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8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胜利二中高三语文试题(十二)
胜利二中高三语文试题(十二)
命题人 徐瑞卿
第一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字帖(tiè) 果实累累(lěi) 涂毒生灵 真谛
B.道行(háng) 量(liàng)体裁衣 功亏一篑 喝采
C.濒临(bīn) 不着边际(zháo) 黔驴计穷 膨胀
D.孝悌(tì) 飞来横祸(hèng) 拾人牙慧 贻误
2.下列词语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没有过往,没有身世,人无法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难以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B.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
C.“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要尽量减少死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认为,这种修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顺应国际上废除或减少死刑的趋势。
D.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的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深入地学习。
○3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 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 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A.审定 终止 不管/也 B.审定 中止 不管/也
C.审订 中止 尽管/还 D.审订 终止 尽管/还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南极的企鹅》一书配上充满诗情画意的插图,向小读者们介绍了许多奇异的异域风情,孩子们对这些海外奇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B.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卷》,匠心独运,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是以竹石寄托文人情怀的中国画典范之作。
C.逢年过节,一般歌手出场费通常会涨一倍左右,一线歌手的涨幅一般是两倍,而炙手可热的顶级歌手,出场费涨幅往往在三倍以上。
D.在呼啸的寒风中,父亲对儿子这种白痴般的想法不以为意,怒气冲冲地咆哮了一阵子,然后拉着儿子向密林深处寻找猎物去了。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国家环保部门最近公布了第三批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审核的企业名单,我市首次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
B.你不能不承认,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团队合作精神,任何一支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都只能是不完整的团队。
C.2011年,我市将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对口志愿活动。活动的具体项目、内容和数量十分广泛,各项制度也非常健全。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慎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
刘建军
当某些人被视为弱势群体时,他们便觉得受到莫大的刺激。我的住房是差了一点,收入是低了一点,但我在人格、自尊、权利等方面一点也不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这些被划为弱势群体的人有问题吗?不是!问题的关键出在“弱势群体”这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上。因为它把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研究社会群体结构的多重变量交织在一起了,从而造成了概念内涵上的混乱。
浏览完整试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群体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收入,这本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但问题在于,在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候,许多人还是不能认同这一点,以至于还在希望通过计划的手段消灭这种市场逻辑所导致的差别。市场经济尊重勤劳肯干的人,青睐那些依靠知识、能力和自立劳动吃饭的人。如果那些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劳动而面临如此困窘局面,那么拯救他们的就不是别人的施舍和社会的帮助,而是他们的自立和勤恳。如果那些被划归弱势群体的人是因为不平等的竞争和权力经济的资源剥夺而造就出来的,那么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经济问题了。换句话说,他们的“弱”只是暂时的,企业家、社会和政府应该通过“资源补偿”来消除这一暂时的“弱”,社会应该通过还他们以公正使他们强起来。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群体确实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是这样的不同或差别是否就意味着强弱之分呢?一般来说,所谓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下岗工人、农民工、无家可归者等等。这些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低收入。但是,低收入并不必然等于他们就是弱者。一个低收入的人在心灵上可能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在人格上可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在生活上可能是一个非常自立的人。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格健全、自立自强的人因为自己被划为弱势群体而耿耿于怀,他们接受不了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的“社会身份”。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弱势群体其实并不是完全能够成立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划分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被划归到弱势群体的人在利益表达、权利保障上可能处于一种弱势。这种弱势地位使其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实现利益表达,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保障自身的权利。于是,他们觉得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填补了他们处于弱势的心灵,是对其社会地位的准确描述。实际上,这并不是群体强弱的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是否完善和机制是否畅通的问题。如果把制度和机制问题转化为一个不同群体的对立和冲突问题,显然是不对的。这一转换非但没有激发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反而引发了日益累积的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因此,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是不成立的。弱势群体背后隐藏的不是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而是制度的缺陷和机制的不畅通。
在政治层面上,本没有什么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过分渲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没有裨益的。当然,没有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并不等于没有差别,一个有差别的社会并不等于是不和谐的社会,也不等于这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基于市场逻辑而产生的收入差别是正常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做法不过是通过政策来缩小这种差别。那些被称为弱势群体的人,其共同特征就是低收入。所以,我们应该用“低收入群体”来替代“弱势群体”这一概念。
6.下列关于“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解说,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这一概念把研究社会群体结构的多重变量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了其内涵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
B.这一概念对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群体进行了二元切分,是不平等竞争和资源剥夺的产物。
C.这一概念的出现,涉及到了利益表达和权利保障等问题,填补了处于弱势的人的心灵,是对其社会地位的准确描述。
D.这一概念是基于市场逻辑而产生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是可以通过计划的手段来消除强势和弱势的差别。
7.以下说法不属于作者主张慎用“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从经济层面看,容易助长那些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人的依赖心理,从而使他们失去自立人格和进取精神。
B.容易对那些收入低但在心灵上坚强、人格上健全、生活上自立的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C.可能会使不同的社会群体处于对立和冲突状态,从而引发日益累积的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
D.从政治层面看,过分渲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没有裨益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上被称为弱势群体的人,在作者看来其共同特征就是收入低。
B.弱势群体背后隐藏的不是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而是制度的缺陷和机制的不畅通。
C.要从根本上解决所谓弱势群体“弱”的问题,社会应该通过还他们以公正使他们强起来。
D.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层面分析问题,认为应该用“低收入群体”来替代“弱势群体”这一概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悠然亭记
