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1]
资阳市2013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试题
资阳市高中2010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稽(jī)首 脖颈(gěng)子 大腹便便(pián) 心宽体胖(pán)
B.泡(pāo)桐 剥(bāo)花生 开花结(jiē)果 累(léi)累果实
C.东莞(guǎn) 海参崴 (wǎi) 泾(jìn)渭分明 排山倒(dǎo)海
D.甲壳(qiào) 山大(dài)王 少(sāo )安毋躁 曲(qǔ)尽其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赌博 辨别 功亏一篑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B.抉择 度假 李代桃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戡乱 题词 殉情枉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赝品 锻练 再接再厉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初冬的傍晚,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走在大街上,行人稀少,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B.原来,老公开车熟练,但停车困难;我是停车技术好,但路上开得很小心,绝对能考验坐车人的耐心。车子磨合期间,两个“半瓶醋”也在反复“磨合”。不过现在好了,我和老公都能熟练自如地驾车出行了。
C.近日,简阳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将隐匿于东城新区鳌山国际社区内的一处生产假烟窝点捣毁,当场将4名嫌疑人抓获。
D.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侵扰的城下之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据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连续出现“全能神”邪教活动,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登门宣传、走街串巷、打横幅、发传单等方式煽动人们入教,并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等言论。
B.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作为第一条我国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累计供气1380多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C.青岛队一溃千里,连败场次扩大到了11场,但是青岛队的赞助商对于球队的连败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麦蒂一场的经济价值就达2000万。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
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
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另外,在莫言获奖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但中国社会对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对各项诺奖的看重似乎挡不住。我们沉浸在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包围中,我们很难搞清对西方奖项的关注和在意究竟是怎么回事。此前达赖、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奖传达过来的不友好甚至敌意十分清晰。诺贝尔奖留给中国主流社会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浏览完整试题旅法华人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此之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他。尽管文学界不少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文学成就,但普通中国人一般把他的获奖往政治上联想,认为是作品的政治倾向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目光。
莫言同上述三人都不同。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才华、文学成就还有运气帮助了这位中国作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真正像是“文学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人得奖不得奖都会有些不单是高兴或不高兴的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莫言获奖还是传递出了一些很清晰的信号。第一,在“比较灵活的”非自然科学奖项中,中国人获奖的密度在增加,无论是“刺激”中国的,还是“正常的”,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无论是以前我们“看偏”了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动做了一次自我调整,瑞典文学院这次把奖颁给莫言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希望诺贝尔奖的这种选择倾向能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在高速发展,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堪称波澜壮阔,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几十年没有战争,我们取得了和平成就。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要从中国主流社会中找到促成了这一切的突出贡献者并不困难,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换句话说,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5.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
B.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
C.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D.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中国人得奖不得奖都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6.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说明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C.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告诉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一些西方国家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经济奇迹,取得了和平成就。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B.达赖喇嘛和刘晓波分别于1989年和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些都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意;这无疑给所有中国人留下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C.莫言的才华、文学成就及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眼光,他们最终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中国本土主流作家。
D.诺贝尔文学奖只要摒弃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是敌意,正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能真正像“文学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论曰: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素不习治生 治:治理
