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48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5]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题
高二周日测试语文试题 2012、2、18
卷I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财富和精神的几点思考
现在的社会财富至上,即使是青年,也有相当一部分放弃了精神追求,这样的人固然走不远。然而,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必须有一个告诫:千万不要看轻财富的作用。到底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精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透彻。而在透彻理解两者之前,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可能会遭到反噬:或者轻易成为牺牲品,或者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
古罗马普罗提诺(205-270),被誉为唯一可以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当时的达官贵人,在临死前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他,把他看成圣洁如神的监护人。普罗提诺常常说:“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必须安全保管。”我们普通人不大可能达到普罗提诺的程度,所以对经济状况还是要注意的。反过来说,真正对哲学有所心得,财富的重要性就减轻了。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苏格拉底有一回走过市场,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
财富有其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人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使人不知不觉移了性情。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超过一定数量之后,确实可能含有毒素。此时不提高精神境界以化解之,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
财富和精神的争执,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其胜负很难说。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富。如果有够大数量的诱惑,很可能抗拒不了。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精神。总有一天,他会认识到,再多的财富也有解决不了的精神问题。财富和精神究竟如何,要干过一仗才知道,有时候是财富胜,有时候是精神胜。当然,我相信精神高度丰富的人,即使全世界的财富堆积在面前,他也会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三种人的分类,在我看来,恰好对应于美国《独立宣言》所昭示的人的三种权利: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归类的话,第一种是经济人,第二种是政治人,第三种是宗教人或哲学人。三种追求可以有其统一,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一般的社会和个人,追求到了第一种,然后追求第二种;追求到了第二种,然后追求第三种。当然也可以呈现分裂,绝大部分人终身只能追求其中的一种。对于有品质、有纯度的人来说,只有追求第三种,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当然他也需要回头关注第一、第二种。然而即使是追求第一种的普通人,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他也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只是方式可能还需要调整,并不妨碍其本源清净。
如果以稀缺性和珍贵性来定义,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这就涉及宗教和哲学。宗教姑且不论,对于哲学我更愿意用它的古义“爱智慧”。尽管在西文是同一个词,在中文却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两者的境界天差地远。对于古希腊和中国文化而言,精神王冠上有其熠熠生辉的钻石,那就是爱智慧和明心见性。
(2011年8月《文汇报》)
1.下列关于“财富”与“精神”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哪怕没有物质追求,也必须要有精神追求。唯有如此,人们才会走得更远,人生价值才会更大。
B.只要人们对哲学有所心得,那么财富对他们来说重要性就减轻了。
浏览完整试题
C.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而不提高精神境界,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
D.财富和精神有时相互影响,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和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在遇到真正的财富和精神时,对它们的认识发生转变。
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罗马的大哲学家普罗提诺认为:只要人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B.财富具有两面性,有人可能因它而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有人因它不知不觉移了性情。
C.第欧根尼•拉尔修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
D.作者认为追求利益的人是经济人,追求荣誉的人是政治人,追求真理的人是宗教人或哲学人,但并不意味这三种人就只有一种追求。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轻易成为牺牲品,有的人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透彻理解财富和精神的内涵,而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
B.苏格拉底对哲学真正有所心得,精神 也高度丰富,因此他对财富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
C.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精神和财富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只追求利益的人,也并不都是精神境界不高的人。
D.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虽然东西文化各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认同了精神境界的价值和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 置:搁置
B.州将廉知 廉: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 诘:责问
D.直绐云 绐:告知
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杀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②以足疾求典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5分)
译文:
(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8.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陛下亦宜自谋, , 。(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3)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 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凄(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出沙漠