(明)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 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1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2,入闽、越之隩阻○3,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4?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5,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 适:适意、舒适
展开余下试题
C.而中无留滞 中: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僭:谦词,超越本分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 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 ②今已亭亭如盖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 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第二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3分)
译文: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4分)
译文: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简能而任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章》)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诗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面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句子意思,句子要通顺。(4分)
朝鲜拥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言人2日在平壤发表了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战争,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局势及和平问题的谈话。
17.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思考和争论。下面是网友甲的观点,请你针对其观点进行反驳。要求:用语简练,不超过100字。(4分)
网友甲认为:“乞讨是一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危害社会的犯罪。禁止儿童乞讨,就是侵犯儿童的人身权利。”
18.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短信内容多出语言不得体,请指出四处并修改。(4分)
○1得知您身患顽疾,○2深感不幸。○3您可知道在您不在了的日子里,○4我们缺少了多少欢乐。○5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6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7愿您能想得开,○8早日战胜病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细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没法子。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细菌致病并非常规。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但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可怕。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的生命危险可就太大了。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 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
[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19.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4分)
20.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1.科普文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4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①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2分)
②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2分)
22.《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请根据本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七、(60分)
23.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加法,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知识增加,物质增长,思想增强,但也随之而烦恼增多;人生,又如减法,物质欲望何时休?有人在减消费,减享受,减名利,平淡简单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增加的同时也在减少,减少的同时也在增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散文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
答案
1.D 累léi荼 行héng彩 着zhuó技
2.D A两个顿号均改为逗号,第一个问号改为分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B 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C 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之内
3.A 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查修订;
4.B 海外奇谈: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传闻;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了巧妙的心思。5.B A“首次跨进”C“数量广泛”D“围绕……为主题”
6.A(BCD都不符合作者的观点。)7.A(该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8.C
9.C(中:心中。)
10.D(D项相当于“在”,介词;A项“之”,前句指“旧国旧都”,代词。后句无意义,音节助词:B项“每”,前句相当于(“常常”。后句相当于“每当”,都是副词; C顼“盖”,前句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副词,后句意为车盖,名词。)
11.C(①以“悠然见南山”命名,“悠然”之意明显:③与山亲近,随处有高楼曲槛,几席户牖,正是“悠然”的行为,也是以后建亭并命名的由来;⑥被世人记得,而自己忘怀,是离开官场住在此山时的“悠然”心态。②④⑤不属于“悠然”,因为:②表现的是淀山公为官的名声和功绩很大;④虽与“悠然见南山”情景相近,但其属于作者少时的经历:⑤叙写泰山等是为官时的经历,目的是与马鞍山对比。)
12.B(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
13.(8分)
(1)在园子中建了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做亭子的名字。(3分,采分点:“其中”“以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3分,采分点:“杰特”“为…所”各1分,句子通顺1分。) ‘
(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它(指“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昵? (2分,采分点:“乌得”1分,句子通顺1分)
14.(1)主要使用反衬手法,以乐写哀。(2分。答出一点即可)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侣伴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2分。举两例分析即可)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凄婉、哀伤之情。(4分。分析2分,情感2分)
16.(1)朝鲜拥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言人2日在平壤发表了谈话。
(2)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战争。
(3)指责韩国和美国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局势及和平问题。
17.乞讨是一种非正常的社会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儿童乞讨虽然不是犯罪,但往往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从而给社会带来危害。(2分)禁止儿童乞讨,还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权利,是对他们的保护,并非侵犯人权。(2分)(反驳要有针对性,否则不得分)
18.身患顽疾——身体欠安(身体不适),深感不幸——非常牵挂,您不在了的日子里——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里(在您住院的这些日子里),愿您能想得开——愿您安心养病,早日战胜病魔——祝您早日健康
19. ①内容上,说明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和态度;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细菌和人类疾病二者关系的说明与分析。(4分。每点2分)
20.细菌的毒素并不是为了危害人体而产生的(2分),人类得病是细菌遭到噬菌体侵袭产生毒素所致(2分)。
21. (1)精明: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脑膜炎病原菌作为头脑灵活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选择安全部位来生存的能力(1分)。
(2)运用比喻手法,(1分)将细菌比喻为旁观者、流浪汉和陌生客,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澄清了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1分)。
22.①内容与人们自身的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普遍关注。
②知识性强,利于读者开阔眼界,激发思维。
③趣味性强,能够吸引读者。
④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
⑤观点新颖独到,科学性强,有助于读者消除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认识。
附:文言文翻译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两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
上一篇:
胜利二中高三语文试题(十一)
下一篇:
2012年春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胜利二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