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38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奇葩(pā) 稔知(rěn) 背包袱(bèi) 日薄西山(bó)
B.惬意(qiè) 风靡(mǐ) 浣溪沙(huàn) 引吭高歌(kànɡ)
C.负荷(hè) 叱咤(chà) 开小差(chāi) 高屋建瓴(línɡ)
D.恪守(kè) 殷实(yīn) 摄像机(shè) 鞭辟入里(pì)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搏弈 水蒸气 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账簿 闭门羹 纵横捭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编纂 放冷箭 耳濡目染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监控 充其量 仗义直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3月30日晚进行的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北京金隅队主场以124比121击败卫冕冠军广东东莞银行队,以4比1的比分首次染指联赛总冠军。
B.我省省属事业单位今年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月20日网上报名正式开始,考生填写有关信息要分外注意,以免出现差错。
C.受平板电脑的普及和大批电脑制造商新宠超级本的冲击,此前在省城济南电脑市场辉煌一时的上网本已成明日黄花,消费者对其兴趣大减。
D.一个人行为得体,道德高尚,往往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那些不学无术、胸无城府之人必然会陷于言不及义、行不及礼的卑俗境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施“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扶持发展地方戏曲,是发展传承齐鲁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的必然要求。
B.《我叫王土地》讲述了一个穷苦农民凭借对土地的热爱,依靠对兴修水利的天赋异禀,不断地坚持,终于成为河套地区的大地商兼水利专家。
C.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相应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也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
D.我国网络发展的速度极快,作为一名网民,不仅要享受网络科技带来的乐趣,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信息传播的底线,自觉遵守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版权局网站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公众可以在4月30日前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修改意见。
B.3D《泰坦尼克号》正在热映:热在票房,首周即近5亿元。热在影迷,集体怀旧之下,电影票就像船票,一票难求。最热的,是票价,普通3D版最高要价160元。
C.听到“中心内爆”和“相对位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宇宙天体物理学论述?还是大陆漂浮学说讲座?其实这是一篇文化批评中一个句子的用语。
D.“这几年,虽然油价有涨有落,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高。”干了10年快递的林先生向记者感叹:“原先加一箱油200块钱就够了,现在得400多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会成为“儒教”国家吗
吴 光
近年来,常见报刊上谈论“儒教”的文章。有的文章还谈到把我国建设为儒教国家,认为面对今天西方文明的全方位挑战,必须全方位地复兴儒教,以儒教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甚至认为如果离开儒教的重建来谈儒家与儒学的重建,将是放弃复兴中华文明的努力。所以,复兴儒教是复兴中国文化的当务之急。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浏览完整试题
现在所说的“儒教”,有两种涵义:一为“以儒为教”,这个“教”指教育、教化;二为奉儒学为宗教,这个“教”指宗教信仰。《史记》《汉书》里有“鲁人皆以儒教”之说,这里的儒教便是“以儒为教”之意。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以儒学“立教化,正万民”。隋唐以后所谓儒、释、道三教中的“儒教”,也都是“以儒为教”。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有人用西方宗教的标准来解释儒学,称儒学为“儒教”,“儒教”一词便有了宗教涵义。最早使“儒教”宗教化的人是维新派康有为及其门生陈焕章等。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前就鼓吹建立孔教,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积极支持陈焕章等成立孔教会,亲自出任会长,并撰写了《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孔教会序》等多篇文章,鼓吹以孔教为国教,尊孔子为教主。于是在当时形成了一股尊孔立教的思潮,这股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而走向衰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儒学复兴局面的出现,一些人再次提议建立“儒教”教会,主张“以儒教为国教”,从而形成一股新儒教思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会问:未来中国会成为儒教国家吗?愚以为不然,理由有三:
第一,儒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哲学,是一种无神论、理性主义的学术,不具备类似佛教等宗教有神论的基本特点。儒学尊崇孔、孟、荀、董、程、朱、陆、王等圣贤大儒,并非当作教主或主教,而是作为好人的榜样去学习、效法。
第二,中国历来是信仰多元化的社会,即便是以儒学为主导的君主专制社会,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教,而是保持了儒释道互斥互补、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何况在信仰自由、资讯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更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各大族群、各种社群都一致信仰的“国教”。
第三,在加入全球化潮流的中国,儒学作为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可能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文素质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但不可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打天下。例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法治建设等任务即非儒学所长,无须儒学去全面承担。
鉴此,儒学不可能起到国教的意识形态控制作用,中国也不会成为儒教国家。
(选自2012年3月31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6.下面关于“儒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里有“鲁人皆以儒教”之说,这里的“教”指教育、教化。
B.隋唐以后所谓儒、释、道三教中的“儒教”,其实还没有真正的宗教涵义。
C.维新派康有为及其门生陈焕章使儒教宗教化,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
D.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儒学复兴,一些人主张“以儒教为国教”,形成一股新儒教思潮。
7.文中说,中国不会成为儒教国家,以下对其理由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哲学,不具备类似佛教等宗教有神论的基本特点。
B.中国历来是信仰多元化的社会,从古至今保持着儒释道互补、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
