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6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0]
遂宁一中高2014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遂宁一中高2014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1卷( 选择题42分 )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载重/风雪载途 奢靡/风靡一时 嫉妒/岌岌可危
B.渐染/东渐于海 曲折/曲尽其妙 琐屑/不屑一顾
C.荫庇/封妻荫子 拙劣/真知灼见 追溯/夙兴夜寐
D.便言/便宜行事 瘦削/削足适履 梦魇/奄奄一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览胜 既往不究 声嘶力竭 催人奋进 B.嘉宾 声名鹊起 一泄千里 溘然长逝
C.切蹉 天理昭彰 怨天尤人 心悦诚服 D.杂糅 冥思苦想 嗤之以鼻 嘘寒问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音乐人主动要求为旭日阳刚写歌,更有热心的“钢镚儿”给他们发来自己创作的歌曲。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旭日阳刚需要创作更多能体现自己风格的作品。
B.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即将创造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
D.这篇散文语言华丽,但由于作者缺少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因而没有什么深度,读者有隔岸观火之感,看的时候很是热闹,过后却一无所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利比亚大撤离,引来国际舆论、祖国同胞、撤离公民等各方的热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这凸显出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正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其海外公民和企业。’’
B.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如何关心“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前途,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民族的振兴与希望。
C.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文风和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相符造成的。
D.微博至少开辟了一个公民表达、参与、互动的新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群体和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间。
5.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史,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B.楚辞,原指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所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家作品汇为一集,故它又成了一部诗集的名称。其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因而也用“骚”来指楚辞。
C.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后来把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叫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代表作有《木兰词》《孔雀东南飞》《东坡乐府》和《迢迢牵牛星》等。
D.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其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安风骨”。


浏览完整试题7.下列关于《采薇》最后一节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春天随风飘扬的柳丝来渲染离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也可以理解为以明媚的春光来反衬出征时内心的悲伤。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写出了征人一想到归家途中雨雪纷纷的美丽景象,心中就有无限兴奋与喜悦。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写出了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迟迟”活化出一个步履缓慢沉重、又饥又渴的征人的形象。
D.前四句运用了以景写情、对比等手法,情景交融,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8.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以乐衬哀手法的诗句是( )
A.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9.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10.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1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展开余下试题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⑧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 ② 伊:助词。 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
④退默:引退隐居。⑤冯夷:河伯 ⑥九关:九重天门。 ⑦中浦:水滨 ⑧ 要:总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扁舟以适楚兮 适:刚刚到 B.又或为之臣佐 佐:辅佐
C.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爱:吝惜 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黾勉:勉励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渡江涛而南迁 人固有一死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
赋《怀沙》以自伤兮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
又申之以揽茝 及尔偕老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第II卷(108分)
15、翻译:4分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16、诗歌鉴赏: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运用了三种修辞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其中两种。4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17、梳理探究与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成语的来源很多,“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逃之夭夭”出自 《 》。
成语 出自《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2)、淇则有岸, (《卫风.氓》)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间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使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即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
18.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4分)

19.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6 分)

20.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点。4分)

21.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4分)

语言表达(12分)


展开余下试题2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当代著名诗人北岛《回答》一诗中的名句,它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请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表现出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歌德说:“住惯了的地方无异于天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住惯了”“听惯了”“看惯了”中似乎也有“真意”。请用一句话将这种“真意”阐述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师的一个微笑像暖流进入你的心田……
同学的一句轻柔的话语像春风般的温暖……
朋友的一件寻常而珍贵的物品一直被你收藏……
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请以“那一种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感情真挚,不得套用。
2、请以“春天在哪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遂宁一中高2014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卷
第Ⅰ卷(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15、翻译:4分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16、诗歌鉴赏:8分
(1) 答



(2)答



17、(每空1分,共6分)
(1)、《 》。
(2)、
(3)、 , 。
(4)、
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 (4分)


19. (6 分)



20. (至少答出两点。4分)



21. (4分)



语言表达(12分)
22.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014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zài/zài mí/mǐ jí/jí; B.jiān \qū \xiè;
C.yìn\zhuō/zhuó\sù D.pián/biàn xuē yán)
2.D(A、究—咎;B、泄—泻;C、蹉—磋)
3. C.(A、“当务之急” 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与“眼下”重复。B、“无所不用其极”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感情色彩不符;D、“隔岸观火”指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与语境不符)
4.B.(A.残缺宾语。应为“凸显出……意识”;残缺主语,将“中国”移至“随着”之前。C、句式杂糅。“因为……造成的”;D、搭配不当。“一批……群体”;“培育……空间”)
5、c 6.C(《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
7、B 8、C
9、【解析】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答案】 C
10、【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答案】 D
11、【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答案】 A
12.A(到) 13.B(A、顺接、并列;B。本来;C。来、因为;D。达到、同,和)
14.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有错)
15.(1) 生前已经不能奋力争辩和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强谏”1分,“冀”1分,“改行’1分,大意1分)
16、①比喻,如将长江比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遂宁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