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48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6]
2012年春名校联盟联考语文试题(重庆)
2012年春名校联盟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 磊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推诿 猥琐 桅樯 委曲求全 围魏救赵
B.泼辣 魄力 破绽 迫不得已 梁山水泊
C.商榷 宫阙 确凿 却之不恭 鹊巢鸠占
D.纤绳 掀起 苔藓 仙山琼阁 鲜为人知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提要 渔具店 伸张正义 良辰美景
B、负荷 白内瘴 最佳搭档 风生水起
C、座舱 金钢钻 苍海一粟 锦秀河山
D、枢钮 气门芯 留芳百世 生火做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三夺奥斯卡大奖的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坚守一个信条:永远像第一次那样投入,决不让“超级影星”的光环消磨自己的执著。
B、罗马从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康南海在《罗马游记》中引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景大约有些相像的,只可惜初夏去的人无从领会那烟雨罢了。
C、昨天开始,相关主管部门在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审核。具体什么时候付诸实践,最终标准又是怎样,我们将拭目以待。
D、一篇题为“中国不是萨科齐的信用卡”的评论称,萨科齐简直把中国当作了他自己的一张信用卡,肆无忌惮地透支着中国的信任和忍耐,透支着中法两国多年积累的友谊和合作。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造成污染事件的真相是否就此揭开?被温家宝总理誉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河池市,为何会屡屡发生恶性污染事件?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连日来在河池进行了调查。
B、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
C、綦江冠军外语学校招聘全脑开发培训师一职。据介绍,该工作主要针对0~12岁的小朋友,进行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D、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又都在寻求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宏观上,愉快教育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愉快教育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障。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愉快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日趋完善。
5、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它具有时代的特征。
B.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C.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时期。
6、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B.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使学生身心健康。
C.能够使劳动技术教育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的辩证统一。
C.愉快教育就是趣中养德,乐中启智,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文帝即位,使道济与中领军刘彦之前驱西伐。上问策于道济,对曰:“臣昔与谢晦同从北征,入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难与敌。然未尝孤军决胜,戎事恐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外讨,必未阵而禽。”时晦本谓道济与徐羡之同诛,忽闻来上,遂不战自溃。事平,迁征南大将军。
元嘉八年,刘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馀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魏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孙子曰:“将军可夺心。”道济谓晦悉臣勇,果不战而自溃。又曰:“强弱形也。”道济唱筹量沙而却魏军是也。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节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 略:夺取
B、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示众
C、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反:通“返”,撤回
D、奉兄姊以和谨称 称:赞扬
9、下边各句中,全都表现檀道济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 )
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③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④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将俘虏全部释放,体现了他仁义的一面。
B.檀道济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体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C.檀道济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D.魏国人听说檀道济已经死去,都说吴国的那些小子们不再值得害怕了——从敌人心态的角度,直接表现檀道济的军事才干。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1)将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4分)
②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3分)
(2)给下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3分)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朕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朕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展开余下试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 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2)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4)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5)《登泰山记》是 (文学流派)古文大家姚鼐的代表作,是一篇在散文史上享有盛名的游记,体现了“义理”、“考据”、“辞章”的古文修辞理念
(6)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俄国斯文学奠基人,创作了著名长篇诗体小说《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精神的旅行 肯特•伯纳恩
