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1357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7]
2012届高三漳州六校第三次联考试卷
2012届高三漳州六校第三次联考试卷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饮酒》)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4)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6)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善假于物也(2)心远地自偏(3)声断衡阳之浦(4)同是天涯沦落人(5)谈笑有鸿儒(6)政通人和(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旌其忠于所事 旌:表扬、表彰。
B.太祖顾问普等 顾:故意。
C.因敕有司 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殛:诛杀。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浏览完整试题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
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听从了潘美的意见”的说法有误,不杀柴世宗的儿子是宋太祖自己的意见。)
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分)
译:
(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越 台 怀 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
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孔明”应是“张飞”;②“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应是“严颜所管辖的地方都望风归顺”。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吴荪甫此举并不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同时,也不存在“股票生意利好不断”。)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女主人嫌她败坏名声,便把她辞退了。(《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2)请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故事。
答: 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 (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③也。”(《论语•颜渊》)
【注】①矜:庄重。②道:引导。③辱:受辱。
(1)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孔子的“交往”原则。(2分)
答:
(2)对待朋友的错误,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忠诚地劝告他就可以了?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②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 读 即 享 受
岳洪治
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读书人每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话勉励自己。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这个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勤学苦读,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一个“苦”字,势必会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尚未接触便远远地避开了。这些年来,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认为读书辛苦,不如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来得痛快,也是使一些人疏远书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国人向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理想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因为不得不读而难免枯燥乏味之外,我们的阅读,都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具体而言,愉快的阅读,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那种读书。假如是汲汲于职称、汲汲于做官、汲汲于炒股盈利而读书,纵然你读得很努力、很见成效,但是,这阅读的过程也是很难愉快的。
然而,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所读的书,必须是你真正喜欢的书,是可以使你内心得到满足、心智更加丰盈的书。因为只有阅读这样的书,才会有思想上的共鸣,才会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你才会因为阅读的愉快而进入“欣然忘食”的高境界。
在一个讲究品质的时代,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好书。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可以称之为好书呢?我想,好书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要素:第一,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是作者曾经接触过的、思考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地再现。整体上,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质和自然完美的表现形式。第二,作品语言要清新质朴、生动形象,既优美流畅,又富含感情与哲理。第三,每个句子,都应该是从作者心田里生长的美丽花朵和智慧果实,能够让读者在愉快地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作品中的世界。


展开余下试题一本好书,是一个人最贴心的友伴和心灵上不可缺少的营养美食。人生在世,许多东西都可以放弃,只是不要放弃了享受阅读的权利。
(选自《中华文摘》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0.下列关于“读书”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读书辛苦,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所以造成了阅读率的下降。
A.文中说“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读书辛苦”只是原因之一
B.假如为了职称、做官和炒股盈利这些功利而读书,其过程都是难以愉快的。
C.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话是为了论说愉快的阅读应该有远离官场的思想。
C.引用陶渊明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是愉快的阅读。
D.不管什么时候,阅读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不要放弃享受阅读的权利。
D.“不管什么时候”不严密,做功课、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未必都是快乐的。
11.本文谈的是愉快的阅读,作者为什么要在倒数第二段陈述自己对“好书”的看法呢?(3分)
答:
12.从全文看,“要达到读书的高境界,要实现愉快的阅读”,作者认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不超过40个字)(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 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A.第1段并没有涉及到德贵和七根,因而也就不存在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E.小说并没有展示“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一说也不符合小说的主旨。)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5.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的小屋
——忆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
罗俞君
①“回味往事,写不出灿烂的星光,只能告诉我的亲人,我在那一间又一间的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这是老一辈出版家陈原先生的自传,也是他的绝笔《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中最后的话。
②20世纪30年代还在读高三的陈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在那里他踏出人生的第一步。1938年抗战爆发,他和他年轻的伙伴们在小屋里唱救亡歌曲,唱别人翻译和他自己翻译的苏联歌曲。1938年秋,他又在这小屋中翻译了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假如明天战争》。《假如明天战争》连歌带谱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上发表。歌声像长了翅膀,激励着年轻的爱国者上战场。


