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28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8]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泥淖/绰约nào/chuò 与会/参与yù/yù 气量/量入为出liàng
B.笨拙/罢黜zhuō/chù 传奇/经传chuán /zhuàn 中绳 /仲秋之夜zhòng
C.数目/数罟shù/cù 纤尘/纤夫xiān/ qiàn 凋零/ 风流倜傥diāo/tì
D.羸弱/输赢léi/yíng扁舟/翩跹piān处所/处之泰然chù/chǔ
答案:C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
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B.【“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A项“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C项“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D项“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走进他的房间,就可以看到布置得很_______ ,主人的品味很高。
(2)这些假古画_____得相当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真是令人惊讶。
(3)在铁的事实面前,他毕露______ ,我们也终于可以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A.讲求 仿照 原形 B.讲究 仿制 原形
C.讲究 仿制 原型 D.讲求 仿照 原型
B【解析】(“讲究”重在精美,重视;“讲求”重在追求。“仿制”仿照已有的式样制造,多用于具体的事物;“仿照”侧重于仿效照办,对象多是抽象的事物。“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经常与“毕露”搭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B.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
D.中国慈善的收支制度、监管制度还有诸多不科学、不透明之处。陈光标陷入“诈捐门”,一部分原因也是一些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披露不够造成的。
句式杂糅,删去句末的“造成的”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0年11月12日进行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将分为水上巡游和大型表演两部分。届时, , 。 , , , 。
①广州市民将组织各种活动热情欢迎亚洲45个代表团的代表
②数十艘游船将从白鹅潭出发
③形成“一江欢歌”的开幕序曲
④寓意亚洲各地人民欢聚广州
⑤珠江游全程9.2公里
⑥并进行互动
A.②⑥⑤①③④ B.⑤①②④⑥③


浏览完整试题C.②④⑤①⑥③ D.⑤①③②⑥④
C【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②数十艘游船将从白鹅潭出发,④寓意亚洲各地人民欢聚广州。⑤珠江游全程9.2公里,①广州市民将组织各种活动热情欢迎亚洲45个代表团的代表,⑥并进行互动,③形成“一江欢歌”的开幕序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一),完成6~15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B.西望武昌诸山 C.草木行列 D.动心骇目
D.【骇,使……骇。A.名,名词作动词,取名;B.西,名词作状语,向西;C.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7、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句)
A.快哉,此风!(主谓倒装句)
B.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句)
C.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后置句)
答案:D
8、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C【①句写江水,⑤句发议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间接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一是“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二是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写“快哉”,实则抒发了自己对被贬谪一事的“悲伤憔悴”之情,卒章显志。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C【本文就“快哉”二字的来历发表议论,说明人生之快,既不在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遇与不遇的不同,既赞扬了张梦得,也抒发了自己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夫风无雄雌之异 /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楚王之所以为乐 /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 此则人之变也 / 而风何与焉 / 士生于世 / 使其中不自得 / 将何往而非病
阅读下面文言文(二),完成11~15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数:计算,列举
C.道其风俗之美 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
A(“按”义近于“考”,查核)
1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耸然而特立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辟地以为亭 不然,籍何以至此
C.盖天下之平久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展开余下试题C(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A.修饰/却 B动词,建造/凭 D那/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的活用一致的一项( )(3分)
例句: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晞一营大噪,尽甲
C.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之不耻
D.颍考叔,纯孝也
C形作动(A使动用法,B名词作动词,C形容词意动用法,D形容词作名词)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以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A(原文“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15.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6分)Ks5u
(1)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3分)
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
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描绘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6(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3分)
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1分,答出4个即可得分),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1分),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1分)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味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4分)
(4分)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2分);风格方面: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凿,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2分)(答对两点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加1分)】
苏庠(1065-1147),字养直,澧州(治所在今湖南澧县)人。因眼病,自号“眚shěng翁”。后徙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后湖,更号后湖病民,绍兴年间(1131-1162),居庐山,因徐俯举荐,被朝廷召用,推辞不赴。[
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体裁近古体诗,《花草粹编》曾收录。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苏庠此词前段近《瑞鹧鸪》,后段近《玉楼春》,通篇与七言诗相似,不拘平仄。
