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53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8]
2011年春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1年春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第一部分:汉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fù 去地看。
②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2、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八宝酒,顾名思 (A意、B义、C异),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子(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春酒》
②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 ( A 洌、 B 烈、 C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雪》
3、我国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分析汉字的构造,有“六书”之说,为“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和假借”。据此,请将下列汉字构造所属类型填写在括号里。(2分)
①歪( ) ②峥( )
4、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请你写出以下字谜的谜底。(2分)
①谜面: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他旁不见人。 谜底:
②谜面: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周皆水无处找。 谜底:
5、“神马都是浮云” 这一网络流行语,实为“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它表达了某种生活情感态度。“浮云”一词据考证来源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结合孔子的话,分析“浮云”的含义。(2分)
答:
第二部分:阅读(60分)
一、畅游名胜古迹,探求仁人之心境(共5小题,计14分)
【材料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材料二】岳阳楼上的一幅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材料三】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湖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汪曾祺《岳阳楼记》(散文选段)
6、用现代汉语翻译【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译:


浏览完整试题7、细读【材料一】,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2分)
8、【材料二】中的“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是指 、 (请用【材料一】中的文字回答,2分)
9、细读【材料二】,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小题:(共6分)
①用典是此幅对联的一大特色,其上联、下联末句都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请写出相关作者、诗题及原诗句。(4分)上联: 下联:
②下联“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所对应的对象是:(2分)
潴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10、从【材料三】我们能知道,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但他却写出了《岳阳楼记》。因此,有人认为此文写的是虚景,抒的是假情,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二、走进生命语文,感悟语文之广博(共5小题,计12分)

①语文是什么?我们在问询,我们在探索,我们在跋涉……
②有人说,( )。字词句,如同那园中柔柔的草,嫩嫩的叶,尖尖的芽;段篇章,就是那园中曲径通幽的小道,含苞待放的蓓蕾,烂漫绽放的鲜花。语法犹如带刺的玫瑰,花中也有刺,刺中亦有花;修辞就像和煦的春风,花开春风软,风中花亦香。记叙描写,徜徉在百花园里寻寻觅觅,争鲜吐艳,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议论抒情,陶醉于鲜花丛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头论足,使人留连忘返。阅读,正用灵魂的摄影机不停地拍摄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写作,已扛起文字的锄头勤恳地植下一大片翠绿的新苗。文言文刚在老梅树的枝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鲜嫩欲滴的奇葩,现代文已经在白玉兰的花蕊里洒满了一枝枝争奇斗艳的芬芳。
③有人说,( )。朱自清的深情中无法包容王勃、李白的洒脱,文天祥的正气里分明就有辛弃疾、杜甫的忧伤;王安石改革创新的音符辉映着杜牧阿房宫的废墟焦土,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辐射出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 A 在大江东去的浪花里把酒问青天的时候,毛泽东已站在万里雪飘的长城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代文人墨客用文字唱响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一批批语文教师用彩笔勾画出亿万名炎黄子孙心中的美好蓝图。文学史深沉含蓄丰富细腻的情感让人心动、让人折服,爱国情昂扬豪迈澎湃激越的旋律催人奋进、催人向上。
④有人说,(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调子,在叙述、在抒情。诗词歌赋,展示的美丽景色在我们眼前闪现;听说读写,构思的宏伟蓝图在我们笔下生花。无论城市,无论农村,随处可见身背画夹的艰难跋涉者;无论郊外,无论田野,到处都有手握画笔的默默耕耘者。
⑤还有人说,( )。它从远古走来,向未来流去。不知有多少条文化的小溪从雪山、从森林、从峡谷、从山涧,向它靠拢向它奔腾向它汇集。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刚看到小说散文在长河里掀起一排排巨浪,又听见音乐戏曲在急流中唱响时代的强音。骈文律诗分明是古国文明在长河上前行的木舟和竹筏,网站博客已成为现代科技在水面上飞速行驶的快艇和轮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语文的长河中,有人在岸边拾贝,有人在水中嬉戏,有人已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⑥亲爱的朋友,你想知道语文到底是什么吗?请打点好装有你的爱、信心和勇气的行囊,与我们一道去寻觅、去演奏、去跋涉、去耕耘、去嘻戏、去远航……在不久的将来,你定会发现:不知何时,语文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你的身体,在你的血脉里深情地流淌!
