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293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6]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原创卷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原创卷
(测试满分:12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设计意图:本卷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并综合各地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命制。全卷在总结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卷、2012年各地模拟卷命题特点和测试重点的基础上,本着“稳中有变,着眼能力”的原则,共设计了26道试题,分三大部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写作•表达),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能力点。所设试题的素材均来自课外,解答运用到的知识与能力均源于课内积累与锻造。其测试题的题型稳中有变,如本卷的第3、4题,既与语文教材有关,又与社会生活接轨;如第2题,既是文学名著阅读又是口语交际实践;如各类阅读题,既是综合阅读实践,又暗示了阅读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点。整套试卷意在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并提高自己理解与运用、拓展与创新表达的能力。
一、积累•运用(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迸发(bèng)参差(cēncī) 憧憬(chōng)干涸(kǔ)
B.濒临(bīn)惆怅(chóu chàng)剥皮(bǒ) 提防(dī)
C.狭隘(ài) 咀嚼(jǔ jué) 忏悔(qiàn) 恪守(kè)
D.狡黠(xiá)怂恿(sǒng yǒng)炮制(páo) 惬意(q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他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威武不屈,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3. 下面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萌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
B. 他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就是——数学。
C. “你这是怎么啦?小雯。”妈妈关切地问道。
D. 今年“春晚”推出的歌曲《好久没回家》旋律优美,温馨感人。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市政府严肃地处理了自来水厂擅自提价。(将“严肃地”删除 )
B.挫折不仅会消磨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把“不仅……而且……”换成“虽然……但……”)
C.这种花最好栽在小花盆里较合适。(把“最好”删去或把“较合适”删去。)
D.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将“提高”改为“增强”。)
5.古诗文默写。(8分,(1)~(6)题必做,其中(7)(8)两题任选一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 关雎》)
(2)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5)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孟子>两章》)
(7)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8)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 , 。”


浏览完整试题6.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7分)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 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分)
(2)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同学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合肥晚报》进行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中选择一部,撰写一段阅读心语。(3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宣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2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⑴ 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⑵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7.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8.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甲乙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隆中对 (节选)
陈 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孤不度德量力 度:(duó)丈量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通“伸”,伸张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D.愿诸君勿复言 愿:希望
10.诸葛亮是怎样给刘备献“策”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陈述。(3分)
11. 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写诸葛亮的?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乙)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2.用∕给下句断句(2分)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⑵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别有风韵是低音
肖荻
  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句妙在“低声”二字。假如新娘子像张飞喝断当阳桥那样,高声大嗓把丈夫吓一溜跟头,那就情趣全无了。
  ②世上事,宜高则高,宜低则低。高科技、高效益、高速度人皆爱之,精英、精彩、精品,越多越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但,天地间,一切“高”都是从“低”处筑起来的。有社会学家云:一座城市的文明评价,不在于其楼多高、街多宽、轿车多快,而在于其小街陋巷是否平整,公共厕所是否洁净,狭路汽车是否让行人,平民收入是否小康。官德评价,不在其怎样高谈阔论,而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私底下,是否光明磊落。
  ③记者天马行空。但,新闻界迄今传世之作,是范长江艰苦之笔《中国的西北角》。记者下基层,此中有深意。已故老报人范敬宜有名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在海拔2000多米、能见度仅两米的贵州梅花山公路上,冰雪覆盖。交警队长子夜在帮过往车辆防滑。大风呼啸中,现场报道的央视女记者,上气不接下气。在大凉山采访“失依儿童”吉火日尔,眼见这孩子用柔弱肩膀背柴、照顾爷奶和小弟、一天吃两顿土豆——小小年纪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记者报道时声近哽咽——人们由此感受到,中国还有一亿多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无论谁,多下基层,是“雪中送炭”,是为社会公平铺基石。眼下“三大差别”和“贫富悬殊”的个中滋味,亟须众所周知、众人拾柴。和谐、稳定,千头万绪,关键在尽快缩小这些差别和悬殊。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展开余下试题  ④人之一生起起落落,高高低低。歇后语说“脚底下的痦(wù)子,点儿低”,人都怕“点儿低”。但,顺风顺水未必成就人,遭遇横逆未必就完蛋。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有多高?”曰:“三尺。”又问,“人有五尺, 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答:“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古有明训:“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勾践曾卧薪尝胆,韩信遭胯下之辱。名导演谢晋四个孩子仨弱智,仅一个绝顶聪明又癌症夭折,但坚韧的谢晋留下杰作颇多。单田芳说《隋唐演义》,开场白“什么人搭救万岁?什么人拯民于水火?”“万岁”者,荒淫无道的隋炀帝也。古往今来,人们痛恨暴君,拯民于水火才是大英雄。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那场大火,曾造成325人死亡。假如那些被“请先走”的领导干部集中智慧护卫那些小学生先走,他们将会留芳而不是遗臭。“政府报告”庄严隆重,来自目光四射、倾听草野,来自“打捞沉没的声音”。推进改革,“放下即实地”,普惠最弱势、最广大众生。国际杂音纷呈,我们发声:“任何人绝不能对平民施暴”。“高铁”无限风光,来自每寸轨道、每个线路的精准无误。艺坛明星只在高级宾馆憋宝,不去山野接触泥土,必然江郎才尽。做人低调些,放下身段“接地气”。无论你伟大还是渺小,高山不辞寸土,大海不拒细流。
