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3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2]
襄阳市2011学秋高二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襄阳市2011学秋高二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徇情 轧帐(zhá) 莘莘学子(shēn) 开花结果(jiē)
B、龃龉 耒耜(lěi) 牝鸡司晨(pìn) 居心叵测(pǒ)
C、市侩 箴言 缒城而出(zhuì) 罪行累累(léi)
D、槁素 黥面(qíng) 萎靡(mǐ) 提纲挈领(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盗版是把双刃剑,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C、项怀诚在第十六届世界设计师大会之“中国论坛”上说:中国的发展只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况且,中国有句俗语,“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D、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经过武警官兵的再三请求,才使他决定放弃被洪水淹没的家园,最后不舍的登上了救援冲锋舟。
B、大多数人认为美国废旧卫星伤及人类是过虑的想法,但专业人士很难精确估算这颗失控卫星将于何时何地撞向地球也是事实。
C、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气象学家成功破解了南极海冰面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势的谜团。
D、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问题,那么才能即使很出众,也是要不得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加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5、下列不关文学常识的解读正确的是
A、高尔基是著名的苏联作家,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他的代表长篇小说是《母亲》。
B、被称作“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亨利五世》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
C、德国女作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的代表作。
D、朱光潜认为美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审美的态度”建立,三种态度中,“科学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实用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而“审美的态度”则以美为最高目的。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6-8题(9分)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浏览完整试题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 “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守住精神家园呢?
6.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
B.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7.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中国的 “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疑权威崇拜的现象。
8.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C.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9-12题(20分)
巫婆的面包
玛莎•米奇姆小姐在街道拐角处经营一爿小小的面包店。
玛莎小姐四十岁。她有一个二千美元的银行存折和两只假牙,还有一颗同情心。许多人都结了婚,而他们结婚的家当却大不如玛莎小姐。
有一位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她开始对他发生兴趣。他说带有浓厚的德国口音的英语。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
他总是买两块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块,陈面包五分钱两块。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回玛莎小姐看见他头上有一点红棕色的油渍,她断定他是个画家,而且非常贫穷。不用说,他一定是住阁楼,在那儿绘画,一边啃陈面包,一边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好吃的东西。
当玛莎小姐坐在餐桌前,面对着肉排、松软的面包卷、果酱和茶,她时常叹息,希望那位举止文雅的画家能和她共享这些佳肴,不要在那四处透风的阁楼上啃干硬的面包皮。
正如上面说过的,玛莎小姐富有同情心。
一天,为了证实对他职业的猜测,她从屋里搬出一幅廉价买来的油画摆在柜台的货架上。
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画家是不会不注意到这幅画的。
两天后,那位顾客来了。
“请给两块陈面包。”
当她装面包的时候,他说:“你这里有幅很好的画,太太。”
“是吗?”玛莎小姐说,对自己的狡黠大为得意,“我特别喜欢美术,你说这幅画不错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好,图画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对。再见,太太。”
他拿起面包,鞠一个躬,然后匆忙地走了。
是的,他一定是个画家。玛莎小姐又把油画搬回屋里。
他眼镜后面闪烁着那双多么温和而又友好的眼睛呵!多么宽广的前额啊!一眼就能判断比例失调——吃的却是陈面包!但是,天才在被发现之前常常有一个奋斗的过程。
要是天才有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一爿面包店和一颗同情心作后盾,对于美术和前景该是多么大的帮助——然后,好梦难圆呵,玛莎小姐。
展开余下试题
现在他时常来隔着柜台聊天。他似乎渴望听到玛莎小姐愉快的言谈。
他继续来买陈面包,从来不买蛋糕和馅饼,从来不买她那美味的热茶点。
她觉得他日渐消瘦和沮丧。她很想在他购买的微小食物里加上点好吃的东西,但是没有勇气这样做。她怕惹他生气。她了解画家的自尊心。
玛莎小姐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在密室中,她煮制一种榅桲籽和硼砂的神秘复方剂。许多人一直用它润肤滑肌。
一天,那位顾客像往常一样来到面包店,把五分硬币放在柜台上,买陈面包。在当玛莎小姐拿面包时,街上传来一陈急促的喇叭声和叮当声,一辆救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去。
这位顾客急忙跑到门口观看,任何人都会这样。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柜台后的货架底层有一磅新鲜的黄油,是送奶工人十分钟前放在那儿的。玛莎小姐拿起面包刀,将每块陈面包切一条深缝,塞进大量黄油,然后把面包压紧。
顾客转身回来时,她正用纸把面包包起来。
他们特别愉快地闲聊了一会儿,他走了,她暗自笑起来,但是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不安。
那天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这件事,想象着他发现那小骗术时出现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画板。画架上会有一幅他正在画的油画。其中各部分比例匀称,无可非议。
他会准备午餐——陈面包和水。他会切开面包——啊!
