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63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3]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⒈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京剧雍容华贵,昆曲典yǎ( )精致,越剧wǎn( )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kàng( )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chéng( )。


⒉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伴着《歌唱祖国》的优美旋律,孩子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姜堰市团委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⒊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通过毒奶粉、地沟油等戕害人身心的一系列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⒋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4)每题1分,(5)~(6)每题2分)
(1)皮之不存, 。 (2)衣带渐宽终不悔, 。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4)而或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5)李煜的《相见欢》中用丝缕比喻愁思的千古妙笔是 ,

(6)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 名著阅读。(6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 , 这一故事情节中孙悟空骁勇善战,极富叛逆精神。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他曾担任牧师,任职期间,他卷入了
当时 和 之间的党派之争。(2分)
(3) 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学医的生活,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
走上 的道路。(2分)
6.综合实践活动。(8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泰州中学决定举行“颂党恩•爱祖国•赞家乡”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据报道,为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6月26日下午,由泰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主办,市文化馆、省泰州中学协办的“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泰州市中小学生纪念建党90周年吟诵汇演在省泰州中学隆重举行。(2分)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2)九(2)班班委会准备举办一次“爱祖国”主题手抄报评比,某同学打算把下面三幅图片编进同一个栏目,请你根据图片内容为其设计一个栏目名称。(不超过8个字)(2分)

香港回归 神八飞天 世博盛会

(3)假如以“颂党恩•爱祖国”为主题文艺汇演活动由你负责筹划,请说说你会采用哪些文艺表演形式。(2分)


浏览完整试题
(4)“赞家乡”,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名闻遐迩的水城水乡特别是湿地生态和民俗风情,让泰州旅游独具特色。请说说泰州特色景点和节日。(2分)
特色景点:
节日介绍: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欧阳修的《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完成第7题。(6分)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①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正在南方去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②赊,遥远。③槎,植物。
⒎(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表现“早”春的气息?(2分)

(2)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的艺术表达效果。(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⒏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始妾事其父( ) ②王以为若其父乎( )
③故卒不加诛 ( ) ④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乘奔御风不以急也(《三峡》)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说》)
⒐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⒑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⒒ 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③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④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 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 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⑤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⑥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选文有删改)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分)
答:
13.(1)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分析第4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2分)


14.【链接】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3分)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梅尧臣《残菊》)
请你说说诗中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2分)并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1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7题。(10分)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⒖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⒗ 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⒘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五)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一文,回答18—21题。(20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⑩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⒙ 结合全文看题目中的“歌唱”有哪些含义?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⒚ 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⒛ 文中的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请结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6分)
答:


21分析结尾“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在文中的结构作用并说说那样的冬夜给“我”的人生启示。(6分)
答:

三、作文(60分)
22.题目: 就在我身边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2.3.7


展开余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⒈(4分)雅 宛 亢 呈 ⒉ D ⒊ C ⒋ 略
⒌(6分)(1)吴承恩,大闹天宫 (2)江奈生.斯威夫特,大人国和小人国(3)《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⒍ (8分)(1)纪念建党90周年吟诵汇演在省泰州中学隆重举行。(2分)
(2)历史剧变;盛世中国(2分)
(3)红歌大家唱;诗歌朗诵;话剧表演 (2分,说出两个即可)
(4)景点:有国家4A级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溱湖风景区,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引江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自然生态旅游,有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旧址及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节日:有溱潼会船节、郑板桥艺术节等民俗节庆旅游节、千岛菜花旅游节。(2分,说出任意一点得1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⒎(1)芳香的树林,北归的大雁,噪叫的乌鸦,河边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2分)
(2)以乐景写哀情,早春的景致很美,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没有心思去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2分)
(3)表达出诗人在旅途中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情怀。(2分)
⒏(6分)(1)侍奉,像,最终,认为 (2)D (2分)
⒐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2分)
⒑ (1)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2)略
⒒ (2分)其父亲自给军吏捧饭,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而赵括在军吏面前趾高气昂;其父受到赏赐全部转赐给军吏士大夫,而赵括全部据为己有;其父接受任命后,一心为国,不问家事,而赵括总想着购置家产。
译文: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括就代替廉颇出征。三十余日后,赵军果真败下阵来,赵括阵亡,赵军覆没。王因括母有言在先,所以没有加罪家人。有道德修养的人认为:赵括母亲是仁和智的。
12.(3分)(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全分。)
13.(1)(2分)不能,如去掉后句意就变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只有玉文化了,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之一”是说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玉文化,还有其他的形式。
(2)(2分)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玉是权力的象征。
⒕(1分)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2分)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1分)
⒖ (3分)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⒗(2分)举例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2分)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
⒘ 示例:(2分)读书是一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2分)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尤其是要超越升学的功利性,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
⒙(4分)“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⒚(4分)(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答“给家人买回了鱼”,给1分)
⒛(6分)(1)勤劳能干,母亲刮鳞、剔腮、破肚、整理鱼的细节,干净利索且有条不紊,母亲炖鱼的娴熟;(2)慈爱善良,在生活艰难中关爱家人,给家人带来幸福;(3)给瞎老爷爷送去温暖的鱼,送去温暖,暗示她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
21(6分)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中心。(2分)冬夜不仅让我感到了炖鱼的清香,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和亲情的温暖;更让我领悟到向往善良,传递温情和幸福这门学问。(4分) (60.55.47.94)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初三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