C.当代中国信仰自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各大族群、各种社群都一致信仰的“国教”。
D.中国加入全球化潮流,儒学不可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打天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完成中国文化复兴,必须全方位复兴儒教,以儒教文明回应西方文明。
B.“儒教”有两种涵义,一为“以儒为教”,二为奉儒学为宗教,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C.儒学尊崇圣贤大儒,是作为好人的榜样去学习、效法,但并没有把任何人奉为教主。
D.现代生活和社会中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法治社会等任务显然是儒学无法承担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强弱论
苏洵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不得其中、下之援也,乃能独完耶?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
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韩信取魏、取代、取赵、取齐,然后高帝起而取项籍。夫不汲汲于其忧之所在,而彷徨乎其不足恤之地,彼盖所以孤项氏也。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非其忧在蜀也。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取天下,取一国,取一阵,皆如是也。
春秋时,楚伐随,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选自苏洵《权书》,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兵之有三权也 权:权力
B.吾既不能再胜矣乎 再:两次
C.而彷徨乎其不足恤之地 恤:忧虑
D.习观行阵形势 习:经常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器械之不能皆利 句读之不知
B.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非其忧在蜀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将者善于“处其强弱”的一项是
①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 ②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③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 ④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 ⑤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
展开余下试题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总是牺牲不值得爱惜的老弱的士兵,来保全十分爱惜的精锐部队。
B.孙膑用放弃一次胜利的手段,来取得三次交锋总的胜利,这可用于赛马,而不适用于指挥作战。
C.管仲主张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来攻击是正确的,而诸葛亮总是同强大的魏国相较量就必然失败。
D.大凡军阵之中都会有强弱不同的雄雌左右两翼,应当用我军的强大主力去攻击敌人薄弱的一翼。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5分)
(2)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②。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
注:①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②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的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③尝面: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1) 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 词的下片写农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巧言乱德, 。”(《论语•卫灵公》)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不思其反。(《诗经•氓》)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建设文化产业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须适度,文化企业高度自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政府管理,不仅 ,反而 , 。文化企业要把政府的“适度管理”作为发展的机遇, , ,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①为外国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③不利于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④向全世界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⑤造成外国文化产业“挤出”国内文化产业的局面
17.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之魂、文化之根、活力之源,德州精神是“厚德、包容、创新、图强”。请仿照例句,从其他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加以解读,格式大体相似即可。(4分)
例句:厚德是品质,就是人文厚重、崇尚公德、重情尚义,体现德州人因“德”而兴、以“德”文化营造精神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18. 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潘猜想”,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还获得百万元奖励。此事引起热议,有人赞成,有人质疑。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质疑者使用反问句;每条不超过50个字。(4分)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挺进城市
吴垠康
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挺进城市,是父母一直为我做的梦。但十年寒窗,终于博得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却缩在瓦檐下抽闷烟,母亲的丸药也减到半量。当时,国家还没出台助学政策,我一咬牙,跑到一家景观草木公司打工,虽说工作场地偏于城郊,但可以预见,城郊过不了几年便是城市。
我的工作是给新贩运来的树干培土浇水,对待价而沽的树们来说,这儿更像一个驿站,说不定哪天就去了更大的城市,粉饰着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像我一样,这里的树们也来自乡村,只不过我是找上门的,而它们如同被强抢来的民女,经历骨肉之离、刀斧之痛后,已是花容失色,肢体残缺。
早先来的工友王二麻神秘兮兮地说,老板这么一倒腾,有时一株能赚几千元。我怔了一下,舌头跑出来半截,原来我们侍弄的竟是传说中的摇钱树啊!那天晚上,辗转反侧,久不成寐,越来越觉得没必要去读什么大学了。条条大道通罗马,说不定剑走偏锋,将来屁股后面也能弄一帮大学生跟班呢。
再给那些树们浇水,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仿佛小时候手心里紧攥着被汗水洇湿的那三毛钱,惟恐丢掉,买不回食盐就等着一顿好揍。
某日干活时,无意发现一株香樟的主干上有凹凸疤痕,恰似汉字的横撇竖捺,便退后几步一端详,吓了一跳,居然是我的乳名!然而,我在脑海里搜索了大半天,丝毫也找不到联想的方向。也许纯属巧合吧,如同我的一位亲戚酷似鲁迅先生,人海茫茫,同个姓名更不足为怪。这株香樟,粗盈尺,高丈余,被锯掉的枝桠周围,茂盛着一蓬蓬新绿,虽也绿得滴翠,却绿得矫情,感觉怪异,仿佛胡子花白的人抱上了幺儿。
八月秋“老虎”,父亲从乡下跑到我打工的地方,说学费凑齐了,再不去就报不上名。我说,不读了。父亲暴跳如雷,先给了我一巴掌,说全家人盼这一天盼了多少年,你说不读就不读啊,你能把你母亲的身体找回来吗?你能把家里的鸡鸭找回来吗?你能把房前屋后的树木找回来吗?