 ⑤无须赘言:高,杜绝“高污染”;低,摒弃“低级趣味”。但,颠扑不破的是: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明的建筑师,也得从夯实地基开始;刘翔跑得再快,抢跑半步必砸锅。如今,世事喧嚣,心绪浮躁,你会发现,使你心境清明、顿有所悟的是,立体声音乐里那雄浑厚重的“低音炮” 嘭、嘭、嘭……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2年05月19日 08 版)
14.第①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15.请引用孟子的一个名句,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2分)
16.结合文意,说说第⑤段中“高污染” “低音炮”的含义。(3分)
17.你觉得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读完此文,有何收获?(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不敢老的父亲
作者:汤小小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8.第②段画线句写了什么事情?有何作用?(3分)
19.根据情节,将第⑧段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30字左右)(2分)
20.请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加点的语句略作赏析。(3分)
21.说说文中的父亲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做具体说明。(3分)
22.结合文章内容,“不敢老的父亲”这个题目包含那些意思,请简要作答。(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题一:一个微笑,一次握手,或是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使人感受到人世间真情的温暖。“牵手”就是这样一个带着温暖感情的词,同学相互之间的友谊,是一次又一次的“牵手”,朋友、亲人之间的相从相随也是“牵手”,大千世界,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也是一种“牵手”……“牵手”是一组永不褪色的照片,剪辑着互相隔离的时空。
请以“牵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余下试题题二:以“ 其实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4)考虑到内容充实,文章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1.【命题意图】侧重评价学生识记常见汉字字音的能力。
【解析】做此类试题,应用普通话默读每一个汉字的字音,注意每一个字的声母、韵母、声调是否正确,采用排除法,逐项排除,如A组中的“涸”读hé;B.组中的“剥”读bāo;C组中的“忏”读chàn。
【答案】D
2.【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主要看句义与词义是否协调,如A.“翻来覆去”是指人的动作与思维反复,用在此句中,明显与句义不合。c.“因地制宜”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用在“唱歌的应和”上不妥;D.“威武不屈”是指不屈服不低头;是褒义词,不能用在犯罪分子身上。
【答案】B
3.【命题意图】此题侧重评价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析】做此类试题,要根据题干关键词——“正确的一项”去逐项排查,如A项是考查引号的运用,说话人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B项是考查破折号的运用,句中的:“就是”有解释的含义,这个破折号也是解释,重复了,可以删去“就是”或引号;C项是考查问号的运用,一般情况是,有疑问词的句子,不用问号,“啦”后的问号改为逗号;D项是考查书名号的运用,《好久没回家》是一首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答案】 D
4.【命题意图】此题侧重评价学生辨识语病的能力。
【解析】此题将相关病句作了修改订正,降低了理解难度,但增加了模糊性,容易被一些错误修改结论所误导。做此类试题,关键是逐句审读,明确各句的病因及修改对策,分析相关修改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某句修改结论(即修改方法)不正确,就是此题的答案。如A句不是将“严肃地”删除了,就让这个句子没有问题,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分残缺,应该在“提价”后面加“的问题或错误”等词语。
【答案】A
5.【命题意图】此题侧重评价学生积累古诗文名句的情况。
【解析】做此类试题,就是根据试题提示语和暗示的相关信息(如作者、诗题),结合自己的理解,逐项填写,注意不要写错字,也不要添加字,更不要漏掉了某个字,书写要工整,不要乱图乱改。
【答案】(1)君子好逑 (2)问渠那得清如许(3)似曾相识燕归来(4)赢得生前身后名 (5)俱怀逸兴壮思飞(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8)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6.【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解析】此题共设计了3道试题,分别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表达、活动创意展示能力。提炼两则消息的主要信息,既要结合活动主题,又要结合材料内容,然后提取相关的关键词组合,就是此题答案;拟写阅读心语,实际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书写阅读某一名著的感悟和体会,具体写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排比的句式,也可以用平实的语言述说,也可以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阐述阅读体会。提出活动建议,你提的建议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不能胡编乱造,即方法、措施得体实用。
【答案】(1)倡导青年人阅读经典名著。(意同即可)(2)示例:只要有诚心,就会执着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只要有正义感,就是妖怪们的克星;如果贪财好色,就会落入他人设置的陷阱;如果安于天命,就会无所作为。(提示:所答内容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附录:陶渊明的阅读心语:当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你已经拥有整个自然;当你享受带月荷锄归的时候,你已经陶冶了完美情操;当你品味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你已经寻找到自己的桃源。
(3)示例:设置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进行读书征文比赛,拟写宣传标语,营造读书氛围(提示:所答内容采用切实可行的形式,能达到倡导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即可。)
二、(一)【命题意图】此题侧重评价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解析】7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只要扣住“内容”二字,从诗歌摘录表示景物特点的词语作答即可;第二问是分析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再据诗歌内容即可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诗歌感情倾向是: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热爱自然、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答案】7.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一“稀”、一“尽”、一“飞”,化动为静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
8.诗人用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
(二)【命题意图】此题侧重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解析】9题是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可以采用排除法排查,如A“度”是“估价、估计”的意思。10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调动课堂积累的知识,综合回答相关问题;11题是考查学生评价文章写法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作品人物把握能力,就要考虑本文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用四字短语概括。
【答案】9.A“度”是“估价、估计”的意思。10.诸葛亮先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并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既提出了近期目标,又明确远期奋斗方向,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11.作者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诸葛亮的。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人。
12.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3.⑴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⑵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译文: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为他所不齿;终于使全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3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