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它是我们仰望星空,或者凝视傍晚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时骤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当我们在美好的一天醒来,嗅到空气中洋溢着我们熟知且喜爱,却记不起来自何处的馥郁芬芳时,它是我们清晨的颤抖;它是创始起源背后的谜团,超越了空间的界限;它是一种不同的意识,激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有些人会告诉你,上苍是不存在的。他们会宣称,无法面对现实的人把命当作支柱,在生活中需要虚构信念的人把上苍当作神话。他们会对宇宙的起源作出理性的解释,对大自然的完美运转做出科学的解释。他们会指出世界上的邪恶与不公,列举利用宗教来挑起战争或伤害不同信仰的民众的例子。
你无法与这些人争辩,也不该与他们争辩。古人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只要你对周边的宇宙怀有神秘感,你就会听到大海波涛的低吟。你该做的就是离开那口井,走到阳光下,向大海进发,让那些想要讨论禁锢他们的围墙的高矮和形状的人去争论吧。
如果你听到远方大海的呼唤,不要由于周围的幼稚言论和矛盾而改变方向。路有许多条,从每条路上看到的大海都有所不同。你的任务不是评判别人的路,而是找到一条带你不断接近你在内心听到的低吟声的路。
首先要接受你所处的位置。
我们都具有特殊的天赋。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具有同情心,另一些人则有自律的能力;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充分意识到人的美,另一些人则充分意识到大自然的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能敏锐觉察到生活当中的不公,另一些人则为我们身边的善良行为欢欣鼓舞。
这些都是起点,因为他们都是信仰之地。你必须找到你信仰的源头,必须发掘培养这种天赋。如果信仰让你的灵魂的音乐发出了声音,请不要害怕,去加以遵循。信仰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表达了许多人共同追随的精神真理。
精神的成长只能通过实践来磨砺和完善。如同乐器一样,它必须要有人弹奏;如同道路一样,它必须要有人行走。无论是借助阅读、冥想、崇拜或是善行.你都必须让自己向着精神升华的方向迈进。除非你通过实践自己的信仰来展开精神上的磨练,否则精神的领域不可能深入。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你筋疲力尽,无法继续前行,或者,其他事情显得更为重要。也许,你开始感到自己的信仰只是一时的热情。也许,你会觉得精神日渐萎靡。也许,你根本不在乎。
如果情况是这样,不要对自己过于严厉。你的整个生命就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你会深入不毛之地,也会踏上充满机遇的土地,只需确保自己能不断迈步向前。再走几步,你就会再次听到海浪的呼唤。
最重要的事,你要对自己的路有信心。尽你所能地遵循它,必要的时候加以改变。但是,不要放弃对大海的追寻。你越是靠近,低吟声越是响亮,你就越会对他的存在确信无疑。你也许没有走上自己预想的路,但你仍然会走在路上。不要因为你无法找到唯一的真理而怀疑公正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只有最刚愎自用的人才会拒绝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真理(无论是精神上的、文化上的、政治上的,还是其他的)。找到那条象晴空朗日一样闪亮的路,找到那条富有记忆中的芳香和承诺的路,然后加以遵循。只有傻瓜才会因为看不到太阳的形状而拒绝走在阳光下。
14. 联系文章,理解文中划线句“你该做的就是离开那口井,走到阳光下,向大海进发”的含意。(4分)
15. 对行走在精神旅行路上的人们,作者提出了哪些忠告?请概括作答。(6分)
16.本文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你联系文章对此进行简要赏析。(6分)
17.作者说“生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在历史天空,有许多这样的生命,受到了后人的敬仰。请结合文章观点,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一人,谈谈他的精神之旅。(字数不少于60字)(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4分)
(1)校团委会决定10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第五届体育节。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0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3)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均有建树,希望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某同学写给高校的自荐信)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德育处找蒲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9、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给“虚拟现实技术”下一个定义。(3分)
①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或称灵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的计算机系统。
②此种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生成,用户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
③它是以仿真的方式给用户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世界,使用户可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
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提取两条主要信息。(4分)
新华网 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大会原定于9日晚闭幕,但由于各方对部分焦点问题分歧严重,争执不下,最后将谈判拖入“加时赛”。最终,大会通过了《议定书》工作组和《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宣布继续《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实施。大会还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并将于2012年上半年投入工作,不晚于2015年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绿色气候基金正式在德班启动。
本届大会主席、南非国际关系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宣布会议闭幕。
主要信息:(1)(2分)
展开余下试题
(2)(2分)
21、某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将围绕下面一则新闻做一档访谈节目,请为本期节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如果你作为访谈嘉宾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所拟制的话题能引人思考;嘉宾的发言观点明确、富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60字。(5分)
【新闻背景】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压,却无人施救,其间,先后18名路人从旁经过都熟视无睹。最后是一位名叫陈贤妹的瘦弱矮小的拾荒阿婆将小悦悦救至路旁,但小女童终因伤重不治而离世。
(1)话题: (2分)