沈 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展开余下试题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 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 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达到了高潮。
答:( )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Ⅱ
五、语言文字运用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在节目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C.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D.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任何意欲走向清明的权利,必然以透明为首要条件。
② 惟其如此,监督的社会化才是可能的,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超越于社会监督之上才是可能的。
③ 也就是说,真正的公开是面向全社会的。
④ 如同官员应公开其财产一样,政府应当公开其财政收支与预算。
⑤ 信息公开是政治透明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透明的必然表现。
⑥ 这种公开,不只是形成一种“内部透明化”状态,而且要形成一种“透明社会化”的状态。
A.①④⑤⑥②③ B. ⑤①②③⑥④ C. ⑤①④⑥③② D.①④⑥③②⑤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A(将“精神追求”绝对化了。)
2.C(原文“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
3.B(原文苏格拉底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
展开余下试题
4.D(欺骗)
5.C(A、①是说恶少之行,不能认为是刘谦不拘小节;②是说刘谦升职,不能表示他“为人耿直”。B、②是表示刘谦对皇上忠诚的。D、②不表示刘谦为人耿直。)
6.D(对原文“对原文“执见于便殿”的理解不当,正确理解参见译文。)
7.(1)刘仁罕曾经因为有事情到酒店,遇见许多盗匪突然聚集,便用计谋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句子大意正确2分;“暴”(突然)、“以”(用,凭借)、“枭”(斩下,砍下,斩首示众),各1分。)
(2)皇上就让他的两个儿子随行侍奉,还带着御医跟从,有御用厨师调剂膳食来供给他。(句子大意正确2分;“俾”(使,让)、“挟”(挟带,带着)、“给”(供给)各1分。)
8.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2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分)
9.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3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3分)(意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1)C、D(C、“我”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肇教授;D、说“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不当,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会出现同事之间的流血斗争。因为壶里装的是沙子,维护它只不过是维持一种信念。全答对5分,答对一项得2分)
(2)1)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 “我”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3)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每点2分,共6分)
(3)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人物形象概括4分,“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意思对即可)每项2分;情节说明2分)
(4)探究示例:①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②从肇教授设计安排“一壶水”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③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④从“我”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本题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两个方面探究,只要阐发的道理符合文本即可。上面的4点每点2分,仅供参考。)
12.D(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B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反义词:墨守成规。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敢于创新,多用于形容人,不可用指物。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对象错误,“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13.D(A.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B.句式杂糅,“是由于”和“造成的”杂糅到一起。C.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上“的功能”之类的词语。)
14.C(论述文段的中心话题是“信息公开(政治透明)的意义”。分两个层次,⑤①为第一层,④⑥③②为第二层,其中,⑤①提示了文段观点,④指明“信息公开的内容”,⑥③进一步解说,指明实质,②指出其结果和意义。)
参考译文:
刘谦,是博州堂邑人。曾祖名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乡间有偷窃他衣服的人,刘直置之不理。州中的将官查访得知,让人故意偷他的衣服,也不申诉理会,于是将官召来责问先前偷衣服的人,让他归还。刘直欺骗(将官)说:“衣服本是自己送给少年的,不是他偷的。”州中的将官认为他仁义,赏赐给他钱财和锦帛,刘直不接受而离开了。刘谦的父亲名仁罕,以轻生重义、急人之难为己任。五代末期,强盗窃贼到处都有,刘仁罕带领众人截断澶州的浮桥来使窃贼溃散,趁机诱捕抓获几十人,拿出粮草供给官军。补职为内黄镇将。曾经因为有事到酒家,遇见许多盗寇突然集中,用计谋把他们全部斩首示众。
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不拘泥于小节。起初到岭外探望父亲,刘仁罕用钱财和锦帛来资助他,让他往北回家经商。回到堂邑的老宅,曾经被乡里的恶少欺辱,刘谦忍受不住愤怒,打死他。逃命到京城,于是遂应征入伍,补职为卫士,逐渐升任内殿直都知。至道初年,宋真宗立为太子,增补宫中护卫,太宗到别室,亲自选定各个校官,授予刘谦东宫亲卫都知,赐给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提拔刘谦为洛苑使。刘谦出身行伍,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请求调换岗位,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皇上出巡大名,到北苑,随从刘谦有病,皇上打发他回家调养护理,刘谦恳切请求跟从同行。皇上就让他的两个儿子随行侍奉,还带着御医跟从,有御用厨师调剂膳食来供给他。病好了,他拆卸所用的马具来送给宦官,皇上听说后,赏赐二百两白金。皇上还朝,改任捧日左厢都指挥使。当时高翰担任天武左厢都校,有士兵欠下债务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好多天后,挖掘土地找到了尸首。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令人抓到便殿见他。刘谦于是上前禀奏道:“高翰的职责在于巡逻和检视教练各军,不是常常在军营,本营的事应该问责军队的头领。”皇上因此免除了高翰的罪过。
在这之前,刘谦长时间代理殿前都虞候,不久提拔曹璨正式任此职,刘谦显出非常有感触而叹息的样子。到这时,曹璨担任骑兵的副统领,而升任刘谦统领宫中禁卫。在黄河以北驻军,常常在八月供给冬衣。刘谦向上报告边塞城关冷得早,请求在六月供给冬衣,后来成为惯例。不久,因为脚部疾病请求调任州职,皇上召见并劝勉他。 (121.18.33.66)
上一篇:
宁夏平罗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篇:
2012年安徽高考默写范围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高二语文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