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322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án ) 垂髫(tiáo ) 诣太守( yì ) 德馨( xīn )
B、苔痕(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 dú ) 甚蕃( pán )
C、淤泥( yú ) 亵玩( xiè ) 濯清涟(zhuó ) 罔不( wǎng )
D、篆章 (zhuàn) 簪子 ( zān ) 戍守 ( shù ) 决眦 ( zì )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闻有此人 B、濯清涟/而不妖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具答之,便要还家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朝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晋代
B、刘禹锡—《陋室铭》—《全唐文》— 唐代
C、周敦颐—《爱莲说》—《周元公集》— 北宋
D、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清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C、《大道之行也》选自儒家经典礼记,”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这叫做“托物言志”。
B、杜甫是唐代诗人,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人们把他称为“诗圣”。
C、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D、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
二、非选择题(14分)
8、默写(每空1分,共8分)_
(1)《春望》一诗中,“ , ”两句,是杜甫因感伤国事而发,后人则多借用抒写离情别绪。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9、仿照例句写句子。(6分)
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6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3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浏览完整试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A、甚异之( ) B、阡陌交通( ) C、皆叹惋( )
D、咸来问讯( ) E、寻向所志( ) F、无论魏晋( )
G、便扶向路( ) H、乃不知有汉( )
11、写出下列各词的古今异义(4分)
A、妻子 古: 今:
B、仿佛 古: 今: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可能对村人说了什么?(4分)
13、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3分)
14、句子翻译 (4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1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___ _,__ 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 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3分)
16、解释下列词语。(4分)
名___ ___ 斯_____ ___ 白丁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17、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18、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 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 ___的情趣。(4分)
20、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的点明理由。(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9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2、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3分)
23、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
24、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谋闭而不兴 (4)货恶其弃于地也
2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7、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排比句:
对偶句:
28、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分)
参考答案:
10.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答案不唯一)
11、1、《骆驼祥子》、三、三、虎妞
12.A对~~感到诧异 B交错相通 C感叹惋惜 D全、都
E从前的、旧的 F不要说,(更)不必说
G沿、顺着 H竟然
13.
A、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B、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似乎、好象、类似
14.一是朝代更替及重大历史事件,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15.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或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现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切向往。
展开余下试题
17.调素琴,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18.著名、出名 这 没有学问的人 官府的公文
19.①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20.①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1.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22.言之成理即
1.D 2.A 3.B 4.D 5.D 6.D 7.(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6.(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37.生活时代 姓名 精湛技艺 来历 大小 格局38.数字说明(列数字) 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3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五)40.(1)通“举”,推荐,举荐。 (2)职分,职业,职守。 (3)兴起,发生。 (4)憎恶41.(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2)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4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112.195.163.211)
上一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课淘金训练集锦
下一篇:
2012年秋学期无锡市高三期中试卷语文及参考答案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