(选自《湖北教育》,作者黎治斌,有改动)
1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请给本文拟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标题。(2分)
12、结合文意,应在第③段中A处补填一位诗人,他是谁?A处所在的句子化用了他的两首诗里的句子,请任写出其中一句。(2分,每空1分)
答:A诗人名: 化用诗句为:
13、第②至⑤段首句括号中处依次应填入的文字是。( )(2分)
⑴语文是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⑵语文是一条曲曲弯弯的长河
⑶语文是一座芬芳四溢的百花园 ⑷语文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曲
A:⑴⑵⑶⑷ B:⑷⑵⑶⑴ C:⑶⑷⑴⑵ D:⑶⑷⑵⑴
14、依据前句特点,在第③段的省略号前以两位文人为写作对象,补写一个句子。(3分)
答:
15、每天都徜徉在语文的世界,你对语文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请你用诗意的文字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语文。(50字以内,3分)
答:
三、聆听船工号子,领略三峡之壮美(共5小题,计10分)
初冬过三峡(节选)
萧乾
①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渔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嶙峋的巉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①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法(A)是古老过时的,(B)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③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服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分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巉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渔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茔。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和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塔和寺庙。
④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稔的声音啊!我听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要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展开余下试题⑤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金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⑥江上远行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只见孤零零如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
16、请解释第①段中加横线词“弱不禁风”的意思。(2分)
答:弱不禁风
17、请给第②段末的句子A、B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之文意顺畅。(2分)
答:A B
18、在作者眼里,三峡叫人惊服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9、第④段里作者说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0、第⑥段首句所描写的景象,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哪句诗?(2分)
答:
四、关注核电事故,心存自然之敬畏(共6小题,计12分)
发展核电,对自然界要有一丝敬畏
①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不断有专家出来宣示,国内核电站如何如何安全,设计标准动不动“万年一遇”,给人的感觉是将一切灾害后果都考虑在内,安全不在话下。
②核电站安不安全由多方面因素决定,设计标准固然是一方面,自然灾害本身的不可预测及难以认知是最主要的一方面。面对难以预知的自然灾害,专家们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是最起码的要求。面对专家宣示,民众不但没有增强多少安全感,反而更感觉心里没底。原因在于专家们为宣示而宣示,对自然界缺乏一丝敬畏。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知道,灾害一旦来临,宣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灾害的来临跟专家们的宣示没有任何关系,象福岛核电站一样,该来的都会来,包括不可预知的伤害。
③对自然保持敬畏,是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对自然的敬畏表示自然界有一些东西确实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有不了解才要去了解。如果一切都确定了,就如核专家们宣示的那样确定,自然界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呢?核电站这么安全,以后所有的核电站就按现在的标准设计就好了。事实不是如此,人们的探索无穷无尽,人们的认知也无穷无尽,核电站安全设计标准不断提高。正因为自然界有许多未知的因素,科学知识才显得重要,专家们才显得重要。一切都是确定的,还要专家干什么?
④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做起事来才不会太过分。许多人以为,大自然的一切报复,源于人类的太过自信。此话虽有绝对,但反映了人类现阶段面对自然的态度。明明不了解,硬说自己了解了,明明不清楚,硬说自己清楚了,明明不到位,硬说自己到位了。说一说不要紧,关键是要去做。自然界不会说话,不会讲道理,有的只是用人类无法抗拒的力量去拒斥一切过分的行为。当然,对自然界保持认知热情是必要的,但往往人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忘乎所以。
⑤对自然的敬畏,说到底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怀。正因为自然界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人类才更关心自己,以全人类的力量才能与自然相抗衡。专家们动不动以怀有确定的信心来对付自然界和自己的听众,将话说得满满,这样的话实不可信,而且有欺骗的嫌疑。不敬畏自然是专家无知。反过来,如果话语中保持一定的敬畏,说起来不那么满,说的话自然更亲切可信。孔子曾说“ , ,是知也”,有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局限,并不是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更负责的表现。现在,如果有专家说,哪种情况核电站不安全,我会觉得他的话更可信。 (来源: 金羊网  作者 邓线平)
21、请用同义或近义词替换“宣示”一词。(1分)答:
2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3、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论说了自己的观点?(3分)
答:
24、在作者看来,决定核电站安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
25、细读第③段,说说对于自然与科学知识,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2分)
答:
26、 请补全第⑤段孔子所说的话。(2分)
答: , ,是知也。
五、研读晓风细语,萃取人生之哲理(共5小题,计12分)
【材料一】 品读张晓风
①当我们在抱怨、感叹人生的不幸时,她,绽开了满脸的微笑,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缓缓走来,她低沉的话语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开了我们的紧闭的心扉:“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成了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②她的创作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牵动着她敏感的神经。而她的创作又不拘泥于自身的体验,在女性写作的细腻中,揉合了刚毅和深沉这两种独特的元素,于是她的作品既流动着生活的(A) ,又充溢着艺术的 (B) ,读之如 。
② 她就是张晓风。张晓风写诗,写散文,也写小说,但写得最多的,还是人生。
【材料二】 我 在
张晓风
①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②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
③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XXX!”
③ “在!”
④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⑥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⑦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
⑧“我在。”
⑨“我在”和“某某到此一游”不同,后者张狂跋扈,目无余子,而说“我在”的仍是个清晨去上学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答长者的问题。
⑩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就连神明,其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已“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浩浩莽莽的无限,而我是此时此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我幸福,我在。 (节选,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27、“才气”、“元气”两词是【材料一】从第②段的A、B处取出来的,请你将其还原。(2分)
答:A B
28、细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在【材料一】第②段结尾“如”字后写一句话表达你阅读《我在》的感受,所补文字与“如”前文字形成比喻修辞。(2分)
29、【材料二】中,作者不能去上学“心里竟有一份巨大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为什么?(3分)
答:
30、请解释【材料二】文题“我在”一词的含义。(2分)
答:
31、【材料二】第⑩段在此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作用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32、【作文】“点名”是我们每位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常有的事,张晓风在她的“点名”里,给我们讲述了因“在”而产生的缘分,分享了因“在”而有的生活顿悟。正如作者所说: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哪能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一切的悟,就是同“在”的缘分。亲爱的同学,在你的记忆里,你的哪一次“点名”的经历让你记忆犹新?请将这次“点名”的经历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要求:1、自拟文题,自选体裁(诗歌不得低于14行),字数600字左右。
2、文章里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19.139.41.18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1年春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