天地敬畏,抱有幻想。(    )
  D.用呼告和反问句对天地悲愤地质问。(    )
  E.丢掉了幻想和敬畏,用呼告对天地进行指责和揭露,得出了结论。(   )
  4.【滚绣球】这支曲子多用_____、_____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在横线上填空
  【滚绣球】这支曲子,表达了窦娥对天地鬼神由敬畏幻想__________(填4个字),进而揭露指责,到最后__________(填4个字)的情感,让一个冤屈至深怨愤至极的窦娥浮现在我们眼前。曲词采用___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和多种修辞方法,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体现了古代戏曲语言(曲词)富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请把窦娥指斥天地,否定鬼神,表现其强烈反抗性格的重点词语找出来(至少找出4个)
  答:                           。 
  7.《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答 :                        。
(二)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是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明,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    、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    、    、    、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政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  、  、   、  。
  2.【耍孩儿】这支曲子里引用古代神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作用是什么?
  答:                            。
  3.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4.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答:                            。
【参考答案】
一、1.甲 B 乙 A  (A)突出冤屈之大  (B)揭露人世间的不公 2.肃杀悲痛(杀气腾腾) 3.A.③ B.⑤ C.① D.② E.④ 4.呼告  对偶  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使曲子具有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5.悲愤质问  否定控诉  看抒胸臆  抒情性  音韵美 6.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清浊不辨、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等 7.《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火;《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展开余下试题二、1.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苌弘、杜宇、邹衍、孝妇  2.表现窦娥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她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已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她要像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的天大委屈昭告于世。 3.D  4.不能。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课外语段阅读】
(一)
《窦娥冤》第4折(书选)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思考: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
                                    。
  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
  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子,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
(二)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
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锅碗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国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拆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的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碗豆”在元代隐喻狎客。
  B.“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都是元代戏剧艺术家们经常赏玩的。
  C.围棋等游戏是风月场中子弟擅长的。
  D.“尚兀自不肯休”意思是“还是不肯放弃”。
2.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主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以“铜碗豆”自喻,以玩世的口吻抒发愤世的情愫,表现了不与统治阶级妥协的精神。
  B.作者以狂放不羁、泼辣淋漓的风致和惊世骇俗之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非议其混迹市井的鄙视态度,反映出作者不向世俗低眉折腰的傲骨。
  C.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七优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作者以“专向烟花路上行”的玩笑之语,表达了与江湖艺人们水乳交融的情感。
  D.关汉卿为了畅达地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在 “铜碗豆”之前加上了39个衬字和排比句,虽不顾曲律,但豪放中别有韵味。
3.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对关汉卿的一点理解。切入点宜小,不超过250字。
                                      。
4.关汉卿重视戏剧表演效果,读了上面的语段,你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吗?请用简洁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 
(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名作。
   《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年轻妇女——窦娥,在流氓、贪官的重重迫害下,蒙冤至死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元代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①第三折是唱功戏,关汉卿选用的音乐“宫调”是“正官”。虽然当时演奏的曲谱已经失传,但是,从古代有关的音乐书籍中可以推论到,“正官”乐调的声调和感情,一般是用来表达惆怅和悲壮的。这就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的基础,而这又是第二折[南吕]宫调伤悲感愤声情的继续。因此,第三折是在鼓、锣、拍板、苗等乐器制造的悲剧气氛中开场的。监斩官随即上场,三言两语就把行刑付斩前阴森恐怖的特定环境勾勒出来,鼓三通,锣三下,②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造足了,带枷的窦娥才被推出场。这时候,观众急于要知道的是窦娥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窦娥也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顺应了③中国戏曲的特点,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窦娥以[正官]为宫调的第三折的套曲唱段。开口呼唱出的[端正好]起势就很不凡。④用“    ”三个字领起全曲,既概括了第一、二折的故事情节,又为下面字字悲愤、滴滴血泪的唱词作了铺垫。……当唱到“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时,对封建社会无比憎恨的思想力量墓然爆发出来。
