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53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3]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课淘金训练集锦
《四知》《私心》单课淘金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
1.文学常识。
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 字_____时著名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后汉书》以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相同。它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为百篇。
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邓骘 ( ) ②辟之( ) ③ 便宜 ( ) ④ 性质悫( )
⑤蕴藉( ) ⑥虽不省(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辟之【 】②不受私谒。【 】③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 ⑤四迁【 】 ⑥举茂才。【 】
⑦故人知君【 】⑧慰藉【 】⑨遗之【 】,⑩竟夕【 】
4.在本文中出现了如下古今异义词,请分别加以解释。
词语 古义 今义
无知
故人
5根据要求按原文填空
(1)《四知》运用排比与反问修辞手法,义正词严,突出杨震的气魄和清廉的句子是: 。
(2) 《四知》写杨震子孙生活简朴,从侧面烘托了杨震为官清廉 。
(3)《私心》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的句子是: 。
6.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何谓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训练驿站
阅读课文《私心》,回答问题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2)然少蕴藉(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 辄叱遣之 辄:
②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
③ 然少蕴藉 然:
④ 若是者 是:
⑤ 岂可谓无私乎 谓:
9.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0.课题研讨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
答:

三.文本细读探究园
1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
12.“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质?
答:


浏览完整试题13、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贿的?
答:

14.、“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私心?你怎样看第五伦的这些“私心”
答:

15.《古文二则》都是讲古代清官的故事。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四知》通过写杨震拒收贿赂和不为子孙开产业突出他的没有私心;《私心》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突出第五伦的无私。从人物思想品质来看,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 。
四、课外延伸拓展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2)解狐非子之仇邪?
(3)外举不避仇。
1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18.“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
19.试评述祁黄羊、杨震、第五伦三人的共同之处。
答:
《四知》《私心》单课淘金训练答案
1. ①《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尉宗、南北朝。 史学家 《后汉书》
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② 《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2.①邓骘 zhì ②辟之( )bì ③ 便宜 biàn ④ 性质悫què
⑤蕴藉jiè ⑥虽不省xǐng
3.①征召②拜见 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作,比拟。
⑤晋升或调动官职 ⑥推举,选拔 ⑦从前⑧宽和、宽容 ⑨赠送。⑩整
4、“无知”古义“没有知道(的人)”;今义:愚昧,没有文化。
“故人”:古义:汉代日文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今义:老朋友、老相识
5.(1)“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2) 子孙常蔬食步行
(3)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6. (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7.便(biàn)(yùn)xǐng
8.①就 ②比作 ③可是,但是 ④这,这样 ⑤说,称
9.(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10.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1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
12.廉洁自律
13.杨震所言“四知”是清官凭良心办事的原则,可堪称为官的楷模,他廉洁自律,官职提升之后仍保持自己公正廉洁的秉性,给子孙留下的不是产业,而是廉洁清白,让我们看到一个清官形象。
14.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这些私心实属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由于他严于律己,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挖掘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这也可以看出他在大的方面没有可以谴责的地方。这种严于自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5.没有私心
16.(1)做。 (2)仇人。 (3)举荐。
17.(1)你是问谁可以当南阳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黄羊的话说的真好啊!
18.排比 强调了天地万物“去私”的表现,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19.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


《与朱元思书》单课淘金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 )朝梁文学家,本文是作者写给好友( ) 的一封书信。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缥碧 ( ) ②泠泠作响 ( ) ③ 鸢飞戾天 ( ) ④ 横柯上蔽 ( ) ⑤互相轩邈( )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
(1)、风烟俱净 ( ) (2) 天山共色 ( ) (3)、一百许里 ( )
(4)、天下独绝 ( ) (5)、急湍甚箭 ( )(6)、水皆缥碧 ( )
(7)、负势竞上:( ) (8)、互相轩邈 ( )(9)嘤嘤成韵 ( )
(10)、望峰息心 ( )(11)、横柯上蔽( )(12)、在昼犹昏 ( )
4.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有时见日 同 意思:
(2)、窥欲忘反 同 意思:
5.解释古今异义词
①经纶世务者。经纶: 古义: 今义:
②鸢飞戾天者戾。至: 古义: 今义:
6、古汉语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①负势竞上: 竞( )②互相轩邈:轩、( )邈,( )
③任意东西:东西( )④凤烟俱净:净( )
⑤猛浪若奔:奔( )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展开余下试题(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根据要求按原文填空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 。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
(7)、写听觉感受的: 。
(8)、写山“奇”的句子: 。
二。阅读训练驿站
阅读课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横柯上蔽    柯:( )⑵蝉则千转不穷 穷:( )
 ⑶好鸟相鸣   鸣:( )⑷急湍甚箭   甚:( )
 ⑸窥谷忘反:  反:( )
1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12.、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1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
14.、本文在行文上使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


15、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加以说明。
答:


16.“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答:


三.文本细读探究园
17.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18、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答:


19、说说文章的结构特色?
答:

20.、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答:


21、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答:


四.中考体验
(2010•广安市)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急湍甚( )箭
26.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单课淘金训练
1.《艺文类聚》、吴均、南、朱元思。
2.①piǎo ②líng ③ yuān ④ kē ⑤miǎo
3.(1)、都
(2)同样的颜色。
(3)、左右
(4)、独一无二。
(5)、急流的水
(6)、青白色。
(7)、凭依
(8)、轩,高;邈,远。
(9)、和谐的声音。
(10)、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1)、树木的枝干。
(12)、好像,如同。
4.(1)见同现,显现,显露。


展开余下试题(2)“反”同“返”、返回
5.(1)古义: 筹画,治理;今义:指政治规律。
(2)古义:至,到达;今义:表罪过,乖张。
6.①竞:争着
②轩、邈:高处、远处
③东西:向东或向西
④净:消净,散净。
⑤奔:动词作名词,飞奔。
7.(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4)游动的鱼和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
(5)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6)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高山凭依形势,争着向上,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7)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8)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8.(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①piāo②línɡ línɡ ③yīnɡ yīnɡ ④yuān lì
10.⑴树枝  ⑵停止  ⑶叫  ⑷甚于 ⑸反通“返”,返回。
1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2..抓住了( 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1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而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的动态美,突出了水的流势湍急。这两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
15.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夸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对偶: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不止一处)
16.表达作者鄙弃功名利禄,追求一种淡泊人生态度。对这种思想评价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只能围绕一个方面来谈,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17.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18..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9.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或(雄奇高峻,充满情趣、树多):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20.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
“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
21.(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22.(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3)所以 (4)筹划
23.(1)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语文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