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61  
标签:高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1]
嘉兴市2012年高职考二模语文试卷
嘉兴市2012年高职考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纸上作答,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小张气呼呼地踹门而入,小王惴惴不安地端了一杯水给他,让他先喘口气再讲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B.春晚小品得小沈阳出马,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他可是得到了赵本山的真传。
C.纤夫靠着一根纤细的纤绳把一艘装满西瓜的船拉动了起来。
D.面对受到战火重创满目疮痍的小山村,同胞们怆然泪下。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摘自作文评语)
B.货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定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D.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3.下列句子中,填入横线上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们也 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2)公安机关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 。
(3)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
A.仿造 附议 品位 B.仿照 附议 口味
C.仿造 复议 口味 D.仿照 复议 品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过他们长达十年的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他是班长,自己不肯去干脏活,并且要我们去干,哪怎么行呢?
D.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对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
A.在嘉兴举行的第三届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浩如烟海)
B.真的是走马观花,一天一个城市,游的也大多是这个城市最出名的景点,了解的也是一个大概。(浮光掠影)
C.情况十分危急,险情就是命令,小张当机立断,顾不上回连部请示,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D.一位吉利车主在车尾安了个宝马标志。车主表示,买不起宝马,换个宝马车标也能过把宝马瘾,针对这种侵权的雷人“山寨”车,交警提醒:小心“吃不了,兜着走”。(责无旁贷)
6.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获得嘉兴市技能节金牌第一是我校历史上破开荒的第一次。
B.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怕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C.六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已是比较熟悉的了。
D.今日大盘在金融股继续暴跌的带动下加速探底,投资者的悲观情绪继续蔓延。
7.以下四副对联分别用于不同场所,请指出其中哪一副与括号内所指内容不符( )


浏览完整试题A.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旅店)
B.巧手度处天衣无缝,匠心裁来长短合身。(裁缝店)
C.创人间头等事业,理世上不平东西。(法院)
D.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书房)
8.下面一段话选自《读好书文库•名著的选择》,其中画线处应选填的恰当语句是 ( )
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 。
A.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
B.读书之时,当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
C.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
D.读书前后,应学会走马观花,了解大意。
9.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 ( )
A.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10.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A.一、二两句的意思是:一夜轻雷,落下万条如丝的春雨;次日天睛,阳光照射着被雨洗过的绿色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B.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芍药花被水球所压,似在含泪欲泣,蔷薇攀枝如佳人娇卧无力的情景,使春天的花草具有多愁善感的心灵。
C.这首诗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描写生动细腻,清新而又柔婉,像作者的词一样,体现了他婉约派的风格。
D.这首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同时表现了诗人不满于现实的哀怨之情。
二、科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江富建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会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的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11.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12.下面对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成就和辉煌不亚于长城和兵马俑。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C.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D.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学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1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相比。
D.玉器的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带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14.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就是玉文化的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
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对“玉”的一致认同。
C.玉器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砍斫玉器和玉器表现出来的多种美学要素,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孝孺幼警敏,读书日盈寸,乡人曰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惠帝[朱元璋所立皇太孙朱允汶]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 谋以计间之,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朱棣 d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 “成王何在?”成祖曰: “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 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磔 zhé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1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悲恸之声彻殿壁 殿壁:宫殿的台阶
