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4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6]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杭州学军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吱声(zī) 重听(zhòng) 受到重创(chuāng) 金石为开(wéi)
B.症结(zhēng) 黄鹂(lì) 信口雌黄(cī) 探骊得珠(lí)
C.订正(dìng) 胡诌(zōu) 精气真髓(suì) 道行浅薄(héng)
D.剽窃(piāo) 洁癖(pì) 及时供应(gōng) 兔起鹘落(gǔ)
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年胡适才二十七岁,年纪比那些先生们差一大节,于是他格外谨小慎微,处处低眉顺眼,看人颜色。可是自从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刊布之后,他立刻声名大震,红极一时。
B.护士长在会议上点名批评了护士小倩,说病人一有疑问,你就摔脸子,这次发错药,差一点害了病人!医护工作,一要热心二要细心,这虽是老声常谈,但却是座右铭啊!
C.前几天,我在朋友家里看到了一幅画,那是朋友的六岁小女儿的信手涂鸦,那天真纯洁的思想,那无拘无束的浪漫想象,那随心所欲的鲜艳色块,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D.昨天,我天津的朋友问我去不去新疆。沙漠,草原,羊群,哈蜜瓜,葡萄,达坂城的姑娘,手屈一指的民族歌舞,如此美好的新疆我为什么不去呢?我在电话里大声说:我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是怎么过除夕的?那是相当的有味,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中央台主办的联欢晚会,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守候着新年的来临。
B.有些人真是胆大,打出一两万字半通不通的片段文字就能做出三四百页的大书来,而且书中的图片与文字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但这样的书就摆到书店里去了。
C.南昌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一直在它们生产的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黏稠剂等,却大做广告说“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D.他昨天到我家作客,泡的新茶他一口没喝,说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才出去镀了两年金,怎么就不能喝茶了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会上,各班文艺委员汇报了本班同学艺术节前夕准备文艺节目,准备服装道具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红五月艺术节”。
B.经过五次月考的验证,他建立的学习目标确实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由于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所以他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
C.写文章应该基本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有些人盲目追求“漂亮”,滥用词语,或者造些曲曲弯弯的句子,反而把自己的意思弄模糊了。
D.对那些制假售假的厂家和商家一定要依法制裁,绝不能让那种坑害消费者的恶行任其自由泛滥,当然,执法者本身更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约。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3分)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自5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新法还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答:


浏览完整试题 6.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调查数据并归纳两个结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某大学就业研究所就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就业问题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劳动力需求比例 求职总人数 就业竞争指数
2009年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例为1.38:1 一线城市为3593万二线城市为3290万 一线城市为0.99
二线城市为0.90
2010年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例为0.99:1
劳动力需求比例的调查数据表明:
答:
② 综合数据表明:
答:
7.阅读下面的材料,为王女士拟写一段感激的话。(80字左右)(5分)
因为患老年痴呆,浙江王女士的母亲在今年元宵节时不慎走失,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线索。在寻找母亲的日子里,王女士被素不相识的热心人感动着。有热心网友帮着发帖、顶帖的,还有帮着提供线索的。王女士记得,有次去超市帮儿子买东西,超市的一位员工还关心地询问情况,安慰她。王女士记得,嘉兴有位好心人提供了线索,还帮着她守了那位老太太整整三个小时,期间那位老太太不停地走,好心人也跟着她走。直到王女士一家赶到确认不是自己的母亲时,好心人才离开,也不愿意接受任何酬谢。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 拓
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在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
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8. 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文言材料,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吴梦祥学规的材料阐述了读书要专心致志的观点。
B.引用陈善《扪虱新话》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知出入法的观点。
C.引用《陆象山语录》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涵泳品味的观点。
D.引用《庄子·天道》中的材料阐述了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的观点。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举陈善、吴梦祥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态度,举陆九渊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方法。
B.以前的读者往往热衷于不肯下功夫的“秘诀”,现在这类“秘诀”已无人问津了。
C.所谓“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在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指导下的读书方法。
D.轮扁对读书的见解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理学家,已具有现代批判的眼光。
10.文章结尾说:“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句中三个“秘诀”所表达的内容作出解释。(每处不超过30个字)
答:一、二两个“秘诀”: 。
第三个“秘诀”: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在欧洲住了二十年,人改变了许多。没法儿改的,是从故乡带出来的胃口。
(2)德国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好吃的,比如它的白水煮猪腿,抹了芥末就酸菜吃。又比如烧肘子,煎肠子,烤肉烤鸡,配咖喱汁蘸番茄酱,也还都能吃。但我老是馋国内的吃食。对我最有诱惑的是北京街头那些平民小吃。金黄的炸油条,白嫩的豆腐脑,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在北京早上起来遍地都是。随便谁都可以往露天的早点摊儿上一坐,喝一碗浓稠的炒肝儿,就上半笼小笼包子,只花个几元钱。可在德国在欧洲,这就都是些在梦里的东西了。


