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9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6]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和课内文言知识(30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戕害(qiāng) 慰藉(jí) 悠邈(miáo) 安然无恙(yàng)
B.饿殍(piǎo) 寰宇(huán) 翘首(qiào) 酒阑灯灺(chí)
C.肴馔(zhuàn) 发轫(rèn) 侘傺(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D.潦倒(liáo) 犄角(jǐ ) 贫瘠(jí ) 安土重迁(chó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李三年前不幸患了重病,前一阵已是奄奄一息。家人多方问医求药,后经一位名医的治疗,近来竟然回光返照,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B.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C.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
D.刘强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他爸爸妈妈长期在边疆工作。今年刘强考取了大学,即将离开爷爷奶奶,终于结束了多年来寄人篱下的生活。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高高的树阴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
B.《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末年3000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
D.荀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人性本恶,要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所以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名篇《劝学》,题目的意思就是劝告人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纵(越过)一苇之所如(往)
C.酾(酒洒于地)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
托遗响于悲风(凄凉的风)
D.其隙(闲暇)也,则施施(随意行走的样子)而行
引(放下)觞满酌,颓然就醉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南略邛、笮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吾从而师之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舞幽壑之潜蛟 D.望西山,始指异之
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不拘于时 B.凌万顷之茫然


浏览完整试题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何为其然也
9.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今之众人 B.弟子不必不如师
C.学不可以已 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对下列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⑵或师焉,或否焉
⑶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⑷而耻学于师
A.⑴⑵相同,⑶⑷不同 B.⑴⑵相同,⑶⑷相同
C.⑴⑵不同,⑶⑷不同 D.⑴⑵不同,⑶⑷相同
11.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12.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13. 请根据下面一段话中提供的信息,以单句的形式为作家莫言所说的“文学意义”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字。(4分)
文学不要求客观和统一,甚至可以说,惟有那种高度主观的、与大家的感觉不同的感觉,才属于文学。你写城里的道路是沥青铺成的,这没有什么独特的文学审美意味,但如果一个打工仔产生了幻觉,在幻觉中发现城里的道路像他奶奶那根用了多年的又自又长的裹脚布,这就具有了文学意义。
(莫言《城乡经验和写作者的位置——在台北出版节“作家之夜”的发言》)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选择题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始:才。
B.将何往而非病? 病:生病。
C.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过:超过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能承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不以物伤性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①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1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17.翻译句子。(8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
②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1)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
(2)“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3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3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2)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岂因祸福避趋之。


展开余下试题(4) ,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
(5)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7)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8)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0)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11)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1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
立 正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20.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立正”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核心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5分)

2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5分)
22.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4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2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2分)

23.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6分)
六、作文(70分)
24.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
①选材须典型新颖,注意详略得当,小中加大。
②描写人物时须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须横线划出;运用时注意随机自然,勿生拉硬扯。
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和课内文言知识
1.C 2.B 3.D 4.A 5.D 6.D 7.C 8.B 9.C 10.C 11.C
12.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4分,每点1分)
13.文学意义指凭借高度主观的、与大家的感觉不同的感觉发现的独特的审美意味。
[评分标准:本题4分。内容3分,“高度主观“”与众不同的感觉”“审美意味”各1分;单句句式,1分。超出字数,扣1分。]
二、文言文阅读
14.A 15.D 16. C 17.略
三、诗歌鉴赏(10分)
18.(1)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6分,各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2)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2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2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9.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20. 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 (5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目提示很明确,考生应该抓住“连长的立正”关键词来概括。整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平时训练中常做的,难度应该不大。难在小说开头部分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按时间顺序”梳理的要求。
21.(5分)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这也是常规的题目,做过小说训练的考生都很熟悉,而且答案也较为“套路”化。但本小说的“我”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是见证人和思考者,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22. (4分)(1)外貌描写。(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1分)(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给1分)


展开余下试题(2)细节描写。(1分)此时的“立正”,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分)(或“揭示了‘立正’的缘由不仅仅是‘本能的反应’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小说通篇运用的是简短而生动的对话描写,给人观感上强烈的冲击。题目选取两个小片段来赏析,考生第一要注意“描写类型”,这是一个定位。小说的描写有其文本特点(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考生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第(2)题准确的定位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分类,细节的描写可是一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区分。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你给我一个细节,我就给你一个长篇。本小说就是扣住“立正”这个细节来展开的。
23. 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2分)“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2分)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2分)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2分)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2分)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2分)
(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给分也不应该超过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能力。这是一道对小说主旨进行探究的试题。我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示例,示例一是从“立正”动作的施加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专制主义的危害;示例二是从“立正”动作的承受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那个病态社会的要求的悲剧性,最后还是回到对社会制度层面的思考上来:“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
后面有个说明,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得分不高。这是涉及对小说主旨的准确把握的问题。我们认为该小说重点不是在揭示人性的丑恶或奴性的。只要是了解我们中国历史的人,在读罢这篇小小说的时候,都会在灵魂上受到震动。作者当然不仅仅以一个国民党连长简单的习惯性动作为描摹动机,他真正想要你震撼的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怎样强烈地加之于人性之上。在这重含义上,人抑或人性是很弱势很被动的个体。 (112.2.223.3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如皋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