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9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2012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
命题单位:李二庄中学 命题人:陈书强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⑦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少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bá( )的一棵;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详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荡涤尘埃; , 。这样也就够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挺bá( ) 晶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无垠”中“垠”的意思是 。“荡涤”在文中的意思是 。
(4)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应的排比句。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画家 和俄国文学家 所写的传记,叙述了他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格列佛游记》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 、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其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有 。(写一个即可)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12分)
(1)活动一:班级拟办一期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期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班级开展 “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学校《雏燕》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我读书,我快乐”的稿件。杨军同学拟写了一份征稿启事,但在内容、语言及格式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征稿启事
①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②为此,《雏燕》文学社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征文。③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④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⑤文体不限,字数1000字左右。⑥截稿日期为2011年6月20日。⑦来稿请寄《雏燕》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CYWXS@163.com。
浏览完整试题
2011年6月1日
《雏燕》文学社
㈠、本征文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
㈡、征文中第 句有语病,如何改正: 。
㈢、征文中第 句与征稿启事无关应删去。
二、阅 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让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
②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式微;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③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④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⑤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⑥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
5.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6.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7.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4分)
9.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4分)
[二] (23分)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 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展开余下试题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10.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6分)
11.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6分)
12.“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这句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13.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分)
14.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15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5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1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三、写作(55分)
19.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12年凤阳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语 文(答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⑦ 。⑧ ,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4分)
,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1) (2)
(3)
(4)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
(2)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12分)
(1)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㈠、 ㈡、
㈢、
二、阅 读 (55分)
[一]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17分)
5、 (3分)
6、 (2分)
7、
(4分)
8、
(4分)
9、
(4分)
[二] 棉花糖(23分)
10、
(6分)
11、、
(6分)
12、 (4分)
13、 (3分)
14、
(4分)
[三]鱼我所欲也 (15分)
15、(1) (2) (3)
(4) (5)
16、(1)
(2)
17、
18、
19、写作(55分)
题目:
展开余下试题
400
600
900
卷面书写(5分)
[答案] 一、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见贤思齐焉 ②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背灼炎天光 ⑦白露为霜 ⑧黑云压城城欲摧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拔 yíng (2)详和 祥和 (3)边、边际;冲洗,清除。
(4)示例:虽是一朵,却能绚丽夺目。【前一分句要填“虽是一朵”,后一分句言之有理即可】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2)飞岛国;游小人国时与“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4.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示例: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谈、阅读与成长、书海拾贝、名言集锦、语林趣谈等。
(2)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伟大智者的心灵对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演讲活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故事、读书心得。
(3) ㈠、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㈡、②句末添上“活动”; ㈢、③
二、阅 读 (55分)
[一]、17分
5、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3分)
6、承上启下(过渡)(2分)
7、对比论证;(2分) 通过感恩与不知感恩的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
8、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抉择,充满教育、帮助,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生活才充满幸福、快乐。(4分)
9、开放性试题。可以写做过的感恩的事,也可以写准备做的感恩的事。(4分)
【二】23分
10、①当我好奇地问父亲所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②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还怕我疼;③当父亲病危时,他还念叨着打我的那件事,为此自责。(6分)
11、一是口渴时喝凉水也甜,二是逗女儿开心,三是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的神情让父亲从心底 甜蜜。(6分)
12、神态描写(2分);又气又急(2分)
13、这根草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3分)
1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均可,但要说出理由。(4分)
示例:也不是完全赞赏。父亲没有因为孩子做错事而打孩子,而是小小的惩罚,让孩子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这一句可作为赞成的理由)不好的是,如果父亲没有说水很甜象棉花糖,作者也就不会犯错误了,所以大人对孩子做正确的比喻或引导还是必要的。(这一句可作为不赞成的理由)
15、(1)祸患,灾难;(2)这样、这种 (3)有什么益处 (4)通“德” 感激
(5)天性,天良。
16、(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7、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18、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9、评分标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60.175.128.5)
上一篇:
皖中部分区县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下一篇:
2012年韶山市实验中学语文月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2年凤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