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378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8]
高二语文小测(一)
高二语文小测(一)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得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 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 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é)
D. 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褒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诸罪,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密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浏览完整试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祖欲官之 B、 以亲老辞
帝默然久之 鼎责以大义
C 、 奇其才 D、 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立正其罪 乃令郡县各置二历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3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高二语文小测一参考答案
1、答案:D(A项一丘之貉(hé)B项凹陷(āo)C项咀嚼(jǔ)饕餮(tiè))
2、答案: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3答案:B(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C项“是指”与宾语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4、答案:C(题目“流逝”后面应有句号。文段首句强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明天的意义,而选文内容正围绕今天和昨天、明天的关系来写。因此第一空只能选⑥而不能选⑤,而⑥与④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自成一句,符合文段标点符号。③②是推论今天对昨天的意义,①⑤是讲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最后一句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因此选C)
5、【答案】C (C项中“延”应该是“邀请、延请”;A项中“长”读“zhǎng”,通“掌”。) 6、【答案】A(A项中的之,前一个是代词,意为“他”,后一个为音节助词,无义;B项中的“以”,都是介词,意为“用”;C项的“其”,都是代词,意为“他的”;D项的“乃”,都是连词,意为“于是”。)
7、【答案】D (①反映的是主人公辞官不就的品德,②是主人公说的话,说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④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与题目要求不合,故选D。 )
8、【答案】B (B选项违背文意。文中说的是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帝却要颁发敕令表彰,而不是查究,也没有出尔反尔;李善长也为此事上奏进言,皇帝不听,熊鼎与给事中伊正进言,皇帝默然良久,这才不让御史送去敕令。)
9、(1)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2)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赐给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解析】(1)句中难点有“奏罢”“不职”“数十辈”“列部”,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奏罢”是两个词,“上奏并罢免”之意;“不职”意为“不称职”,是“不称职”的省称;“数十辈”难理解关键是“辈”字难理解,其实根据文章大意,很容易理解为“数十人”;“列部”就是“各个部门”之意。整体理解句子,抓住上下文,特别是上文“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就能理解主人公去山东上任,主要是监察官吏。(2)此句几乎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语,对译即可。
【点睛】“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这道题,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如“单音词”意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内容的意识,自觉运用“实、虚词知识,句式知识、史传文知识”的意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沟通的意识,古今生活沟通的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整体阅读理解的意识,不注重整体理解,就可能从开始就错了。
展开余下试题
10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吐火罗学:季羡林文化成就的象征
高旭东
首先,吐火罗文是一种失落的语文,是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懂的绝学。“为往圣继绝学”是“仁者”的文化使命。如果说学习吐火罗文是由于偶然的机遇,那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却是先生的自觉选择。虽然梵文遮印度和尼泊尔仍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运用这种语言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梵文与巴利文基本上也属于古典语文。对于中国学者而言,精通梵文和巴利文并且熟练运用到佛教和印度学研究中,以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于佛教传播中的历史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与国际学术界对话。举世并无几人。季羡林也曾学习过希腊语、拉丁文,还有学习古埃及语文的想法,这都表现出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使命。先生临终之前,还有一种复兴国学的企图,就是读古书必须读原文,不要读译文,不要读简化字的文本,而且复兴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古书用白话文翻译之后,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很多古典词汇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现代汉语对应词汇,就此而言,季先生的提醒具有警示意义。至于复兴国学从娃娃抓起,表现出先生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忧虑:为什么“五四”之后那一代、包括季先生这一代人,即使是研究西方或印度学问的,国学的功底都很过硬?而现在即使那些研究中国文学、哲学的学子,国学底子仍然不过硬?就是因为没有从娃娃抓起。先生临终之前复兴国学的这几点想法,有没有现实可行性完全可以讨论,但它表现出先生“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忧患感,则是很明显的。
其次,吐火罗学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具有联结各大文化的象征意义。吐火罗文作为中亚细亚的语文,在中国境内却属于印欧语系,在地理上与印度、伊朗接近但在语言上却更接近欧洲人使用的印欧语言,这对于季先生的文化成就极富象征意义。先生通晓国学,他曾在哥廷根大学从事汉学的教学与研究,在90年代以后倡导国学,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思维的直观性,审美的品味性。但是,窃以为,季先生对国学的通晓与倡导,乃至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仍和“国学大师”的“牌子”不符,因为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不在国学这一方面。即使从所谓“大国学”的角度,也不宜称先生为“国学大师”,因为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是运用西方现代的学术方法研究印度学。“国学”这一概念是与“西学”“印度学”等概念相伴而生的,如果把所有学问都囊括到国学之中,实际也就取消了国学。因此,即使是偏重于国学的《季羡林文集》第9卷和第10卷的《糖史》,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学术眼光。他认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字有相同的读音,由此推断蔗糖是从印度通过波斯传入欧洲的,所以《糖史》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时候名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通过糖史的叙述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会,从而具有跨文化研究的意义。季先生通晓西学,他在清华念的就是西洋文学系,留学德国受到了严格的西方学术训练,他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的视野以及主题学、母题研究的方法,就是从德国学到的。而且先生除了通晓德文、英文、法文、俄文、南斯拉夫文等现代语文,还学习过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人会说季先生不懂西学,但是又不能说季先生是“西学大师”。鉴于季先生精通梵文、巴利文以及在印度学方面的巨大贡献,称他为“印度学大师”“东方学大师”。可能比“国学大师”更恰当一些。但是,他在研究佛教及印度文学对中国影响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中国对印度的影响这一回流现象。因此,注重各大文化之间交流的季羡林,是名副其实的跨文化研究的学术大师和语言大师。如果结合他的散文创作,那么,称他为文化大师也很准确。
(节选自2009年8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季羡林学习吐火罗文、梵文和巴利文等“死文字”的动机在于一种文化使命感。
B.季羡林晚年复兴国学的想法和当年学习吐火罗文等文字的动机是一致的。
C.吐火罗学象征着季羡林联结各大文化的成就。
D.季羡林对国学的通晓与倡导及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不能成为其是否是“国学大师”的论据。
E.运用西方现代的学术方法研究印度学是季羡林先生的首创。
13、下列对季羡林学术文化成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和传统国学丝毫沾不上边。
B.跨文化研究是季羡林学术的主要特色之一。
C.季羡林学术成就中的“国学”只是其中一个非主要方面。
D.季羡林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14、根据文意,为什么作者说吐火罗学是季羡林文化成就的象征?(4分)
15、根据文意,为什么作者认为称季羡林为“印度学大师”“东方学大师”,比称其为“国学大师”更恰当?(4分) (113.107.164.237)
上一篇:
2012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下一篇:
磐安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测试题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二语文小”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