展开余下试题③在小屋里,年轻的陈原和他的挚友做着“语言梦”:学会世界语、学会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研究制定广州话拉丁化的方案。他曾把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世界语杂志《人民阵线》传播到别的城镇,他是这个杂志的中国代理人,并和几个同是穷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青年,用仅有的几文零用钱,自己写稿、编辑、下厂印刷,每个月出一份《走向新阶段》的世界语刊物,诉说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报道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这本朴素的小刊物,在欧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十几年后,他在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附近的世界语博物馆藏书库中,看到了各期《走向新阶段》。
④1938年10月21日凌晨一点,陈原随四战区一个民运机关撤离广州,几个小时后,日本侵略军侵略了这座城市。因为奉命紧急撤离,他匆匆离开这间小屋,什么也没有带走,没有余暇想到小屋和书。在以后辗转行军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念小屋,只有在奉命结束的时候,才想起还有两部手稿没有带出——有一部只完成了一半,这手稿标志着他做文字工作的开始。已经完成的一本手稿是作者从日文和世界语翻译的稿本,未完成的手稿则是他读大学时翻译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这半部永远留在小屋的力学译稿,预示着他告别了工程学。随着战争与革命的开展,他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⑤陈原曾两次入住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他在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编辑《漫画与木刻》和《工作与学习》两个进步杂志,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初稿就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
⑥小屋在变,陈原的梦不变。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小屋里,他把回忆自己在不同小屋度过的一生的自传副标题叫做“如歌的行板”。
⑦想起我最初组稿《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的时候,把《陈原散文》的样书送到陈原先生的小屋里。交谈中,他说还要写《我的小屋》。我意识到,这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对读者更有意义,便马上和陈原先生约稿。写完书稿后,陈原先生曾想再修改,不幸的是,他长卧病榻三年后,离世。
⑧北京建国门大街那幢七八十年代的老楼里,那间满是书的小屋令我难忘,还有陈原先生的地址和电话,我怎么换电话簿都不愿撤去,总会再抄一遍,好像他仍住在那里,依然活着。
(选自2011年10月14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这篇回忆录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第②自然段写陈原先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到第⑦自然段写他在一个小屋里离世,既照应了他的“小屋”人生,又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前后呼应。
B.抗战爆发,陈原在他的第一间小屋翻译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并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写稿、编辑出版了《走向新阶段》,加入了抗战文化活动的行列。
C.因为奉命紧急撤离,陈原把翻译未完成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留在小屋,这使他不愿再接触工程学,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C.“这使他不愿再接触工程学”说法有误,“告别了工程学”“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是“随着战争与革命的开展”,他没有机会再接触工程学。
D.在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陈原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和写作生涯,除了编辑杂志,他还在此期间完成了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的初稿。
E.这篇文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真实的描述,通过陈原与他的小屋回忆了陈原先生的一生,并展示了陈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E.文章并没有展示陈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14.作者为什么会意识到,《我的小屋》“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4分)
答:
15.作者是如何表现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目前,我国收藏者人数已递增至7 000万以上,全国的收藏媒体已经有50多家,古玩市场也达到了60多个。其实,爱好收藏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可以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明。对个人来说,收藏能yí(①(1)怡)情养性,满足人的求知和审美等精神需求。但是,凡事都要讲究个度,如果收藏热过了头,就会走入误区,与收藏的初衷② (2)背道而驰。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答:
(3)文段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1分)
答: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3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答:示例: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
∥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每一个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
每一颗砂砾都有大地的性格,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崇文区工商联副主席邱淦清等15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他们认为:“孝道”的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方面,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孩子承担着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孝道的教育有利于加强孩子的品德修养,从小教育孩子尊敬长辈,长大他才更有望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人。他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些小学目前已引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如《论语》《三字经》等。建议可以将“孝道”加入中小学课程,可以是语文课、政治课以及相关课程。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示例一:我赞同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它可以弥补目前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其实目前的小学课程设置中已包含了相关内容,像思想品德课,语文课里也有关于“孝”的内容。不过,这些课程中道德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够,远远落后于香港、台湾等地,而且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得不到这个方面的教育。因此,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有利于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认为把“孝道”写进中小学课本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作用不大。孝道应从小开始培养,但培养的途径应是多样的。就孝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其实是家庭,通过家庭感悟、实践,因为孝的含义本身便是以家庭为核心。对于是否有必要将孝道写入课本,我认为目前学校教育的内容已很丰富、很系统了,在现有基础上,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民族传统就已经够了。
(看法明确2分,理由充分4分,语言表达连贯1分。)
五、写作 (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180.106.38.17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2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