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3]
漳州市芗城中学2012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2届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2)歌台响暖, 。(杜牧《阿房宫赋》)
(3)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诏书切峻, _________ 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出 关 与 毕 侍 郎 ① 笺
(清)洪亮吉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②,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阴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③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④,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⑤,经月而难痊;昌谷⑥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成,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⑦。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⑧,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⑨,亦盛事也。
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可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⑩。
【注】 ①毕侍郎:毕沅,乾隆时进士,官至湖广总督。②衖,同“巷”。 ③阿妳:母亲。④繐帷:灵账。 ⑤相如病肺:据《史记》载,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消渴疾,如糖尿病,古人误以为肺病。⑥昌谷:唐朝诗人李贺 ⑦论髓:即沦肌浃髓,比喻感受之深。⑧旐:画龙蛇的旗,此指出丧时的灵旌。⑨风兹来祀:即劝勉后人。风“同讽”,劝。⑩率启:草率地禀告。不宣:不尽,即书不尽意的意思,旧书信的结尾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 易:改换 B. 盖相如病肺 病:疾病
C. 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梓 :出版 D. 必乖余之旨趣矣。 乖:背离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毕侍郎“高风厚谊”的一组是(3分)( )
①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②生则为营薄宦
③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④死则为恤衰亲
⑤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⑥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始写旅途匆匆行踪,挚友新亡,心中苦悲;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写这种心情,而是在描述沿途景象中,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了哀伤之情。
B. 文章第二段将料理丧事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但在泛泛地讲述事情时将丧事的处理和对挚友的回忆、评价、悼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对毕侍郎的感激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
C.信中说:“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即是对黄仲则刻苦作诗的赞扬,也是对他不爱护身体的委婉批评。平日这样刻苦作诗,临终时必然对自己的诗作非常重视了,所以信中又说:“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
D. 这封信感情诚挚,用典贴切,生动感人,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为文之法,也可以学习为友之道。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之遗笺尚存。(3分)
(2)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人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见此,觉民和觉慧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家》)
B.老葛朗台死后,孤单一人的欧也妮变得富有了,但财富并不能安慰她,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七年中,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作随身的宝物。可是,他去后连个音讯也没有。(《欧也妮•葛朗台》)
C.端阳节后,杜竹斋来到吴公馆提醒吴荪甫说,和赵伯韬斗很危险。吴荪甫发现杜竹斋的不满,想用策略激发杜竹斋的雄心,但是杜竹斋无论如何也不肯冒险。此时,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子夜》)
D.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主动请求帮爱斯梅拉达找弗比斯。加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巴黎圣母院》)
E.宝玉挨打后,宝钗也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宝玉读书上进。宝玉一听就生气,说:“好好一个淸净洁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蠹鬼之流。”宝钗听了,自觉没趣,只好离开。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秋莎”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第一次重逢的时候,聂赫留朵夫以为卡秋莎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秋莎的面目。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的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这使他感到又惊奇又恐惧。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秋莎说哪些事情?卡秋莎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1)孟子认为,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天性,有了这些就能够___ ,这个选段体现了孟子的_____的观点。(2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对“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善举的有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捐资数额成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微公益”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12.应如何改进“微公益”,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上 班 的 诀 窍
[德国]路•席波赖特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
“是啊。要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的。”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您来学学吧。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查一些事情。当然有时确实是真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查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帐薄啦、货单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个小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喝咖啡嘛,本来只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上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出来,也没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禁止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提出来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地跑来,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三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诀窍,就能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尝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佣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兴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森竭尽所能的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到新环境。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怀感激地表示“多谢关照”的。
14.办公室职员哈姆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15.小说的题目是“上班的诀窍”,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哈姆森上班如何偷懒、耍滑展开的,如果以“偷懒的诀窍”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刚 柔 并 济 龙 应 台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展开余下试题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她是不是怕了?是不是累了?当2009年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后,人们欣喜地发现,那个犀利、孤傲、指点江山的龙应台依然还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触及到一段敏感的国共历史,一遍遍地质问:战争,有胜利者吗?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有删节)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龙应台的复杂,是因为她的经历丰富;而她的简单体现在她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热爱故土,关注人性,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B、在龙应台看来,作者只有写作的权利,至于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关。所以她拒绝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C、龙应台的《野火集》笔锋凌厉,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
D、龙应台的杂文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去关注公共问题,针砭时弊,鞭辟入里,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她的胆识和气魄,是男士无法企及的。
E、龙应台写家庭亲情的《目送》,比较接近生命本体,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越写越小了。
14.龙应台的作品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请分条作简要概括。(4分)
15.作者认为“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却□□□□(很少被人知道)的科学知识。它以通俗化的语言,对①那些“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进行生动活泼的 (quán)释,让深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②通俗易懂。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③
(1)请在①处根据“很少被人知道”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
(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③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17. 中国网民文化节(简称网民节)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等部委机构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网民文化盛会;网民节遵循“以人为本”的活动宗旨,倡导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下面是“中国网民文化节”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3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成都人民南路沿线公交站台新增了一些不锈钢的候车椅,十分漂亮,但这些站台座椅呈弧形,“脚踩地就坐得稳,脚一离地就要往下滑”。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椅子的形状是专门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是要防止候车椅被流浪人员占用。这些“防流浪汉椅”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和议论。
请简要阐述你对有关部门设置““防流浪汉椅”这一做法的看法。(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周国平说:“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请以“满与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012届高三适应性检测试题语文答案(2012.5)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三)6.(1)①托物言志(1分)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1分)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1分)
(2)①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形象1分)②表达了作者摆脱腐败黑暗官场的羁绊,悠然自得地去过秋江垂钓的隐逸生活的人生追求。(追求1分,分析1分)
二、文化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7、C D (C、“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错误,吴荪甫仍然踌躇满志,他还告诉杜竹斋一个好消息――朱吟秋已经要把把丝厂盘给自己。 D、“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有误,弗比斯根本就不想见爱斯梅拉达。)
8、(1)聂赫留朵夫原来准备请求得到卡秋莎的宽恕(1分),并说要帮助卡秋莎上诉(1分),还准备向卡秋莎提出要和她结婚(1分)。玛丝洛娃不仅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似乎还觉得心满意足,甚至引以为荣。(2分)(大意对即可)
(2)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未被采纳(1分);审配向袁绍告发他滥受民间财物,并且让子侄辈向百姓多征税,中饱私囊,他为这事遭受袁绍斥责。(2分)他投奔曹操后献上袭击袁绍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2分)(大意对即可)
(二)9.(1)通行天下(答“达之天下”也可) 性善论 (各1分)
(2)上孝下悌是人的天性,(1分)同时又是君子仁德的根本。(1分)对父母尽孝,对兄弟敬爱了,那么以下犯上、作乱的行为,就会很少甚至没有。(1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提倡保持仁德本性、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仍有其积极意义。(1分)
〔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具备的,是良能;不经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
上一篇:
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下一篇:
福建龙岩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漳州市芗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