B.成祖降榻劳曰 降榻: 放下自己的卧榻(请他坐)
C.谋以计间之 间:挑拨,使人不和
D.国赖长君 长君:成年的君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②诏檄皆出其手
③遣人许以割地 ④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A.两个“其”字相同,但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但两个“以”字相同
1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表现方孝孺视死如归的一组是 ( )
①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②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
③死即死耳, 诏不可草 ④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方孝孺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每天读的书有一寸多厚,被称作为“小韩子”。
B.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派方孝孺起草诏檄,遭到了他的拒绝。
C.姚广孝托成祖不要杀方孝孺,成祖开始答应了,但最后还是把方孝孺磔诸市。
D.方孝孺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惠帝即位之后,总是向方孝孺咨询国家大政要事。
第II卷
四、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9.翻译: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3分)
译文:
20、名句默写(一句1分,共2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21、语言运用题(共8分)
(1)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60 个字)(3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答:
(2).读完下面两则材料后把两则材料概括成一句话(2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答: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答:                                
五、社科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庞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
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
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展开余下试题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22、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原文中有“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的句子,把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段首 B.第二段段首 C.第三段段首 D.第四段段首
25、文章用“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结尾,其意图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我小时候即对桐庐向往,因为看过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知道那里有个严子陵钓台,还听过一个饶有情趣的故事:严子陵和汉光武同榻,把脚丫子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弄得观察天文的太史大惊失色,次日奏道“昨天晚上客星犯帝座”……因此,友人约作桐庐小游,便欣然同意。
桐庐确实很美,吴均《与朱元思书》是古今写景名作。“自富阳到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并非虚语。严子陵是余姚人,为什么跑到桐庐钓鱼?我想大概因为这里风景好。蔡襄说:“清风敦薄俗,岂是爱林泉。”恐怕“敦薄俗”是客观效果,“爱林泉”是主观愿望。
中国叫钓鱼台的地方很多,钓鱼为什么要有个台?据我的经验。钓鱼无一定去处,随便哪里一蹲即可,最多带一个马扎子坐坐,没见过坐在台子上钓鱼的。“钓鱼台”多半是假的。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边山上,那得多长的钓竿,多长的钓丝?袁宏道诗:“路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竿,岂能到潭底?”诗有哲理,也很幽默。唐人崔儒《严先生钓台记》就提出:“吕尚父不应饵鱼,任公子未必钓鳌,世人名之耳。钓台之名,亦犹是乎?”这是很有见地的话,死乞白赖地说这里不是严子陵钓台,或者死乞白赖地去考证严子陵到底在哪里垂钓,这种人都是“傻帽”。
严子陵的事迹很简单。《后汉书•严光传》说他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到光武即位,他却躲起来不见,被光武找到后,说“士故有志”,坚决不当官。光武接他进宫叙旧,聊困了,“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到了忘形的地步,但始终不受官职,而回到富春山去种田。年八十,终于家。
不过严子陵确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有对他不以为然的。说的直截了当的是元代的贡师泰:“百战山河血未干,汉家宗社里重安。当时尽着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说得很清楚,都像你们反穿皮袄当隐士,这个国家谁来管呢。刘基的诗前两句比较委婉:“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后两句即讽刺得很深刻:“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刘基是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当然不赞成严子陵的做法。
对严子陵颂扬的诗文甚多,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最后的四句歌尤为千载传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是政治家,功业甚著,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很入世的,为什么又这样称颂严子陵这样的出世隐士呢?想了一下,觉得这是范仲淹衡量读书人的两种尺度。立功与隐逸,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或者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范仲淹认为严子陵的风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大有功于名教。我想即使到今天,这对人的精神还是有用的。
27.本文不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但开头两段为什么从小游桐庐、桐庐之美写起?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什么说“钓鱼台”多半是假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作者为什么认为两种“死乞白赖”的人都是“傻帽”?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作者对严子陵这个人物持怎样的观点?(答案不超过40字)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从严子陵事迹和“钓台”的区别与联系来写,是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B. 作者以亲身体验证明严子陵钓台绝不在富春江边山上,反映作者行文严谨。
C. 贡师泰和刘基的诗,侧重点不同,但刘的更深刻,所以顺序是先贡后刘。
D. 结尾部分,抓住了范仲淹处世待人的矛盾,有力地深化了文章内容。
E. 本文不长,但通过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增加了文采。
F. 本文引用古代诗文很多,但文字简明通俗,说明作者语言功底深厚。
七、作文(60分)
3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标签:高教版 职高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嘉兴市201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