(2)嘉宾发言: (3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对中学生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说词。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看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联想;对做“整个的人”你有什么经历和体会。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套作。
2012年春名校联盟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A项分别为wěi、wěi、wéi、wěi、 wéi;B项分别为pō、pò、pò、pò、pō;D项分别为qiàn、xiān、xiǎn、xiān、xiǎn)
2、B(A没有错别字B白内瘴(障)C金钢(刚)钻 苍(沧)海一粟 锦秀(绣)河山D枢钮(纽) 留芳百世(流))
3、B(此处应改为“领略”。“领会”和“领略”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 “领会”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 “领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如:这篇文章的意思我已经领会了。 “领略”则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如“总算领略了天下闻名的西湖风光”。)
4、D(“力量”后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 C【解析】A项忽略了原文中“绝非”“单一”的限制;B项偷换概念;D项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6、A【解析】原文中A项说马克思的理论是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是愉快教育的作用。
7、A【解析】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C项原文中的表述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D项混淆已然和未然。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D (称:被人赞扬。)
9、B(檀济道正因为④⑤两项被朝廷及权贵疑忌。)
10、D(“吴”不是指吴国,借代“南方”或“南朝宋”。 “直接表现”应为“侧面”)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1)①当时有投降魏军的人把道济营中粮食已用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敌人,士兵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忧愁恐惧,没有谁存有必胜的意志。(定语后置、“俱”、“罄”、“莫”、“固志”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②建立高出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忌讳的事。今天朝廷无事召你,祸患大概要到了。(“高世之勋”、“相召”、“其”各1分)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朕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对1处得0.5分,错1处扣0.5分,全对3分)
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才,他过了很久也没有推荐什么人。太宗责问德彝,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现在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取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12、(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0.5分),后两句是直抒胸臆(0.5分)。(全对1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1分)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2分)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分)
13、(1)泣孤舟之嫠妇
(2)杨柳岸晓风残月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俯察品类之盛
(5)桐城派
(6)《叶甫盖尼•奥涅金》(又叫《欧根•奥涅金》)
五、(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14、(4分)你应该远离没有精神信仰的生活,远离局限于现实的人群;沐浴在精神的阳光下,去追寻自己的精神信仰。(每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15、(6分)(1)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发掘并培养本性中的信仰之源;(2)实践信仰来磨砺和完善精神,促使精神成长;(3)遭遇精神困境不要苛责自己,只需坚持信仰永不放弃自己的追寻。(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
16、(6分)化抽象为形象(“比喻”也可)(2分):比如把“精神信仰”(精神真理)比作“远方的大海”,把“精神成长”比作“精神旅行”等;又比如,在论说精神成长需要实践磨砺时,作者用乐器需要弹奏,道路需要行走来启迪人们等(2分);这些形象性的论说使论述对象具体可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文章的观点。(2分)(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即可,举例任举一处即可)
17、(6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观点来阐释他们的精神之旅给4分,语言简洁有说服力给2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1)将“莅临”改为“积极参加”,或“到场观看”
(2)将“全部”改为“全都”或其他(消除“全不”的读音歧义)
(3)将“有建树”改为“取得过一些成绩”
(4)将“168元”改为“若干”(每句改对得1分,共4分)
19、(3分)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计算机用户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计算机以仿真的方式创造的三维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的一种技术。(“借助传感通道”1分,“以仿真的方式创造的三维虚拟世界”1分,“进行自然的交互”1分。)
20、主要信息:(1)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闭幕
(2)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每点2分,共4分)
21、(4分)(1)(2分)参考示例:冷眼与热心——你作何选择?(切合内容1分,能引人思考1分)
(2)(2分)参考示例:善良应是一种本能。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18个路人一个个漠然离去,而只有瘦弱矮小的陈阿婆走近小悦悦,俯下身来,抱起来这个垂危的生命。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良知的缺席与人性的高贵。不要为冷漠寻找借口,不要为善行设置条件。让善良回归人性,成为我们的本能。(观点明确,阐述深刻2分;语言得体,有感染力1分,共3分)
七、作文(60分)
评分
上一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周考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2年春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