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91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1]
《在那山边》同步训练
1、《在山的那边》 同步训练(1、2)
一、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 )间 痴( )想
隐秘( ) 凝( )成
xuān 腾 诱huò
màn 湿 苦sè
2.辨析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秩( )
轶( ) 漫( )
谩( ) 侮( )
诲( ) 凝( )
疑(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痴想:
(2)种子:
(3)铁青着脸:
(4)枯干的心灵:
(5)诱惑:
4.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本诗是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的,诗人心中的“山”“海”和“爬山”各比喻什么?
2.全诗分两节,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吗?
二、、精段赏析。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怎样理解“飘来的种子”?
2.“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呢?
3.“——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4.结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一句蕴涵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三、 迁移拓展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有见过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浏览完整试题1.请概括出小说前三个情节的共同点。
婷婷 →爷爷 →祖孙 →爷爷
2.如果将画家的“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一句话改成“树枝与树干应该哪个粗呢”或“树枝是不能比树干粗的”好不好?为什么?



3.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的句子。(最少找出两句)




4.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小说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


5.小说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画家祖孙两人对“画”的看法。试从小说中再找出一例,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6.从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为小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 )
A.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两样呢?”
C.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D.画家拿着获奖的画去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参考答案:
一、1.shùn chī mì nínɡ 喧 惑 漫 涩
2.zhì秩序 yì轶事 màn漫长 màn谩骂
wǔ侮辱 huì教诲 nínɡ凝固 yí疑惑]
3.(1)发呆地想,这里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痴迷的程度。 (2)“种子”比喻一个信念,相信山那边是海。 (3)巧借拟人手法,表现“我”的沮丧、失望。因心情不好,山也好像铁青着脸在笑“我”幼稚可笑。 (4)“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5)吸引、招引,表现理想对“我”的吸引力极大。
4.C
二、1.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 理想的境界。 克服战胜困难。(或艰苦奋斗)
2.提示: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的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追寻“海”;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情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
三、1.“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即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我”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
3.“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4.当理想实现时,那种惊喜、兴奋的心情就如同这“全新的世界”照亮你的眼睛一般。[ZK)]
四、1.画画 否定(评判、批评) 争辩(辩论、讨论) 哑口无言(无话可说、没话可说)
2.不好。原句是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爷爷的自负,是企图用“常规”规范孩子的思维。改句是一般疑问句或陈述句,协商语气,人物形象与后面相悖。
3.想象大胆丰富,有创新精神。“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没有见过就没有吗?”
4.“画家”这一形象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要求孩子循规蹈矩,按固定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绝不能异想天开。他们的教育是以扼杀人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画家式的人物在生活中太多了,他启发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真心的爱?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
5.如爷爷的评判与孙女的画获国际大奖的事实对比。这一对比揭示出中外两种教育、评价观念的对立,启发我们反思教育中那种因循守旧、排斥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弊端。
6.B
《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2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朦胧________ 痴想________ 一瞬间________
凝成________ 喧腾________ 诱惑________
2.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分别注音、组词。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在山的那边》叙述了一个城郊孩子童年的梦——想去看海。( )
②诗人的妈妈所说的“海”既指自然界的海,又指“用信念凝成的海”。( )
③“隐秘的想望”指的是作者童年的幻想。( )
4.阅读全诗,然后按后面的题意答题。
①“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________。
2.“今天”是相对什么时候而言?“今天”我对“山”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选择描写实际景物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2.对“那朵流星”中的“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用“朵”修饰“流星”,使“流星”给人以美感。
B.“朵”常用来修饰花,这里作“流星”的量词,新颖别致。
C.将“朵”换成“颗”更为通俗、准确、恰当。


展开余下试题D.“朵”增添了流星灿烂的光芒,越发让人觉得神奇美妙。
3.选出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
A.由现实生活联想到天街生活,表达热爱生活的感情。
B.想像天街生活的画面,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C.想像天街美好生活,暗示理想破灭,表达郁闷的心情。
D.想像天街美好生活,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答案】
1.méng chī shùn níng xuān téng yòu huò 2.略
3.①× ②× ③√ 4.①“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②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一)1.追求 2.“今天”相对“小时候”而言。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即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有重重阻碍;但在山的那边——重重阻碍的背后,确实存在着海——理想,山是看到海的必经阶段,只要不畏群山,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最终将会看到群山背后的海——实现理想。 3.略
(二) 1.A 2. C 3.D
【提示】
“基础训练”第3题第②小题:诗人的妈妈所说的海指的是一种信念,而要实现它,就必须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 (116.19.88.20)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在那山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