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3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江西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迂回(yú) 譬如(pì) 楔子(xiē) 风流蕴藉(jiè)
B.脊骨(jí) 禅让(shàn) 翘楚(qiáo) 咬文嚼字(jiáo)
C.繁芜(wǔ) 榫头(sǔn) 盥洗(guàn) 锲而不舍(qiè)
D.庇佑(bì) 雕镂(lòu) 蜿蜒(wān) 汗流浃背(ji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腹泄 增幅 掉书袋 蜂涌而至 B.布署 渎职 紧箍咒 披星戴月
C.筹码 贯例 莫须有 讫今为止 D.沦落 告罄 志愿者 潸然泪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B.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毋庸置疑的,《红楼梦》也不例外。
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心不古,人们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干,求实创新,祖国面貌焕然一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B.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高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D.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上,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外,以孙杨、叶诗文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游泳队共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 , , , , 。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①②④⑤③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⑤①② D.⑤④②③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论语》)
B.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大臣们的反应。打围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弓箭射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高呼“万岁”。曹操纵马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三国演义》)
C.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红楼梦》)
D.数不清的无赖们聚集在圣母院的广场上,手里拿了各种武器,加西莫多见了,害怕极了。于是他就拼死守着圣母院大门。后来约翰带头搭着梯子上了法国列王长廊,躲在一尊石雕后面,但被加西莫多发现了,加西莫多立即猛扑到他身上,一手抓着他的双脚,把他丢了下去。(《巴黎圣母院》)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
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
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
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作者:乐黛云。选自2012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
C.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D.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B.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国外读者欢迎。
D.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受益。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逢迎外国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弘扬中华文化。
C.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
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
D.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国情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况且我泱泱中华,文明之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国学传统,大可不必学习他国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翼①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②私觌③,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
【注】①扶翼:辅佐。②贽:礼物。③觌: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坚薨 会:适逢
B.遂构嫌隙 构:设计陷害
C.贡南就山贼严白虎 就:投靠
D.莫不诣门 诣:造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破董卓于阳人 贪于财货,好美姬
B.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C.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治皆引进,与共饮宴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朱治忧勤王事的一组是(  )
①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②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③治每进见,权常亲迎
④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
⑤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
⑥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译文:
(2)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译文:
(3)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4分)
答: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寡人之于国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5)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丰 碑
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2012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17.简要概括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18.小说最后“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可否改为“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答: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小说作者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
C.将军看到死者时,小说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
D.这篇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将军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充分发挥想象,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成一幅秋景图。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⑴结合诗句意境,运用比喻、对比两种修辞手法;⑵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连贯、得体;⑶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5月14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沈阳市铁西区沈辽路附近永善小区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
令人更加感到心痛的是,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
“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子砸到,这孩子真仁义!”目击者的话,引来附近围观者赞扬跟感叹。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D(A迂回,yū;B脊骨,jǐ;C繁芜,wú)
2.D(A腹泄—腹泻,蜂涌而至—蜂拥而至;B布署—部署;C贯例—惯例,讫今为止—迄今为止)
3.C(A久假不归:指长久借用而不归还。“假”在这里并非指请假的意思。B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C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朴。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句中可改为“人心思变”)
4.A(B“超市”与“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不能并列,应在“各类”前加“其他”;C代词“这方面”指代不明,前面有“欣赏”和“创作”两个方面;D中途易辙,结构混乱,应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5.B(本题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可以推知③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而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②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故应放在最后。③⑤是表条件的句子,应放在各自领起的复句前。①④是表结果的句子,应该对应放在③或⑤后,根据语意可知④⑤关系紧密,①③关系紧密)
6.D(加西莫多发现约翰后,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约翰看,在约翰向他射了一箭后才把他剥了甲胄后扔下楼去)
【A项参考译文】孔子说:“弟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讲孝道,出门要敬爱兄长,言行当谨慎信实,与众人友爱相处,而亲近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还要多学知识。”
7.D(A答非所问,说的是“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的目的,并非具体做法。B、C不是作者提倡的最佳做法,原文说: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8.C(A牵强附会,解释与引文不对应;B这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并非作者的观点;D添油加醋,原文说的是: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9.C(A崇洋媚外,B夜郎自大,D孤芳自赏。只有C项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不卑不亢,尊重他国文化与坚守本国文化并重,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10.B(构,集结、构成)
11.C(A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表示引进动作对象,对,对于。B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为介词,为了。C均为表原因的连词,因为。D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
12.D(③表现朱治受到孙权礼遇;⑥表现朱治年老且怀念故土)
13.⑴吴郡太守许贡据守在由拳,朱治与许贡交战,大败许贡。(得分点:“拒”“破”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⑵孙策赶跑刘繇以后,又往东平定会稽。(得分点:“走”“东”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⑶朱治听说此事,请求往豫章会见孙贲,为他陈述利害,孙贲因此打消了(依附曹操的)念头。(得分点:“陈”“由此”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共4分)⑴“倦”字不但描绘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2分)“堕”从听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听者心惊情凄的感受。(2分)
⑵(共4分)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1分)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2分)③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1分)
15.略
16.答案要点: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暗示战斗十分残酷;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垫。(大意如此即可)
17.答案示例:发愣、激动、愤怒、震惊(发怔)、内疚、敬仰。
18.答案示例:①“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应该删掉。因为脚步声怎么可能说话呢?再说,这种议论虽然点了题旨,能振奋人心,但这样写太做作太直白,反而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②不能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揭示了主题,呼应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和将军的思索担忧,使得小说结构谨严,浑然有致。(能自圆其说即可)
19.A、D(B“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将军作了简要汇报”错,警卫员当时是气喘吁吁地汇
报情况的,省略号表现了警卫员内心的不平静。C“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将军两个人物”错。当将军看到死者时,刻画死者形象只有神态描写,而刻画将军形象则运用了心理描写。E“将军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错)
20.【答案示例】攀扶在滕王阁的边栏,向着远处放目望去,赣江秋水似乎与天边相连,江水澄澈,却泛着天蓝,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绚丽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天际,也倒映在碧波之上,如同绽放在天上的桃花儿,又像是一位娇嫩的新娘。“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想也就是这样吧。江渚之上,数只灰色的野鸭栖息着,是沉醉着这秋江晚景,还是在顾影伤怀?一阵秋风飘过,吹动着芦苇,也惊起了野鸭。飞翔在空中的野鸭,伴随着洒落在江面上的晚霞,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一起向着远方飞去。落霞,孤鹜,碧水,蓝天,好一幅人间水彩画。
21.【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向性很强,即对那个死前大喊“都躲开”的小伙子的良心与仁义持赞叹态度。由此联想开去,倡导关爱之风,弘扬人性之美,构建和谐社会,谱写时代新篇。历年感动中国人物是其典型写作素材。可以确立一个明确立意,运用新鲜典型例证,阐述一种雄辩的观点。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九江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