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15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9]
2012年荆州市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题
2012年荆州市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语文试题
姓名: 总分:
一、(18分)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mōumōu)地叫,羊儿咩咩(mīmī)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桥去听潺潺(chánchán)的流水声。
B. 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繁衍,如何迁徙(xǐ),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hé)而大面积死亡。……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的吞噬(s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D.当鱼塘寒浅留滞(zhì)着游鱼/小溪渐渐喑(yīn)哑歌不成调子
2.下面语句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C.然而我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D.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用劲嗅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 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的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C.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云了。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2分)根据语境,续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 。
5、(2分)近年来,一些厂家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新编“成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如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对这些“成语广告”,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6、(8分)补全古诗文。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 , 。
④ , 。沉舟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⑥出淤泥而不染, 。
⑦ ,经纶世务者窥谷望反。
⑧ ,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10分)古诗文联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浏览完整试题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
A. 吟鞭(马鞭。吟,吟诗。)东指即天涯 B. 食(吃)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才美不外见(看见) D.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错误的一项。( )
A .不以千里称也(用) B .马之千里者(舒缓语气)
C. 其真不知马也(代词,他们) D. 其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
3.(2分)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4分)表达含蓄是以上诗文的共同特点。请指出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三、(4分)课内议论语段阅读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以前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不求甚解》)
1、写出文段的论点:
2、指出文段的结构关系:
四、(10分)说明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
①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③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 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④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
⑤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 、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⑥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1、(2分)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 。
2、(2 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一段的妙处。
3、(2分)作者在第②段写的“不少人的经验”的作用是什么?
4、(2 分)说说第③段“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中,“明显”一词的作用。
5、(2 分)根据上下文推断,第⑤段横线上应填: 。
五、(17分)散文阅读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丁立梅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身后看她,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了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候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展开余下试题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了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多年前的场景,一下子晃到眼前来,那时我不过四五岁,跟母亲上街,因为贪玩,跑丢了。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委屈得大哭。母亲搂着我,不住嘴地说,妈不好,妈不好。而现在,我的母亲,当我把她“丢”了后,她没有一丁点儿委屈,有的,依然是自责。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1、(4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述年迈的母亲从农村来到自己家后的点点滴滴,请简要地概括出文中写的这些日常小事。
答:
2、(3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总在穿插小时候自己与母亲的一些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2分)第四段反复用“不安”这个词,你觉得啰嗦吗?为什么?
答:
4、(3分)文章最末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答:
5、(3分)本文有不少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请你挑选一处,并作简要赏析。
答:
6、(2分)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答:
六、(11分)小说阅读
向儿子下跪的父亲
那是深冬,快过年了,本埠即将枪决一批犯人。高墙外,一群亲属正等着与犯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好让犯人平静上路。
会见前,法官对一王姓犯人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裁定书。王约摸二十三四岁,听完裁定书,他没什么表情。17时10分,王的父亲在民警陪同下,走进高墙。在一道牢实的铁门两边,父子隔门相望。
父亲身材瘦小,脸色平静地坐在椅子上,须臾,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递给儿子:“这是你妈妈的相片,她有病不能来送你了。虽然你犯了错,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但我们还是认你这个儿子。”
儿子眼圈红了,流下了眼泪:“我错了,也晚了。爸爸妈妈,你们要保重身体,不要太想念我了。”
父亲点点头:“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不要担心。”
儿子重重地吁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会见室很安静。有那么一会儿,父亲怔怔地望着儿子,然后平静地说:“现在你站起来,有一个规矩还是要讲的。”儿子一愣,慢慢站起身。父亲也站了起来,突然跪下去,说:“我没有教育好你,按我们农村老家的规矩,给你磕个头吧!”这个动作不但让儿子,也让现场民警大吃一惊。
儿子反应过来,随即跪下去,眼泪又流出来:“爸爸您不能跪,该跪的是我。”
父亲磕头后,站起身:“该说的都说了,其他的话也没有意义了。我走了。”说完,平静而深情地望了一眼儿子,转身快速离开,再也没回头。
“爸妈,你们要保重身体啊!”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长跪不起,凄声叫道。
有人看到,父亲走出高墙后,流泪,在腊月的寒风中不停地流泪……
不知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这幕场景一直让我心中酸楚。死,是人迈不过的坎儿,当一个人面临死亡倒计时,对这个世界是眷恋、忏悔,还是难以割舍抑或满不在乎?我无意探讨。我只相信,一个父亲对儿子下跪,并非只是“养不教,父之过”的单纯悔憾——一个山村农人,他懂得这最朴素的道理,但亲情、血肉和“我们还是认你这个儿子”的决绝,更让人感知为人父的艰难。(选自《意林》2010年第4期 作者:刀口)
1、(2分)读全文,请你从表达方式角度将本文分为两部分。
2、(2分)父亲要向儿子下跪的原因是哪两点?