我回到家,才知道房前屋后的树木全卖了,特别是屋后没有了那株遮荫蔽日的香樟,几间土房被陌生的空荡挤压得更显矮小。我恍然想起什么,对,香樟上刻着我的乳名,那是儿时无知的游戏。
父亲背着行李,我走在后面,不敢回头。我知道,我的前面是城市,我的后面是掏空的家园,以及蓄满泪水的母亲。
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发誓要好好感恩父母,但求职信投了几十份,均如泥牛入海。如今,在城市里漂着的大学生比蚂蚁还多,掉片树叶能砸仨,而且苦力不愿干,技术活干不了,更没勇气学北大学子街头卖肉,日子比那些识不了几个字的农民工还难撑。
那次,去某公司应聘未果,垂头丧气经过一处绿化草坪时,被兀立其间的一株香樟打住了脚步,跨过栏杆来到香樟旁,上面果然依稀着我的乳名。保安跑过来,说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怎么这么不讲文明。我多少也是包里揣着大学文凭的知识分子,岂甘小保安的训斥,要不理论清楚,那才叫一个有辱斯文。就在我们唇枪舌战之际,一辆小车戛然而至,保安像孩子见了爹妈跑上去,对着下降的车窗立正敬礼,报告王总,有人闹事。
那个叫王总的人从车上下来,虽有西装革履,却无绅士气质,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什么王总啊,不就是当年的工友王二麻嘛!
这几年,王二麻抓住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机遇,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干的行当就是倒腾名贵树木。
我终于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给王二麻当秘书。
(选自《山东文学》2011年第12期)
19.结合文意赏析文中划线部分。(4分)
20.文中多次写到一株刻有“我”乳名的香樟,有什么作用?(4分)
21.根据小说的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4分)
22.小说结尾“我”与王二麻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林书豪神话的社会解读
大林
前一段时间,一个名为林书豪的华裔球员,不仅成为世界体坛的风云人物,也是多年来罕见的平民励志英雄。在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赛场,他以个人的出色表现,带领所在的纽约尼克斯队直取7连胜,单场个人最高搏得38分。如果这个成绩出自于乔丹、科比或者姚明,人们或许会有同样的喝彩,却可能难有如此的惊叹。
林书豪扬名之前,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替补队员。教练想起来了,可能让他上场几分几秒;教练计较于胜负,他不过就是离赛场近一点的看客。论天赋,1米91的身材只能算篮球矮人;说职场,是经常被考虑裁减的对象;摆战绩,更是乏善可陈,脸上无光。他只能长期眼看着明星大腕们吃香喝辣春风得意,而不得不在队友家借宿睡沙发。然而,就是这个林书豪,不仅创造出篮坛奇迹,也为人类社会树立了个人奋斗的样板。
目前,林书豪的粉丝已遍布全球,光是他的微博粉丝数量就从他爆发前的19万人激增到了91.6万人。书豪的粉丝除了普通球迷,还有不少大人物,这其中就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据美联社、《纽约邮报》等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也观看过林书豪的比赛,白宫发言人杰•卡尼曾在安德鲁空军基地向记者表示,“奥巴马是活跃的体育迷,更是冲劲十足的篮球迷,一行人在飞机上谈论的都是林书豪”。在对林书豪的所有关注中,也属奥巴马总统的评析是最富见识的:林的成功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
但千万不要以为,今日的林氏奇迹,是天上掉下个林哥哥,或者仅仅是机遇的造化,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当那些与他同样的角色沉溺于迷茫、焦躁、抱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信心十足地训练体能,聚精会神地“阅读比赛”。7连胜的奇迹,不是上帝的赏赐,而是日日苦练、天天向上的必然结果。
林书豪由弱而强的奋斗历程,似可谓之自我激励、自我担责的个人英雄主义。人生辉煌靠自己,即使天下人负我,也只会从本身找原因。而欠缺这种英雄主义热血的人,即便潜质优秀,也大有可能被不期而遇的歧视、冷落、挫折打压成彻底的庸者。就像现实中的某些人,有理想,有抱负,天天都期待着梦想成真,却无法与机遇结缘,根本的差距在于,林书豪用勤奋积累扭转命运,而他们将命运寄托于一切外部因素。
个人的成长,与家庭也有莫大的关系。林书豪的成功,还得益于家庭的宽容和开明。与一般家长不同,林书豪的父母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允许他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正是有了这样的空间,才使他在遭遇逆境时少有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压力,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对,还有梦想。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喜欢什么,都要努力去做,做到最好,不一定只是篮球。而且你要去追逐梦想,不要别人告诉你能或者不能”。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梦想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这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而仅仅是一种精神品质。如果说林书豪能够吸引华人的关注是与其身份有关的话,那么为数众多的非华裔也对其疯狂追捧,则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超越国籍、族裔的朴素情感和价值认同。
