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715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5]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在日本的学习经历。抓住线索,理清层次。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体会藤野先生的大爱情怀。
3、品析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4、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学习过程
导 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标段号,正字音。(批注在课文中)
(一)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绯( )红 芦荟( ) 解剖( ) 油光可鉴( )发髻( )
不逊( ) 匿( )名 诘( )责 深恶( )痛疾 瞥( )见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绯红 流言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妄自尊大 美其名曰 杳无音信
二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读出作者的情感。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点勾画,要求至少五处。
三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依次写了哪些事?-----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四读资料【要求】了解作者与背景。
1、资料链接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2、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
导 学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藤野先生》,批注下列问题。
(一)作者在哪里遇到了藤野先生?遇到藤野先生前和离开藤野先生后分别是在哪里?(在文中批注)
(二)试根据上一题的三个地点变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每一部分的意思。(批注在文中对应位置)
(三)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分别是什么?(在文中批注。)
(四)结合课后第一题理解本文主旨。
二、特色品读
(一)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文中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在文中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及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文中批注。)
(二)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品析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至少三处)
三、收获质疑
(一)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而文章第一段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而是写自己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是不是离题?为什么?(在文中相应处批注)
(二)思考完成课后第三题。
导 练
一、课内巩固
1、选出下面加点字或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浏览完整试题
油光可鉴 A.仔细看 B.镜子 C.当镜子照
2、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 )
A.不讲究、马虎 B.视线不清 C.不清洁,不干净
3、将下边句子中的反语用横线划出,然后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作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2)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 比喻 借代 夸张 B. 比喻 夸张 反语
C. 夸张 反语 拟人 D. 反语 比喻 对比
5、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链接中考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文中划线处的“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作者的感情是( )
A.无可奈何,满腹辛酸,满腹委屈 B.自暴自弃,忍受凌辱,忍气吞声
C.遭受歧视,满腹辛酸,满腔愤怒 D.回避现实,甘受歧视,忍受凌辱
2、“这一声听得特别刺耳”一句有四种理解,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掌欢呼声过于响亮 B.对日本青年狂呼行为的不满
C.这一声深深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D.对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愤怒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写出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
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5文中的“那时那地”是指( )
A.东京留学时 B.仙台学医时
C.回国后写本文时 D.回国后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时候
6、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的意见”是指
②“意见变化”的内容
③“意见变化”的原因
答案
整体感知(一)仙台、东京、北京;
(二)、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三)、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感情的变化为暗线来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
二、特色品读
(一)、1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4 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品质: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无民族偏见
(二)、略
导练
一、课内巩固1、C 2、A 3、略 4、B(夸张:“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反语:“实在标致极了”。
二、中考链接
1、C 2、C 3、反问 麻木 4、、我深感当时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5、B
6、①、学医救国 ②、弃医从文 ③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里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219.150.204.137)
上一篇:
2012-2013学年(春季开学)对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及新课程预习的测试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