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434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4]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D )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huān duó) 晦暗(huì)
B、亢奋(kāng) 羁绊(jī) 冗杂(rǒng) 蓦然(mò)
C、惬意(qiè) 颦蹙(píng) 粲然(càn) 瞋视(chēn)
D、花鬘(mán) 呓语(yì) 齁声(hōu) 叱咤(zhà)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C )
A、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尽态极妍 参差不齐
B、包罗万象 奇伟磅礴 离合悲欢 息息相通
C、变幻多姿 高视阔步 低回琬转 浑身解数
D、本色当行 叱咤风云 盛情难却 挺身屹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D )
A、能否解决朝鲜无核化问题,是“六方会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保证。
B、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C 、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首相小泉受到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D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最大疙瘩,不解决它就不能保证中国政局的稳定。
下列对原句的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明朝的张潮。《口技》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词是“善”。
5、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是(2分)----------------------------------------------( B )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B.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D.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6、背诵默写。(每格1分,共8分)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2)正是江南好风景, 。
(3)《口技》的作者 代 ,字 。
(4)凡所应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
7、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
如果我是春雨, 。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浏览完整试题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8、上述语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写孩子们看戏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吃。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憨厚老实的孩子。
10、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分)
___较老成持重,是这群孩子的头。
11、“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情趣?(2分)
写出了孩子们夜里在飘浮的船中吃豆的无限情趣。
12、你对“偷豆”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想法。(3分)
(二)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l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心里一直惦记着在名册里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了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到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本文记叙了 老师 、 “我” 和 母亲 说“谎”的几件事.这几个人说谎的共同原因是 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4分)
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老师的“谎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使“我”和同学们快乐,使我们得到鼓励,树立自信心。
1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一句话的理解。(3分)
用心说出的谎言”是为了让对方快乐,精心设计了一些隐瞒事实的话。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理解。这样的谎言体现出了人们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
16、结尾说“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我”到底知不知道母亲说谎的真正原因?为什么?(3分)
知道。 因为“我”了解母亲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一心为儿子着想的心情。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齁声( ) 中间( ) 曳屋许许声( ) 倾侧( )18、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宾客意少舒(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1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展开余下试题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不能名其一处也
20、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1、请你用波浪线画出上文两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2分)
(二)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去:( 离开 ) 方:( 正 ) 欲 ( 想要 ) 还: ( 回去 ) 2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 (2)学而时习之( 以前的知识 )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2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4分)
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四.作文(30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尝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 (幸福、孤独、成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900 (220.189.237.82)
上一篇:
2012年春名校联盟联考语文试题(重庆)
下一篇:
2011年宁乡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