B.而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
C.人争传写之 写:抄写
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烦:担心
9.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
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四、(28分)
11.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4分)
译文: ▲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译文: ▲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
译文: ▲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8处。(4分)
太宗欲相陈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1)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4分)
答: ▲
(2)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 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8句全填以前6句给分,每句1分,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2)荆轲和而歌, ▲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4) ▲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但愿苍生俱饱暖, ▲ 。(于谦《咏煤炭》)
(6)寄蜉蝣于天地, ▲ 。(《赤壁赋》)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寡人之于国也》)
(8)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蜗 牛
法国 弗朗西斯•蓬热
①与以热灰为家的未燃尽的煤屑相反,蜗牛最喜欢潮湿的土地。它们全身贴地往前走。它们身上带着泥土,泥土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排泄物。泥土穿过它们的身体。它们穿越泥土。这是情趣奥妙的相互渗透,因为可以说这是同一颜色的深浅的变化:其中一个是积极成分,一个是消极成分,消极成分围绕、喂养积极成分,而积极成分边移动边进食。
②关于蜗牛,还有许多别的话要说,首先,它自身的湿润。它的冷血。它的延伸性。
③此外,我们无法想像一只抛开背上甲壳而静止不动的蜗牛。它休息时立即将身体缩进壳内。相反,由于腼腆,它一露出那赤裸的身体,一露出它脆弱的外形,就赶紧往前运动,刚一暴露就迅急前进。
④干燥的季节,它们隐居在壕沟里,而且它们的存在似乎有助于居住地的潮润。那儿,也许有其他冷血动物与它们为邻,如癞蛤蟆、青蛙。可是,它们离开壕沟采用不同的方式。蜗牛更有资格住在那儿,因为它离去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⑤然而要记住,它们虽然喜爱潮湿的土地,但并不喜欢那泽国的湿土:如沼泽、池塘。它们当然更喜欢坚实的土地,但这种土地必须是肥沃和湿润的。
⑥它们也爱吃蔬菜和水分充足的绿叶植物。它们懂得挑选最嫩的叶子,食后仅仅留下叶脉。
⑦它们待在壕沟底干什么?它们喜欢那儿的环境,但那儿终不是久留之地。它们是壕沟的常客,但它们向往浪游的生活。而且它们在沟底和在泥土的小径上一样,背上的甲壳依然使它们显得矜持。
⑧当然,到处背着这样一个壳儿确实是个累赘,但它们并不抱怨。相反,它们把这当成一件幸事。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它们随时可以躲进自己家里,使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无可奈何。这实在是一种可贵的长处,为此付出代价完全值得。
⑨它们由于有这个能耐、这个方便而洋洋自得。我是一个如此敏感、如此脆弱的生命,怎么能够固若金汤,不怕那些讨厌的东西的袭击,享受幸福和安宁?于是,这背上的掩蔽所应运而生。
⑩我如此紧紧地附着于地面、如此令人怜悯、如此缓慢、如此一往直前、如此有本事离开地面缩进我的家屋,我还有什么忧愁?任你把我踢到什么地方,我有把握在命运放逐我的土地上重新站立起来,重新附着于地面,而且在那儿找到我的饲料——泥土,这是普通的食粮。
⑾啊,当一只蜗牛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它还用自己的流涎在它接触过的一切东西上在留下印记。它身后是一道银光闪闪的轨迹。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要生存就难免冒风险。
⑿蜗牛是孤独的,的确如此。它的友人寥寥无几。可是,为了生活得幸福,它并没有这种需要。它同大自然如此亲密地黏附在一起,它如此亲切地享受大自然的恩宠;它是它所拥抱的土地和菜叶的朋友;它是天空的朋友。它骄傲地抬起头颅和那双敏锐的眼珠:高贵、从容、睿智、自豪、自负、骄傲。
⒀请不要说蜗牛在这方面和猪相似。不,它没有那种平庸的小脚、那种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蜗牛,既赞颂蜗牛黏附大自然,勇敢无畏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又批评蜗牛不讲卫生,缺乏独立性,骄傲自满。
B.这篇散文具有深刻的寓意:一切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并因此快乐和幸福。作者希望,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当一只蜗牛。
C.文章先写蜗牛普通、细微、低贱的一面,后写蜗牛有风度、本事和强大的生命力。抑扬之间,蜗牛美好品质和美丽内心得到充分展示,文章寓意得到深刻表现,感染力增强。
D.为了描写蜗牛美的形象,赞美蜗牛幸福快活的生活,作者断然否定同是冷血动物的癞蛤蟆、青蛙,否定同样有高贵、从容等品质的猪。这种以贬斥别的动物来捧高蜗牛的写法其实有损蜗牛的形象。
E.作者综合运用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咏物言志,“物”与“志”有机地融为一体,所咏之物鲜明、清晰,所表达的思想具体、形象。
16.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条概括蜗牛的生活习性。(5分)
答: ▲
17.文章第⑨、⑩自然段用第一人称“我”,而最后三段改用第三人称“它”。请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理由。(4分)
答: ▲
18.作者动情地赞美:“啊,当一只蜗牛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进行探究。(8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
六、(1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提取4个关键词语。(4分)
“汉语盘点2012”活动于12月20日上午揭晓, “梦”成为今年的国内“年度汉字”。活动官网上对于“梦”字的解说是:“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老百姓期待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人民网网络舆情执行总编祝华新表示,“中国梦”有深厚的网络民意基础,代表了5亿多网民的心声。下一步,需要制度创新,为更多的年轻人圆“中国梦”提供制度的平台。祝华新说,这个“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个人的梦想,包括个人的自我实现。
答: ▲   ▲   ▲   ▲
20.资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又是正在发展的幸福之城。为了团结雁江、简阳、安岳、乐至的各个高中学校、让高中校长成为课改的引领者,2013年1月在简阳市召开了“资阳市普通高中校长联谊会第六次年会”。下图是“资阳市普通高中校长联谊会”的会标,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6分)

(1)根据构图元素的创意,对会标的寓意进行解说。要求语意简明、准确,句子通顺。(4分)
答: ▲
(2)根据本次年会的目的,给校长联谊会拟写一幅标语。要求用对联形式,但不需要严格对仗,字数在20字内。(2分)
答: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到操场看一场足球赛,他椅子的另一端坐着一位老人。比赛中场休息时,年轻人和老人聊到代沟问题,他用不屑的口气说:“有代沟是必然的,因为老一代人根本无法理解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老人不解地问。年轻人大声而狂妄地说:“这还不简单?因为彼此成长的环境不同嘛!你们小时候见过电视、智能机器人吗?你们见过太空旅行、月球登陆吗?你们见过核能发电厂、小巧的掌上电脑吗?”