对于当下的中国,林书豪的成功则更显意味深长,可以引发更深度的思考。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处理得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数个人的成功,构成社会的全面进步;成功者越多,成功几率越大,水平越高,社会进步就越快越稳定。否则,个人与社会就会相互掣肘,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的成本,都将因此耗费更多。因此,面对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个人与社会都应担当各自的责任。
(选自2012 年 2 月 21 日《长江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二段介绍了林书豪成名之前的处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林的成功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奥巴马的这一评论,你如何理解?(4分)
21.通观全文,林书豪的成功有哪些因素?(4分)
22. 文章结尾说,“面对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个人与社会都应担当各自的责任”,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 请以“生命的支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
1.D(A.背包袱bēi B.引吭高歌hánɡ,C.叱咤zhà)
2.B(A.博弈 C.殃及池鱼 D.仗义执言)
3.C(染指,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贬词褒用。分外,有“格外”“特别”的意思,但“分外”不能修饰一般动词,应换为“格外”。胸无城府,喻指为人胸怀坦荡,不用心机。这里应用“胸无点墨”。)
4.D(A.语序不当,应为“传承发展”。B.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故事”。C.句式杂糅,应去掉“由于”)
5.A(B.前两个句号应为分号。C.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D.冒号应为逗号。)
二、
6. C (“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尊孔立教的思潮)
7. B(“从古至今”不当。)
8. C( A.不是作者观点;B.二者有本质区别;D.这些任务“非儒学所长,无须儒学去全面承担”,不是无法承担)
三、
9.A(权:变通)
10. D(以:介词,用。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与:介词,和,同/结交。C.其:他的/自己。)
11.B(①是客观情况,③④都属于不善于“处其强弱”的表现。)
12.B(这并不只是在讲赛马,实质上讲的是用兵作战。)
四、
13.(1)汉高祖的忧虑主要在项籍,虽然这样,他率领军队直接同项籍作战,却没有几回。(每小句1分,句意1分)(2)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我军就要失败了。(每小句1分,句意1分)
14.(1) 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2分)(2)面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之情(或: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2分)面对农桑丰收在望的由衷喜悦之情。(2分)
15.(1)小不忍则乱大谋 云无心以出岫 (2)信誓旦旦 术业有专攻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斯用兵之效也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落霞与孤鹜齐飞
五、
16.③①⑤②④
17.参考示例:
包容是胸襟,就是容载万物、宽厚大度、谦恭善良,体现德州人吸纳齐鲁燕赵文化之韵、汇集黄河运河文化之神、海纳百川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创新是动力,就是思想解放、革故鼎新、敢为人先,体现德州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发展转型升级的精神风貌。
图强是志向,就是积极进取、矢志不渝、奋发有为,体现德州人锁定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的豪迈气概。
18.参考示例:
赞成者说:破常格方能得大才,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未尝不是人才培养的一次探索。
质疑者说:过度的奖励和关注,可能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历史上不是有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悲剧吗?
六、
(一)
19.运用心理描写,(1分)表
上一篇:
南通市紫琅中学高三语文周考二
下一篇: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德州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