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654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4]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2016学年)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语文版)
一、积累和运用(4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不亦说乎( ) 默而识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可汗大点兵( ) ( )
尊君在不( ) 辄难之( ) 称前时之闻( )
环谒于邑人( ) ( )
日扳仲永( ) 携拯如初( ) 城阙( ) 泯然( )
华歆( ) ( )
2.用原文语句填空:(6分)
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⑵成语“择善而从”源于《论语》中: 。
⑶ 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 。
⑷ 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 。
⑸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⑹《诗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属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有 、 、 。
3.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8分)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
⑵ 学而不思则罔 (罔: )
⑶ 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 )
⑷ 宁可以急相弃邪 (宁: )
⑸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
⑹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 )
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 )
5.译句。(5分)
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 。
⑵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
⑶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 。
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 。
⑸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 。
6、理解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⑴ 孔子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1分)
⑵《〈论语〉六则》中的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举出两例:(1分)
⑶《伤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1分)
⑷ 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1分)
⑸《木兰诗》一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 、 、 、 四个部分,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2分)
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点明了 和 ,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 的基调。(2分)
二、文段阅读训练 (30分)
(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浏览完整试题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5分)
⑴ 不亦说乎 ( )
⑵ 人不知而不愠 ( )
⑶ 学而不思则罔 ( )
⑷ 思而不学则殆 ( )
⑸ 默而识之 ( )
2.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3分)
⑴ 学而时习之 ( )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 默而识之 ( )
3.“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3分)
4.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2分)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
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是一首七言 诗,“酬”的意思是 。(2分)
2、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2分)
⑴ 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
⑵ 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
3、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4分)
4、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2分)
5、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3分)
三、写作(30分)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⑴ 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⑵ 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⑶ 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 略
上一篇:
德清县综合高中2012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语文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