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46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1]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复习的“用力点”。
2. 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3.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复习设想: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是中考备考的重点,难点,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类得分率仍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重基础,轻阅读,语感能力不强;二是平时阅读教学不落实,教师分析多,学生感悟少;三是中考复习时的“题海战术”,在一味的做、讲、评中甄没了学生的感悟,忽略了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必须优化复习思路。优化复习思路,就是要明确复习的基本的能力点,在专项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复习与文体类复习。从实战意义上讲,基本点复习到位了,考生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几乎所有的材料阅读。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专项复习”设计。
三.复习内容:“八大基本能力”的训练:1.整体感知 2.思路分析 3.要点概括
4.领悟情感 5.品味语言 6.技法探究 7.迁移拓展 8.综合理解
四.复习时数:12课时
五.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是读者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行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表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行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规范准确。
三.重点例析
例1:
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1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量用为2万—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面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浏览完整试题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典型题析:
1.问题:概括回答纳米卫星有哪些优势?
(1) (2) (3) (4)
2.分析和参考答案:
这道题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要回答这类题目,就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范围局限在哪些段落,然后采用找中心句的办法,标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和重点信息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解答这道题,我们在通读全文之后明确答案的范围局限在第3自然段,然后通过找出关键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第四”,和相关的信息加以概括就能准确地回答这道题。故答案是:1.成本低;2.研制周期短;3.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轨道;4.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例2: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
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
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
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
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
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
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典型题析:
1.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析和参考答案: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我们首先采用粗读的方法先把握文章的概貌,明白这一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如解答第1题,在粗读全文之后已经明确这一文写了什么人和什么事,再从文中摘取关键的词语加以合并、概括就能准确的回答了。故答案是: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解答第2题,在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之后,抓住题干,找出“她所料想的那样”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就能快速地找出它所指代的内容,故答案是: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例3: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痺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展开余下试题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典型题析:
1.问题:(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析和参考答案: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次浏览,锁定范围。
如解答第1题,找出文章的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文章论点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示型的,即在文中明确标出中心论点,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或基本看出来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另一种是蕴含型的,即没有明确所指,表述又不集中,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当中。
第一种形式,只要明确文中论点的指示位置就可顺利找到中心论点。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有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文尾,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中心论点;在文中,论点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提出,而是在初步展开议论后才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种形式,要仔细阅读,归纳段意、层意,然后从中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而这一篇文章的论点就蕴含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当中,必须在通读全文把握整体内容之后分析论据,看文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摘选文中关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故这道题的答案是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解答第2题,只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锁定范围,联系上下文,从中准确提取信息就能解答了,答案就在文中的第④段,故答案是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
四、训练提升
(一)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
问题:
1.从上下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 赞叹。(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 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二) “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时下,“平台”一词成了人们书面用语中的新热点,日渐流行开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等举不胜举,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平台”一词并非新造词,古已有之。唐李白诗《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杜甫诗《玉台观》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这种用法现今也有,如“记者现场看到,经过修复,绿荫中的苏州河亲水平台重新焕发了风采”。但这并非本文要说明的时下流行的“平台”。
流行的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改革开放后,电脑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电脑中的专业术语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频频出现。如“菜单”、“因特网”、“点击”等。“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电脑常用英语》中有个词语“system pladorm”,解释为“系统平台”,意思是系统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基础的支持。这样的“平台”在许多电脑科技书中都可以看到。可见从英语“plalfonn”翻译过来的“平台”,意思是电脑操作系统。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普普通通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新词”,一个与高新信息技术相关的时髦词语。
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实现和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a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千商务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电脑的普及促使了‘‘平台”在许多领域中的流行,由于它简洁形象,渐渐成了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问题: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的不同含义。
本义:


展开余下试题 电脑业:
其他行业:
参考答案:(一)1. 喜欢、陶醉、迷恋、惊讶。2. 顽强而默默无闻,沉稳而奋发进取。
(二) 本义: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电脑业:电脑操作系统。其他行业: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
第二课时 思路分析
复习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所谓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理清、分析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为了真正透彻地理解文章,所以它是阅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步骤。
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要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在中考阅读题中,这方面的考点主要有:划分层次;分析结构;寻找线索;找寻伏笔;简析照应;把握过渡等
2.要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要注意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这样有助于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理清文章线索、找寻伏笔照应一类的题,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部的起承转合,要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信息中提炼。
三、重点例析
例1:
①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典型题析:
1. 问题:
(1)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2.分析和参考答案: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中作者描写景物所用的顺序,往往有着外在的语言标志,所以阅读时要有意识的捕捉那些标志性的语句,就能清楚、快捷的理清文章中的写景顺序。
如第3段中的“沿着石壁”——“从云端俯瞰下来”,第4段中的“榕树”——“榕树的背后”,从这些语句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即由下而上,由近到远。
第2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来达到“神聚”,其中包括要使到文章的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这就必须做到前后连贯、首尾呼应。
本文也是如此,开头写榕树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结尾写“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这样在结构上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更能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故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例2:
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在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宴)、赌博瘾(一掷千金)、玩乐瘾(泡歌厅、夜总会),个别的还有吸毒瘾(吸食鸦片、海络因)……诸如此类,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不以为非,反以为富有就该如此。岂但如此,有的人还养狗、修坟、建庙宇、烧香、拜佛、卜卦、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据说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温州市每年造坟都在三万座以上,并以造豪华、新奇坟墓扬名于世。许多城市养狗为患,据说一只所谓西施狗,售价从几万到十几万元。有位女士养一只狗,平时喂肉,某日主人外出,这只狗饿了,竟把主人的亲生小儿咬死了……这些行为、现象,均为某些富有者所为,那么,它所表现的是聪颖、文明呢,还是愚蠢、愚昧、愚不可及?
有位海外华人回来,看到类似现象感到十分震惊。他说:海外许多爱国华人愿意资助祖国经济建设,造福家乡父老,而对此感到痛心。是的,一面是无私的捐赠,一面却是荒唐与奢侈,怎不令人震惊?长此以往,将如这位海外华人人所言:一个人如果挥霍浪费,奢侈腐化,他的产业早晚有一天会葬送在他的手里!
纵观生活中,物质上富有了,人却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恐怕还多。比如,富有起来的父母,无端地给自己一无疾病、二又健壮的小儿喝什么人参蜂王浆\小聪聪母液之类的药品,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弄成早熟的小大人;有的人暴殄天物,管它什么生态环境,滥捕乱猫珍禽异兽,然后去换取钞票以发家……对这些人来说,富有岂不是变成可怕?何以会可怕?愚昧所致也。所以说,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于是我想,治贫固然重要,而治愚更是当务之急。
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实在是一个又艰巨又迫切的任务。
典型题析:
1. 问题: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2.分析和参考答案: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结构的能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现代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