展开余下试题 (3)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德国超市里东张西望,主要是找能对付这家乡胃口的东西。比较难。洋人的洋餐,我也能吃爱吃。但不像对中国吃食,有一种想念它的亲情。
(4)我刚来德国时,在超市里看见鳟鱼,冰冻盒装,一盒两条。我想这该就是舒伯特“鳟鱼五重奏”里的那条鳟鱼。记得那歌词里唱:“明亮的小溪里,有一条小鳟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般。”小溪里的鱼,味道大概不应该错。我想起了糖醋鱼。我把快乐的小鳟鱼弄了一盒回来。用刀把鱼收拾了,抹些盐,放平锅煎得两面微黄,盛在平盘上。然后在锅里煸葱煸姜煸蒜,加糖加醋加黄酒勾芡,烧了个糖醋汁儿浓浓地浇到鱼身上。坐下来,兴冲冲地用叉子叉块鱼肉,沾了些汁,尝一口。滋味不坏,口感也还行,只是肉有点儿紧。
(5)可是许多东西只有家乡的才好吃。远游在外,容易叫人发许多思乡的念头。那是种思念莼菜鲈鱼的情结,中国古来便有。东晋的张翰因为在外面馋正宗的家乡吃食,口中索然无味,终日懒懒,想想“何事苦淹留”,就大撒手撂挑子,跑回家乡去了。国人都说这行为潇洒,文人们为此写诗作赋,传了千古美谈。
(6)吃鱼的时候,德国人听我讲了这个故事,都诧异起来:“吃好的也算成一种品德?”他们不懂我就因为想吃好的,也在找机会想回趟家呢。
(7)秋高时节,天气凉下来。这又叫我想念起北京的山楂糕糖葫芦。这又是非常普通非常便宜的故乡食品,可又要叫人起莼鲈之想了。
(8)是啊,你看那北京,逢了晴天傍晚,街摊上吊了电灯泡,都贼亮。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那是我对儿时的东安市场最快乐的记忆。
(9)于是,我留了心。想起谁说过柏林有个大植物园,那园子里会不会种植了中国的山楂树呢?隔几天,临近傍晚时候,就和太太专门跑去植物园。运气的话兴许还能摘到两个山楂果儿呢。
(10)那植物园位于柏林西南郊,占地X亩。一大片自然野地,一大片大好风光。平日里空空荡荡,除了鸟儿叫,没见有什么游人。园内搜罗了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那些树像是被随意种下。认真看时,却又觉得暗合着章法。每株植物前都竖着一个小木牌,上面标明了名称习性产地。
(11)经园子看门人指点,说是在一对大银杏树旁边植有棵“中国山楂” 。我们东寻西找,最后在园子西北僻静的一角,看到了那对银杏。我们刚转过银杏树,立刻就看到了“中国山楂”。那树不高,枝干灰褐,丫杈着,有些形状。枝头上挂了颗浑圆的落日,飘散着红晕。四下里没有声响。树下有一大片红色斑斓,仔细看过去,是山里红果子,竟然厚厚地铺了满满的一地!
(12)太太惊喜地叫起来,这实在太出乎意外了。我也吃了一惊,停住脚步,抬头向那树望去。    (13)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那些叶子其实已大部脱尽,只两个细枝上剩几个残果。满树的红果已经全部抖落到了地上。傍晚的霞光映了满天,衬得那些果子宝石般的妍红,夹杂在落叶的枯黄中,灿烂得像一席盛宴。    (14)我愕然地站在那里,感到有些搞不明白。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心里的感觉有些荒唐。这树料到了我们要来,它分明是已经等了我们很久。 (15)这棵孤独在异乡,黄昏里的“中国山楂”树!    (16)它用了这样厚重的秋实,是在款待一对陌生的家乡游子吗?这意象一下子叫我目瞪口呆。难道这无声的大自然里真的暗喻了情意么?我小心地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影。野地里静悄悄,草木注视着我们。我有种忽然的感动。去国两万里,树也思乡吗? 我们跑回到车里,找来塑料口袋。两个人从地上捡了尽可能多的山里红果,心里充满了感激。    (17)回家后,太太找来大锅,将果子洗净去籽,加糖放水熬做浓酱。又小心加进琼脂,候它凝固冷却。我们找来朋友们,在大家的惊喜中,端出了我们的土制山楂糕。整整一个冬季,每次聚会我们都有山楂食品。那是段难忘的时光,温馨的酸甜把我们带回了北京。    (18)冬去春来的时候,我回到了北京。欧洲在心中已离我渐远。不行,人老了我得待在北京。
11. 文章第4段引用了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3分)

12. 文章第5段插入了东晋张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3. 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1)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

(2)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

14. 结合全文概括,身在他乡的作者对“中国吃食”的依恋有哪些原因?(4分)


15. 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从内容、结构或意蕴等角度说明理由。(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侯。世祖② 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②世祖:汉光武帝刘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莽大怒,即下诏狱                 狱:监狱
   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                系:羁押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       显:明显
    D.诏开门人,恽不内                 内:同“纳”,交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 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       ② 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 久之,为郡功曹                  ② 不知东方之既白
   C.① 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        ② 輮以为轮
D.① 恽归府,因称病                 ② 不如因善遇之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4分)

② 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21—22题。(6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2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2分) 

22.请具体赏析本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词人心境的。(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3.(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1分)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3分)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文化尤为提倡的。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指在生活中不走极端,凡事折中,处处调和。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
(《论语》)
(2)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韩愈《师说》)
(4)元嘉草草,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如果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除了雨露似的知识,更多的是阳光般的激情、春风般的温暖和海洋般的宽容,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二)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痕迹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地,浅浅地,浓浓的,淡淡的,就这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这两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得宿构和抄袭。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