3、(4分)“平静”,文中三次渲染父亲脸色及表情的一个词。请问:①父亲为什么要表现平静?② 他的内心平静吗?从哪里可知?
4、(3分)文章在表现父亲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举例说明。
七、(50分)作文
一次战胜挫折的经历,会使你增添斗争的经验;一次消除误会的过程,会使你明白处理事情的方法;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会使你的意志变得坚韧……凡此种种,都让你: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到达人生的新台阶。
请以“那一刻,我迈上新台阶”为题作文。
2012年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语文试题之三答案
一、(分)积累运用
1.D 2.B 3.C
4、(2分)根据语境,续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5、(2分)赞成示例:谐音双关,好记有趣, 加强了广告宣传效果。反对示例1: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不该随便更(篡)改。示例2: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大,青少年耳濡目染,如果他们按错误的意思理解了成语,将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
二、(12分)古诗文阅读
1、A 2、C 4、虽然我辞了官,但我仍然关心祖国命运。难道真的是没有人才吗?其实是统治者不识人才。
三、课内议论语段阅读
三、(4分)课内议论语段阅读
1、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不求甚解》);2、分总
四、(10分)说明文阅读
1、光的折射现象、原理和运用。2、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兴趣;运用拟人,增强说明的生动性。3、举例子,具体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并引出后面的分析。4、 “明显”表程度,这样写使语言准确。5、显微镜。
五、(17分)散文阅读
1、①在阳台上,给女儿折叠晾干的衣裳。②帮女儿打扫卫生,不小心打碎花瓶,很自责。③去医院看病,怕手废了不能照顾女儿。④不肯让女儿给自己买新衣服。⑤女儿看商场促销时,不小心“走散”了一会,怕女儿担心而自责。(答对一点得1分,得满4分为止。)
2、对比母亲对待自己与自己对待母亲的不同,表现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
3、反复用“不安”突出了母亲觉得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工作的自责心理,表明了母亲心中只有女儿的,而没有自己。
4、表达了“我”想报答母亲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感激母亲对自己的无私关爱,真诚渴盼母亲能坦然地接受女儿对她的照顾。
5、示例一:“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宽容和对女儿的宠爱。示例二:“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了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描写母亲的神态、心理和语言,表现母亲为女儿操劳一生却不愿意影响女儿,处处为女儿着想。
6、示例: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这种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作为儿女,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心,也希望母亲能够坦然接受儿女的爱。(答出对母爱的感悟,意思相同即可。)
六、(11分)小说阅读
1. 本文先叙后议,所以在最后一段之前划分。
2. ①我没有教育好你(或“养不教,父之过”的悔憾); ②按我们农村老家的规矩。
3.①表现“平静”是为了与儿子作最后的诀别,好让儿子平静上路。
②不平静。从“父亲走出高墙后,流泪,在腊月的寒风中不停地流泪……”可以知道。
4.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父亲身材瘦小。
②神态、动作描写:脸色平静地坐在椅子上,须臾,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递给儿子。
③语言描写:“我没有教育好你,按我们农村老家的规矩,给你磕个头吧!”
④侧面描写:这个动作不但让儿子,也让现场民警大吃一惊。 (111.176.103.119)
上一篇:
2012年江西省赣州三中于都中学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如东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语文学情调研检测(含加试)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2年荆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