玛莎小姐脸红了。当他吃的时候,他会想到往面包里放黄油的那只手吗?他会……
门铃一阵乱响。有人正走进来,吵吵嚷嚷的。
玛莎小姐匆忙跑到前面去。那里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年轻人,含着烟斗——她从没见过他。另一个是她的画家。
他满脸通红,帽子滑到脑后,头发蓬乱,他握紧两个拳头,恶狠狠地向玛莎小姐挥动着,问玛莎小姐。
“傻瓜!”他破口大骂;又用德语说“上千美元啊!”或类似的话。
他重重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毁了我,”他叫道,蓝眼睛在眼镜后面冒着火。“我告诉你,你是个爱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年轻人抓住他同伴的衣服。
“好了,”他说,“你说得够多了。”他把怒气冲冲的同伴拽到门外的人行道上,然后转身回来。
“我想应该告诉你,太太。”他说,“这场吵闹是怎么回事儿。那位是布拉姆伯格。他是建筑制图员,我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画出一份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准备拿它参加有奖比赛。他昨天上好色。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画图,画好后再用一撮陈面包碎屑擦去铅笔画线。它比橡皮还好。
“布拉姆伯格一直在这儿买面包。可是今天——嗯,你知道,太太,黄油不是——嗯,布拉姆伯格的图纸现在没用场了,只能切成块,做狭长的夹心面包。“
玛莎小姐回到里屋,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然后把榅桲籽和硼砂的复方制剂倒在窗外的垃圾桶里。
9、下面表述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用小道具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玛莎小姐的银行存折、蓝点绸背心以及在密室里制作的复方制剂等。
B、玛莎小姐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所以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布拉姆伯格先生的面包里塞进了黄油,好心办了坏事。
C、布拉姆伯格先生在面包点里开始时行色匆匆,到后来与玛莎小姐愉快地谈笑,这说明他对玛莎小姐还是有好感的,毕竟2000美元的存款是个不小的诱惑。
D、文章结尾玛莎小姐的行为表明她的梦想的破灭,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人的不沟通。
E、布拉姆伯格先生其实不是贫寒的画家,而是建筑制图员,这在文章中早有伏笔,比如他对威尼斯风景画的点评就暗示了他的建筑制图员的身份。
10、简析第二段(划线部分)在本文中的作用。(4分)
1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简要分析本文的线索,说说本文的思路(6分)。
12、简析玛莎小姐最终没能如愿的原因对生活的启示。(5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味、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 宰:宰割
B、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 骨鲠 :刚正忠诚
C、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宣言:散布谣言
D、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恣:听任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3分)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1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4分)
(2)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3)楚使归,具以报项王。(3分)
17、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2分)
子 曰 后 生 可 畏 焉 知 来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四 十 五 十 而 无 闻 焉 斯 亦不 足 畏 也 已(《论语•子罕》)
(二)古代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展开余下试题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诗思多,莫寄人间取次人。
【注】①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专宠,貌美官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②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2)赏析“曾抱花枝暖过春”一句中“抱”字的意趣(4分)
(三) 19、名句名篇默写。(5分)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3)谈笑间, 。
(4)鄙贱之人, 。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四、语文文字运用(3题,12分)
20、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4分)
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是
2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网络阅读的方式。下表是对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阅读载体和可接受网络阅读费用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概括出一条结论(不出现数字):(4分)
网络阅读载体调查 可接受网络阅读费用调查
网络阅读载体 比例 阅读费用 比例
电脑、手机 93% 免费 76%
IPAD或电子书 3% 1~5元/月 23%
其他 4% 5~10元/月 1%
结论: 。
2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一组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4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60分)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现代的人好象特别脆弱,报纸上天天报道众多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自命题目,自定体裁,自拟中心,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
2、C
3、C
4、A
5、A
6、D
7、D
8、C
9、 A(3分) E(2分) D(1分) B、C不得分 (5分)
10、(1)第二段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表明玛莎小姐没有结婚,而且富于同情心,有一笔财产,为以后玛莎小姐的幻想提供了条件(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1、(1)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欧亨利式结尾)(3分,要有分析)(2)双线结构(3分,要有分析)
12、(1)做事要调查,不能想当然,不能只凭自己意愿,只顾自己感受(2)人与人之间应有交流、沟通(3)同情心用对地方可以帮助他人,用错地方也会害了他人(4)做事情不能抱着一种幻想的态度,更应该付出实际的行动。
13、A(主宰、主持)
14、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15、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6、(1)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
(2)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3)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
17、子 曰∕ 后 生 可 畏 ∕焉 知 来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四 十 五 十 而 无 闻 焉 ∕斯 亦不 足 畏 也 已(《论语•子罕》)(一处一分,扣完为止)
18、(1)答:这是一首咏物诗,通篇运用了借物喻人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沉的感慨(世态炎凉或对女子命运的同情或身世之叹)。(2分)
本诗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虚实)手法。第三、四句把残叶现今的凄苦情状与往昔盛时的温馨可人进行对比,第五、六句把残叶未落时日月有情与残叶经霜委地后泥尘污染的无礼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残叶的命运。(2分)
(2)拟人手法;离去的不舍;表现对曾经的喜悦、幸福的回忆;与“翻”一动一静开形成对比,表现了此时的凄凉、悲哀。(4分)
20. (4分)参考答案: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清明节前一天1分,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1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1分,一个民间节日1分,不是单句不得分)
21、结论: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载体(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首选工具)(2分),大多数人倾向于免费网络阅读(2分)。答对两点给4分。
22(4分)参考示例:(1)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洞;
(2)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后一句运用比瑜手法1分;与原句句式一致、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办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办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陈平主宰天下,也会象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和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
上一篇:
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二中、龙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襄阳市2011”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