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5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5]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卷
必修一模块测试
一、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不加思索   沧海一栗   冯虚御风   峥嵘岁月
B.涕泗交流  图穷匕现   祟山峻岭  少长咸集
C.书生意气   星辉斑斓   天伦之乐   毫不相干
D.黯然泪下   阴谋鬼计   呃腕叹息   感人肺腑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在于政策的“一视同仁”。
C.班会课上,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浏览完整试题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5.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6.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允许我)
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持千金之资币物 ②唯大王命之
B.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
C.①为变徵之声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
D.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荆轲和而歌
10.划线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分)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A.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B.愿意全国的大臣做秦国的内臣,(燕王)等同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C.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等同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D.愿意全国的大臣做秦国的内臣,(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的准备并不充分,因为他没有等到他的朋友就出发了。秦武阳虽然是个勇士,但年龄尚小,这也许为刺秦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B.太子丹与荆轲的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C.这一部分表现了太子丹多疑、急功近利;荆轲“怒、叱”反映了荆轲性格中暴躁的一面。
D.易水辞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悲壮、凄怆的氛围,有力地突现了荆轲重义轻生的主导性格和英雄气概,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四、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游泳》,完成12~13题(6分):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展开余下试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风帆在江面吹动,龟蛇二山在静观,而升起的宏图就在眼前。“龟蛇”指的是武汉的龟山和蛇山。
1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五、(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任意选填五句) (5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
(2) 鹰击长空 , ,万类霜天竞自由。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4)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真的猛士,                           ,_______              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
(7)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狗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一九六三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一九六二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已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15.前四段中,作家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的描写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描写包弟与家人的亲密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中两个“包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你能够体会到作者这样说时的心情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40分)
19.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住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你把握住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请以:“把握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注意:①文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国际班语文必修一模块测试答题卷:
二、三、四(选择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默写填空(5分)
(1)
(2) 
(3)                      
(4)                 
(5)                             , 。
(6)
(7)
阅读
答:


展开余下试题

答:

答:

答:


作文:
参考答案
1.C(A.假,粟,;B见,崇;D.诡,扼)
2.C(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情不自禁”指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做梦时不能说情不自禁。)
3.B(A项语序错乱,“对于”应放在“鸦片战争”之前。C项。(“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前后不能对应。D项主语残缺,在第二个分句“那么”后加上“这种做法”或“专业绘画知识”之类的词语)
4.D
5.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6.D(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7.B(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无中生有。)
8. C (“反”:返回)
9. D
10.A
11.C
12.C(作者引用孔子《论语·子罕》篇中的大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指的是“孔子”。)
13.D(“天堑变通途”即将实现。就连健在的神女也会大为吃惊,世界居然彻底变了样子。)
14.
①百舸争流 
②鱼翔浅底
③挥斥方遒
④怅寥廓
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⑦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15.作家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正面描写,第1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第1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3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突出了包弟聪明、伶俐可爱、有情义、通人性等特点。
16.为下文蓄势,包弟越可爱,和家人越是亲密,一家人就愈不忍让它离开,后来惨遭厄运就显得太不合情理。这样写也为后文作者的忏悔埋下了伏笔。
17.第一个包袱指包弟的存在引起我的忧虑,怕因一条狗而连累到自己和家人;第二个包袱指自己连一条狗都保护不了,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18.作者发自内心的自我谴责和忏悔,当年像甩掉包袱一般将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桌,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也无法卸却的重负。这样的谴责一方面是真诚的解剖自己,体现了作者自省、自律的精神;另一方面,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起到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218.22.0.9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