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6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乌兰浩特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乌兰浩特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一方面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浏览完整试题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晨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赍: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5.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3分)
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⑤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
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 ②⑤⑥
6.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卓尔不群,擅长写文作诗,他的《五柳行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陶潜,曾因亲人的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即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性情“高趣”。
D.陶潜,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酒便酌,他的宅旁栽满菊花,他抚弄无弦琴,可见他性格豁达,品行高洁。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6分)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4分)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8.联系全词看,“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词句简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
9.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错一字不得分)
(1)又有清流激湍 , ,列坐其次。
, , 。《兰亭集序》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 __________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三峡石
张弛
石不能言最可人,我虽非爱石一族,却也收藏了几块观赏石,大者如立于庭院的太湖石,小者如置于窗台的钟乳石,闲时偶尔看几眼,也是一种消遣。太湖石有几分像吼狮,为我镇守小院;钟乳石则酷似一只小狗,黄毛卷曲,招人怜爱。此外,便是书桌上一块浑圆的浅灰色砾石了,外观平常得很,除却一白一黄两条弯弯的石纹而外,便乏善可陈了。其实是不可以将其归类于观赏石的,但我却颇有些偏爱,因它来自长江三峡,我称它为三峡石。
发源于喀拉丹东雪山的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在西起奉节白帝,东至宜昌南津关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切开崇山峻岭,夺路东下,两岸峭壁插天,高峰入云,峡内急流汹涌,涡漩翻腾,云飞雾绕,景象万千,以雄、险、奇、幽著称于世。于今更因修建三峡大坝工程而为全球瞩目。
巫山小三峡是长江三峡支流大宁河下游在巫山县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峡中碧水湍流,竹木葱茏,猿啼声声,野趣横生,有山皆翠,有水皆绿,有峰皆奇,有泉皆飞,构成一条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廊。那些秘存千年的巴人悬棺、大昌古镇、古栈道,又是一幅独特奇异的人文景观。
于重庆乘江渝轮顺流而下,进巫峡之前,船泊巫山港。旅行社组织乘客游览小三峡,旅游车迟迟不来,等得不耐烦,便独自去依江而筑的山城内闲逛,领略古镇风情,无意间发现一处石壁前张挂着数十幅照片,驻足观看,便觉胸中顿热。这组照片是该县新闻工作者对“天坑”——下庄村民修路事迹的现场报道。下庄位于著名的三峡神女峰背后,地貌极其特殊。整个下庄位于深达1000米的坑底,四周悬崖峭壁,若刀削斧劈,直立无隙。历代下庄人在坑底自然繁衍,靠五谷杂粮,自给自足,延续至今,尚有300余人。除少数青壮年曾经攀崖上了坑沿,到过巫山县城外,绝大多数人至今尚未曾出过村。缺医少药,生老病死率由天命。儿童无法入学,所有的村民全是文盲。下庄人渴望见到外面的世界。展览照片说明文字中有一粗略统计,50年来,下庄人因攀崖出村,摔死183人,伤者无算!现任村长从三年前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于今,一条蜿蜒小路已逐渐盘旋向天坑边沿。巫山县的新闻记者们腰系登山安全索,下到坑底,用相机记录下了下庄人这泣天地、惊鬼神,在峭壁上开路的英雄业绩。其中一组照片尤为动人心魄:一名男青年用麻绳拦腰捆住,悬于峭壁,抡锤凿石,一缕阳光从峰顶斜射过来,恍若为这位年轻的勇士酷似一只凌空翱翔于峰峦间的山鹰的矫健身影镀上一层碎金!组照第二幅画面,却是几天后,这位青年不幸从悬崖摔落,壮烈牺牲的现场纪实!组照之三,全体下庄人披麻带孝,以民间原始葬仪,为英雄青年送行。组照之四,牺牲青年的妻子背着刚满周岁的遗孤,在筑路工地上为村民做饭,柴火映红了甜睡在母亲背篼中的婴儿的小圆脸……这些照片,几乎每一幅都是在向人们讲述着下庄人渴望走出“天坑”的悲壮故事。最后一张照片,实录巫山县长到“天坑”边沿看望下庄村民,憨厚老实的村长双腿跪在县长面前,文字说明写道:下庄村长万分感谢县长的关心,他说:“下庄人做了这么一点事,竟惊动县上领导……”此时,一股难言的酸楚忽然袭来,眼睛立即潮湿了!我无法揣测该父母官此时面对跪谢他的子民们是何感想……
接送江渝轮乘客去小三峡的旅游车早巳开走。在余下的时间内,我到江边漫步,无意中拾到一块圆圆的石头,一白一黄两条石纹正面横贯,我便遐想,白的是长江,黄的是黄河。长江,黄河,祖国的母亲河啊!祖国,你什么时候才能在幅员辽阔、东西部明显倾斜的国土上,完全、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阴影?让所有生活在“天坑”的“下庄人”,走出“天坑”,沐浴新世纪的甘霖?