老人静静地听完后,微笑着说:“孩子,你说的都对。我们年轻时,你说的那些东西确实没有见过。于是,我们努力让这些梦想成为了现实。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你们这一代能给你们的后代留下点什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用规范汉字书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资阳市高中2010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评分意见及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
1.B(A.稽qǐ C.泾jīng D.少shǎo 曲qū)
2.A(B.李代桃僵C.徇情枉法 D.锻炼 殃及池鱼)
3.B(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说自己表示谦虚,说别人表示看不起别人。A.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偶尔,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C.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D.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4.C(A.“贵州、青海和浙江的部分城市地区”有歧义。B.语序不当,“第一条”放在“我国”之后。D.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二、(9分)
5.D(答非所问。原文是“我们对中国人得奖不得奖都会有些不单是高兴或不高兴的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在面对诺贝尔奖的时候,持有或不持有平常心都是正常的)
6.D(曲解文意。“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不是莫言的获奖意义,而可能是莫言获奖的一个原因)
7.A(B范围扩大。原文是“中国主流社会”。C.张冠李戴。“挥之不去的纠缠感”是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的感受,不是莫言的作品表现出来的。D.“只要”“就”说法绝对)
三、(9分)
8.A(应为“经营”、“安排”)
9. D(②不是直接表现,④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10.B(文木先生不参加博学鸿词科试与巡抚的推荐没有关系,“不满巡抚推荐”曲解原文意思)
第Ⅱ卷(主观题120分)
四、(28分)
11.(10分)(1)(4分)安徽巡抚赵国麟(公)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赵公国麟”译为“赵国麟(公)”1分,“之”译对1分,“才”译为意动用法1分。)
(2)(3分)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恒”译对1分,“过”译对1分,倒装句译对1分。)
(3)(3分)这是我们这些人靠它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倚”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
12.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4分,每2处1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1)(4分)情景:“新著雨”、“欲开时”。(2分)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2分)
(2)(4分)作用: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侧面烘托海棠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每个要点1分,共2分)
情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每个要点1分,共2分)
14.(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为变徵之声 (3)放浪形骸之外
(4)但愿人长久 (5)不辞辛苦出山林 (6)渺沧海之一粟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五、(22分)
15.CE。(A.“批评”的评价不当;B.“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当一只蜗牛”误;D.对写法的评价不当。)(5分。C项3分,E项2分,B项1分。选三项及以上的不给分。)
16.①喜欢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或“喜欢潮湿的土地,不喜欢那泽国的湿土”)②喜欢独居。(孤独、友人寥寥)③以泥土、蔬菜、绿叶植物为食物。④行动迟缓。(“如此缓慢”)⑤喜欢浪游。(“向往浪游”)(5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用第一人称,站在蜗牛的角度,便于揭示蜗牛背负沉重外壳的动机与目的;(2分)改用第三人称,便于表达对蜗牛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8.这句拟人的表达,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笔下蜗牛及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分)①它对吃住行的要求很低,生活自适,没有必要贪慕丰厚的物质条件。②它能够掌握自己和自然界规律,在壕沟,在肥沃、湿润、坚实的泥土上浪游,自由地选择蔬菜和水分充足的绿叶植物,挑选最嫩的叶子为食。不必担心工作难找、生活有压力。③它个性自信、乐观、开朗。背着沉重的甲壳保护着幸福和安宁;任是什么地方,都能站立起来,富足地生活。不必担心战争来临或金融危机。④它们能自由地创造生活,用生命的痕迹作画。在它接触过的一切东西上在留下印记,在身后留下一道银光闪闪的轨迹。不需考核业绩,不必在乎考试。⑤蜗牛世界平淡、安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资阳市2013”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