  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属玉,同鸀(王鸟),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菰蒲,水草。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王鸟)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棹,桨。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林樾,指树林丛聚成荫处。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展开余下试题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7.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18.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腾王阁序》)
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19. , 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20.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苏轼《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2题。(15分)
一名商人的“游子”情结
 刘炎迅
  刘庄村和小河湾村是河北省唐山市境内两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11月7日这一天,它们显得特别。澳大利亚华侨富商董配永将在这天正式启动敬老金发放项目,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慈善公益项目。
  一早,村里的腰鼓队、舞狮队早早操练起来;中年妇女都身穿戏服、头戴花翎,用浓重的油彩画出别致的脸谱;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分排坐在操场上,身边堆放着成堆的油、米等农副产品,这些都是董配永在澳大利亚的农场生产出来的,“绝对绿色,让老人们身体健康”。
“董娃是咱们自家人”
  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主角出场了。
  这个主角个头不高,微胖,眼睛小而有神,下巴留着半寸长的山羊胡子,很多年前,他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他叫董配永,目前是华夏董氏兄弟集团的执行董事。在村民们看来,这是个“有钱人”,但和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不同,“董娃是咱们自家人,他心肠可好”。
  董配永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宣布,他将捐资两亿元人民币设立敬老基金,用于刘庄村和小河湾村的敬老事业,两村60岁以上老人今后每月可获得300元至2000元的敬老补助。
  仪式结束后,董配永走到老人们身边,拉住他们的手,用家乡话与他们聊天。老人们大多行动不便,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董配永则俯身蹲在他们身旁。
  董配永说,他们五兄弟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他们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遗憾的是我们的父母没有来得及实现。”
  为了实现父母的遗愿,也为了报答家乡,董配永以父母的名字冠名,将在父母生活过的两个村庄分别设立“天华敬老基金会”和“淑珍敬老基金会”,从2011年9月开始,这两村的老人每月可以拿到由这两个基金会发放的敬老金:60至6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300元;70至79周岁,每人每月40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月600元;90至94周岁,每人每月1000元;95至99周岁,每人每月16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2000元。
  操场上,工作人员在派发用红包封好的敬老金。一位老人说,感觉像是过年呢。董孩儿真有孝心。四周,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彩旗随风招展。
   “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董配永一开口依旧是浓重的唐山口音,嗓门很大,他习惯吃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用自己生产的生态牙膏,“牙膏还可以吃,补钙”。他生性好客,来了客便嚷着要杀猪宰羊。每次见到朋友,都会拿出自家挤的牛奶待客。
  这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男人,年近知天命,越发意识到生命可贵,“活着为啥,对自己好些,对老人好些。这才是根本。”他说。
  董氏兄弟五人从1992年开始创业,几年下来,公司越做越大,成为一家以煤炭为主业,集矿山开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投资、生态农业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集团,如今总部设在北京,集团下属控股、参股的公司及办事处五十多个,员工20000余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遇难。那一天,13岁的董配永的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表妹和一位堂哥等五位亲人罹难。董配永常常会梦到那些惨状:到处是尸体。震后的惨状令人绝望,不过困境中人们相互扶助的情形也让他终生难忘。
  “在那次地震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都给受灾的人带去了活下去的希望。”董配永说。
  因为这些经历,一路将生意做到澳洲,他始终将“感恩”放在心里。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向地震灾区捐了1000万现金;西南五省干旱,他向旱区捐赠了价值218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今年7月上旬,看到杭州吴菊萍挺身而出勇救坠楼女婴,他又给这位“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坠楼女婴送去20万元人民币和补品。
  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经常对人说:“如果遇到大灾大难,我无动于衷,既是我个人灵魂的耻辱,更是对父母善良品行的亵渎。”
  尽管“很有钱”,董配永一家过着一日三餐家常饭、一年四季普通衣衫的平淡生活。
  他本人从不购置名牌服饰,几乎整个夏天都穿一套粗布半袖短裤、一双军胶鞋、一把蒲扇、手边一个用罐头瓶子做的茶杯。这次回到幼年生活过的村庄也是如此,他觉得“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对于自己的善举,董配永很淡定,他说:“如果我们骨子里不流淌道德的血液,那么充其量就是低级的脊椎动物。”
(节选自2011年《中国新闻周刊》第42期,有删改)
22、从全文来看,董配永和村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有哪些不同?(4分)
①他心肠好,关爱老人,懂得感恩,热心慈善。②经历磨难,珍视生命,乐于助人。③为人豪爽,生性好客。④生活简朴平淡,为人低调。(每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满分)
23、简要说明文中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5分)
特点:用文中主要的人物典型语言及他人的评价性语言作小标题。(2分)
作用:①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小标题一用老人们对董配永的评价从侧面突出他关爱老人、懂得感恩道德品质,小标题二用董配永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他的乐于助人、回报家乡,为人低调的精神品质。②提纲挈领、使行文条理清楚,把董配永做慈善事业的各种材料有序地、重点突出地组织起来。③人物语言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特点2分;作用3分,作用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给3分)
24、这篇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唐山大地震的事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这两件事与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做慈善的事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①唐山大地震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这两件事是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的主体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丰富和深化了主体新闻事件的内涵。②唐山大地震的事补充说明了董配永他乐于助人、热心慈善事业的原因。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补充说明董配永做慈善有坚实的经济后盾,增强了主体新闻的可信度。③使董配永为富好仁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主体新闻的意义更清楚和突出,扩大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揭阳华侨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