夜半,江渝轮近三峡大坝。遥望工地上灯火璀璨,我抑郁半日的心情亦为之消弥,三峡库区的明天终将会如这灿烂灯火一样地辉煌,我相信。
小小的三峡石如今置于我的书房案头,写作时,我用它镇纸。
(选自《散文选刊》2004年第12期)
11. 从全文看,作者偏爱“三峡石”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12. 第4段前边说:“驻足观看,便觉胸中顿热”。作者为什么会“胸中顿热”?(6分)
答:
13.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第1段中,作者将自己对所收藏的观赏石的不同态度加以比较,从而突出了对三峡石的偏爱。
B.第3段在结构上具有过渡段的作用,它既承接上文对三峡风光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有关自然景观的描写。
C.第4段说“下庄位于著名的三峡神女峰背后”,是意在突出三峡一带“美丽”与“贫困”的巨大反差,令人心灵震撼。
D.第4段结尾说∶“我无法揣测该父母官此时面对跪谢他的子民们是何感想……”这句话隐含有对当地领导在使“下庄人”摆脱贫穷落后方面没有尽到责任的批评。
E.第6段对三峡工地的描写和对三峡库区的展望,实际上是对第5段末尾所提问题的含蓄作答。
第II卷 (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憩息(qì) 油腻(nì) 喷薄(bó) 沟壑(hè)
B.纤腰(xiān) 熨帖(yùn) 猝然(cù) 空隙(kòng)
C.澎湃(pái) 迥然(jiǒng) 执拗(aò) 漂泊(bó)
D.诅咒(dú) 蜿蜒(wán) 和睦(mù) 渲染(xuān)
16.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废墟 草莓 苑囿 游目骋怀
B. 魁梧 旷废 宁谧 言谈诙谐
C. 尺牍 付梓 真谛 铤而走险
D. 蜕变 眉稍 掂记 缠绵悱恻
1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B.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C.生活节奏加快了,中年人大都工作繁忙、家务劳累,因此要加强健身运动,选择一些放松性的、能缓解肌肉紧张及精神的锻炼项目为宜。
D.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19. 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30字。(6分)
道路 身影 足迹
(1)描绘一种情景:
(2)表达一种感悟:
20. 依照示例,仿写下列句子。(6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 __,
。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整体把握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乌兰浩特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纸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18
答案
7.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6分)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4分)
8.联系全词看,“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词句简析(4分)
9.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错一字不得分)
(1)又有清流激湍, , ,
列坐其次。 , , 。《兰亭集序》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3)长太息以掩涕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 __________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11. 从全文看,作者偏爱“三峡石”的原因是什么?(6分)
12. 第4段前边说:“驻足观看,便觉胸中顿热”。作者为什么会“胸中顿热”?(6分)
13.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19. 按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30字。(6分,各3分)
道路 身影 足迹
(1)描绘一种情景:
(2)表达一种感悟:
上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卷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联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乌兰浩特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