  思想力量的表达借助于艺术形式的完美。[正宫•端正好]这个曲调的字可以不拘泥于原谱而有所增减,而句却不能增减,只能是五句。从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上我们可以发现,诗词曲讲究偶句对称,也就是句子成双。但是,⑤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我们却经常碰到单句,关汉卿的这一曲[正宫•端正好]正好是只有五句。这是词曲才独有的现象,虽然古曲谱大多数已经失传,不过,从古代有关的戏曲理论书籍中,我们可以推断出,⑥这种现象是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产生的。或者是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平声字押韵时,因为平声韵脚可以拉长,不变音,便于行腔拉音,造成余音不绝的气势。或者是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这种音乐替代与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不同,它必然是上句思想感情的发展,是后面感情爆发的酝酿,也是以歌代言的替代。⑦前一种现象在元曲中比比皆是,后一种现象在今天的戏曲中还能见到,这一曲[端正好]和下一曲[滚绣球]就是前一种现象的例子。[正宫•端正好]的谱式规定了,每句的定格字数是三、三、七、七、五字,但在每句中可以加衬宇。这样,句式就会有变化。像这一曲[端正好],前两句加上衬词后,变成了三三的六字句式,节奏就变成了“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种句式的节奏短促、激烈。又由于《窦娥冤》第三折的用韵,选用了元杂剧使用的《中原音韵》中的先天韵,这个韵相当于现代诗歌十三韵辙的言前辙。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所以⑧开口唱的这两句,首并把人带入到一个冤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使观众对无辜的窦娥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紧接着转入第三句“叫声屈”——“动地惊天”。这种句式的节奏较前两句三三句式的六字节奏缓慢,更由于在平声韵“天”字处拖腔行吟,裂石惊天的唱腔不仅催人泪下,也把窦娥愤怒怨恨的心情倾泻无遗,在音乐的拖腔行吟中促使观众产生联想。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
1.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①气氛(  )②蓦然(  )③拘泥(  )④对称(  )
  ⑤蕴藉(  )③跌宕(  )①酝酿(  )③悲怆(  )
2.《窦娥冤》第三折一开场的环境描写,虽为简笔勾勒,却历来为读者称道。此文中②处,作者认为用来造足“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的是(  )。
  A.鼓、锣、拍板、笛等乐器
  B.监斩官的上场
  C.行刑付斩前的阴森恐怖。
  D.监斩官的上场,行刑付斩前的阴森恐怖,鼓三通,锣三下
3.③处“中国戏曲的特点”是(  )。
  A.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  B.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C.观众急于知道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D.顺应观众的急切知道的心理
4.④处“用‘    ’三个字领起全曲”,这三个字是(  )。
  A.没来由  B.犯王法  C.不提防  D.遭刑宪
5.⑤处“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为什么不讲究“句子成双”而会有“单句”产生?作者推测的几种可能是(  )。
  A.行腔拉音,造成余音不绝的气势。
  B.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以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
  C.以音乐代替,以歌代言。
  D.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
6.⑥处“这种现象”指(  )。
  A.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有单句。  B.[正宫•端正好]正好只有五句。
  C.诗词曲讲究偶句对称。  D.古曲谱大多数已经失传。
7.⑦处的“前一种现象”和“后一种现象”分别指(  )。
  A.讲究偶句对称,句子成双;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常碰到单句。
  B.以音乐代替;以歌代言的替代。
  C.以拖腔行吟代替;以音乐代替。
  D.以音乐代替;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
8.⑧处“开口唱的这两句,首先把人带入到一个怨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的原因是(  )。
  A.发音时声带颤动。
  B.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
  C.选用了言前韵,韵母是鼻韵母。
  D.使用的先天韵,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
9.本文作者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窦娥冤》第三折的?(  )
  A.一个角度,即具体分析[端正好]。
  B.两个角度:一是悲剧气氛;一是艺术形式。
  C.两个角度。第3自然段写了一个角度——从戏曲音乐的角度,分析关汉卿采用[正宫]乐调,便于表达惆怅和悲壮的声调和感情,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基础。
  D.两个角度。第4自然段写了另一个角度——从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句数角度,分析[正宫•端正好]采用单句形式,采用“先天韵”,为第三折营造出悲剧氛围。
(四)
《关汉卿》台词(节选)
  叶和甫  刚才这个戏(指《窦娥冤》)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
  关汉卿  也没有确定是哪个朝代,也许是汉朝的吧。你知道汉朝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
  叶和甫  直到于公治狱,把这个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雨,对不对?事隔一千多年了,你还这么兴奋,不是太替古人担忧了吗?
  关汉卿  可是这样的冤狱现在还在重复着哩。
  叶和甫  哈,帘秀告诉我,你对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
  关汉卿  对,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要为她不平的。
  叶和甫  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尽管会议论去,你可千万别写。
  1.《关汉卿》是现代剧作家    的作品,是    剧。
  2.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了出剧中人叶和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
  3.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窦娥冤》一剧的材料来源是什么?
  答:                                  。
  4.为什么“事隔一千多年了”关汉卿对汉朝东海孝妇的冤案还这么兴奋?
  答:                                  。 
【参考答案】
一、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据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知,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更深刻。
  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据《元史•成宗纪》载,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而这些贪官污吏往往是造成冤案的罪魁祸首。
  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二、1.B  2.D  3.可从关注民生疾苦、傲视权贵、与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们融为一体等方面简要阐述。4.关汉卿作为知识分子而生活于社会底层,关注民生,所以真实地描摹世情民风、抨击黑暗现实,深刻形象而生动鲜明。同时他与出身优娼的艺术家融为一体,熟知舞台艺术的技巧,因而剧作重视演出效果,被人们誉为“出色当行”。
三、1. 2.D 3.A  4.A5.B、D  6.A  7.D  8.D  9.C、D
四、1.田汉  话剧  2.缺乏正义感的人  3.汉朝的历史故事与元朝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窦娥冤》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